帶“中條”的詩句
為您整理了46句帶“中條”的詩句,其中“中條”開頭的詩句13句,“中條”結尾的詩句11句,“中條”在中間的詩句22句,供您參考。
“中條”開頭的詩句【第1句】:中條山下黃礓石,壘作夷齊廟里神。——出自唐·盧綸《題伯夷廟》
【第2句】:中條圍解縣,五老煙齪齪。——出自王禹偁《酬種放徵君一百韻》
【第3句】:中條與太華,窗里見崢嶸。——出自魏野《寄河中田沃兼呈李瀆徵君》
【第4句】:大荔信毫末,中條真拳石。——出自張舜民《度秦嶺》
【第5句】:內殿承恩久,中條進表還。——出自唐·齊己《寄棲白上人》
【第6句】:更遣府公吟思發,中條新霽碧孱顏。——出自楊億《路學士知河中府》
【第7句】:中條全離岳,清渭半和涇。——出自唐·賈島《送殷侍御赴同州》
【第8句】:中條隱士裂唐麻,角里先生就漢車。——出自李龍高《接梅》
【第9句】:中條從北來,亦愿依巍峨。——出自文同《嘲中條》
【第10句】:中條何峨峨,映我縹碧瓦。——出自胡宿《碧樓》
【第11句】:中條候騎知非遠,肯盡都門別酒無。——出自王珪《又寄公儀四首》
【第12句】:早晚酬僧約,中條有藥園。——出自唐·鄭谷《遠游》
【第13句】:中條插遠近,黃河瀉直斜。——出自梅堯臣《寄題知儀州太保蒲中書齋》
“中條”結尾的詩句【第1句】:新居當中條,墻屋稍補治。——出自北宋·王安石《寄題睡軒》
【第2句】:無書寄青雀,有恨在中條。——出自方鳳《仙華招隱》
【第3句】:莫動移文苦相責,解梁聞說近中條。——出自王禹偁《別商山》
【第4句】:松頂留衣上玉霄,永傳異跡在中條。——出自唐·鄭遨《題中條靜觀》
【第5句】:故國無心渡海潮,老禪方丈倚中條。——出自唐·鄭谷《贈日東鑒禪師》
【第6句】: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出自唐·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第7句】:十月驅車漢函谷,冷云高處望中條。——出自晁補之《守蒲次新安西先寄府教授之道弟》
【第8句】:策馬又從關塞去,空將回首戀中條。——出自張舜民《寄陸彥回同年》
【第9句】:疊嶂出關分二陜,殘岡過水作中條。——出自唐·徐夤《西華》
【第10句】:只待區中緣了盡,攜家采藥住中條。——出自徐端《丙除夜泊舟東湖用白石歸苕溪韻書懷》
【第11句】:虞鄉縣西郭,改觀揖中條。——出自唐·唐彥謙《望中條》
“中條”在中間的詩句【第1句】:我愿中條山,山神鎮長在。——出自許洞《贈潘閬》
【第2句】:早晚中條下,紅塵一顧清。——出自唐·李洞《述懷二十韻獻覃懷相公》
【第3句】:蒼蒼中條山,厥形極奇磈。——出自唐·暢當《蒲中道中二首》
【第4句】:敢言上國非吾土,自許中條是故人。——出自晁說之《頃客解梁有詩云中條山下讀周易定是前身關子明是時頻與張蕓叟侍郎》
【第5句】:黃河袞袞抱潼關,蒼翠中條接華山。——出自南宋·陸游《記夢》
【第6句】:宦游蕭索為無能,移住中條最上層。——出自唐·司空圖《退棲》
【第7句】:郡中條令春常在,境外歌謠美更奇。——出自唐·貫休《贈楊公杜之舅》
【第8句】:氣鍾太華中條秀,文在先秦兩漢間。——出自南宋·陸游《獨孤生策字景略河中人工文善射喜擊劍一世奇》
【第9句】:昔有陽城子,高臥中條山。——出自趙孟堅《詠史贈王侍御》
【第10句】:東園老槐春不發,舉頭只見中條雪。——出自晁補之《次韻孔毅父種花因送海棠廳三大字求茶》
【第11句】:傳封三世盡河東,家占中條第一峰。——出自唐·王建《上張弘靖相公》
【第12句】:應將半俸沾閭里,料入中條訪洞天。——出自唐·李逢吉《酬致政楊祭酒見寄》
【第13句】:西來一曲昆侖水,劃斷中條太華山。——出自清·峻德《望潼關》
【第14句】:紫煙橫捧大舜廟,黃河直打中條山。——出自唐·李山甫《蒲關西道中作》
【第15句】:苦恨中條鎮相隔,老來離思轉紛紛。——出自魏野《懷寄河中表兄李徵君》
【第16句】:都緣聲價振皇州,高臥中條不自由。——出自唐·方干《獻王大夫二首》
【第17句】:共待中條山有雪,寺樓吟盡更同誰。——出自王禹偁《次韻和朗公見贈》
【第18句】:迢遞中條寺,秋尋忘險途。——出自魏野《送無用上人游中條》
【第19句】:久負中條約,深秋興苦何。——出自釋惟鳳《寄兆上人》
【第20句】:拂衣太華太無放,卜筑中條昔有圖。——出自釋善珍《次徐監簿韻賀吳侍郎新第落成二首》
【第21句】:飄飄又去黃河北,更負中條幾首詩。——出自《寄潘處士》
【第22句】:山與中條合,河逢一曲回。——出自唐·顧非熊《題平陸縣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