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刺史”的五言詩句大全
為您整理了120句帶“刺史”的五言詩句,其中“刺史”開頭的五言詩句37句,“刺史”結尾的五言詩句40句,“刺史”在中間的五言詩句43句,供您參考。
“刺史”開頭的五言詩句【第1句】:刺史似寇恂,列郡宜競惜。——出自唐·杜甫《鄭典設自施州歸》
【第2句】:刺史知聞舊,無須覓鏡傳。——出自林表民《送凈應老道源往浙右》
【第3句】:刺史官已尊,郴左郡尤古。——出自彭龜年《送劉寺簿知衡州》
【第4句】:刺史諸侯貴,郎官列宿應。——出自唐·杜甫《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第5句】:刺史下荊水,司農來石頭。——出自朱槔《感事》
【第6句】:李子復繼往,刺史親題輿。——出自晁公溯《與李紹祖劉文潛飲酒》
【第7句】:自昔揭陽郡,刺史惟韓侯。——出自梅堯臣《送胡胡官知潮州》
【第8句】:兩州已有聲,刺史還連帥。——出自趙蕃《送趙叔自吏部知福州四首》
【第9句】:刺史旟翻隼,尚書履曳鳧。——出自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
【第10句】:刺史詎可信,殆將有為無。——出自晁公溯《詔除虛額錢…實未然…贈和叟一首》
【第11句】:致治在得賢,刺史尤當揀。——出自許應龍《送人赴倉臺》
【第12句】:括蒼云水窟,刺史神仙宅。——出自姜特立《賦括蒼郡齋》
【第13句】:刺史官職小,教化未能敷。——出自唐·盧仝《觀放魚歌》
【第14句】:安康雖好郡,刺史是憨翁。——出自唐·姚合《金州書事寄山中舊友》
【第15句】:孟春祭風師,刺史敢有二。——出自范仲淹《祠風師酬提刑趙學士見貽》
【第16句】:刺史當是時,能不為驅督。——出自文同《將赴洋州書東谷舊隱》
【第17句】:同人應館谷,刺史在郊迎。——出自唐·李頎《春送從叔游襄陽》
【第18句】:刺史蒲萄酒,先生苜蓿盤。——出自宋·陳與義《道中寒食》
【第19句】:郎官曾賜被,刺史蹔憑熊。——出自趙蕃《寄峽州使君郭郎中三首》
【第20句】:刺史為民憂,侵晨車競飭。——出自梅堯臣《南陽謝公祈雨》
【第21句】:刺史不我顧,古寺聊淹泊。——出自王禹偁《酬種放徵君一百韻》
【第22句】:及唐開元日,刺史多艱危。——出自張祁《廬州詩》
【第23句】:刺史自上來,德風如草鋪。——出自唐·盧仝《觀放魚歌》
【第24句】:中郎銀組白,刺史錦衣紅。——出自閻灝《賦新繁周表權如詔亭》
【第25句】:誰令落江湖,刺史六百石。——出自陳元晉《壽嫩庵趙先生十首》
【第26句】:時時竊自哂,刺史豈如是。——出自唐·白居易《南賓郡齋即事,寄楊萬州》
【第27句】:刺史肅蓍蔡,吏人沸蝗螟。——出自唐·韓愈《答張徹》
【第28句】:道人結凈社,刺史遺酒貲。——出自方回《秋晚雜書三十首》
【第29句】:將軍空有頌,刺史獨留碑。——出自唐·崔融《哭蔣詹事儼》
【第30句】:貳卿辭郡日,刺史乞身年。——出自趙蕃《投介庵先生并寄廬陵周侍郎四首》
【第31句】:縣官負弩迎,刺史躍馬隨。——出自梅堯臣《韓子華江南安撫》
【第32句】:故仁人用心,刺史盡合符。——出自唐·盧仝《觀放魚歌》
【第33句】:天心應刺史,刺史盡活諸。——出自唐·盧仝《觀放魚歌》
【第34句】:刺史主求瘼,萬室擊吾化。——出自宋祁《九日藥市作》
【第35句】:亡徒頃為盜,刺史安與角。——出自梅堯臣《孫司諫知鄧州》
【第36句】:刺史二千石,亦不為賤貧。——出自唐·白居易《南亭對酒送春》
【第37句】:刺史敢云樂,今非耆舊初。——出自晁公溯《丙戌元夕》
“刺史”結尾的五言詩句【第1句】:當年誰刺史,應未識三公。——出自宋·蘇軾《過巴東縣不泊聞頗有萊公遺跡》
【第2句】:高郎徑刺史,況論擔弛肩。——出自陳造《再次韻》
【第3句】:擇守固甚艱,況于部刺史。——出自趙蕃《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詩寄餞三首》
【第4句】:昔聞齊刺史,置酒升絕巘。——出自司馬光《齊山詩呈王學士》
【第5句】:邦君今刺史,光祿古名卿。——出自強至《上知府張少卿》
【第6句】: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出自唐·柳宗元《種柳戲題》
【第7句】:飽食但高眠,自慚稱刺史。——出自張耒《喜雨止》
【第8句】:柳侯未五十,羅池作刺史。——出自陳藻《紀夢》
【第9句】:州民言刺史,蠹物甚于蝗。——出自唐·曹鄴《奉命齊州推事畢寄本府尚書》
【第10句】:精神迎刺史,景物為行人。——出自張舜民《過同州遇雪贈毋清臣》
【第11句】:隼旗新刺史,虎劍舊將軍。——出自唐·岑參《送羽林長孫將軍赴歙州》
【第12句】:誰知半刺史,而有尊堯心。——出自李彌遜《暇日約諸友…丈欣然…至者七人次》
【第13句】:官資雖刺史,氣味一寒儒。——出自羅一鶚《挽知容詐明請陶公》
【第14句】:唐年故刺史,宅作布金地。——出自王铚《游東陽涵碧…過中興…終日記所見》
【第15句】:勸孝賢刺史,觀風職所當。——出自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陳元方》
【第16句】:三公與刺史,秩等二千石。——出自王之道《和張詠老》
【第17句】:自慚為刺史,封內當鎮撫。——出自晁公溯《石季野縣丞見示喜雨詩次韻為謝》
【第18句】:分司勝刺史,致仕勝分司。——出自唐·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第19句】:言我故刺史,失職還西京。——出自唐·柳宗元《韋道安》
【第20句】:我懷三刺史,誰是后來孫。——出自張堯同《嘉禾百詠·徐偃王廟》
【第21句】:公昔為刺史,俗若閨門和。——出自黃庶《過建成侯廟》
【第22句】:張侯為刺史,大族獨此君。——出自梅堯臣《送謝師直秘丞通判莫州兼寄張和叔》
【第23句】:得句柳刺史,筑亭顏魯公。——出自王炎《題白蘋亭》
【第24句】:況自為刺史,豈復援鼓桴。——出自唐·元稹《陽城驛》
【第25句】:近看除刺史,還喜得吾賢。——出自唐·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第26句】:一門三刺史,四代五尚書。——出自宋真宗《贊胡家》
【第27句】:風流半刺史,清絕校書郎。——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送趙幾歸覲錢塘遂赴永嘉》
【第28句】:中有窮獨人,強名為刺史。——出自唐·白居易《南賓郡齋即事,寄楊萬州》
【第29句】:豈慚顏刺史,詩酒在平原。——出自張堯同《曹嘉禾百詠·使君祠》
【第30句】:人生半刺史,朱綬光四鄰。——出自晁補之《送梅校理子明通守杭州》
【第31句】:岳陽賢刺史,念此為俗疣。——出自唐·元稹《競舟》
【第32句】:勸農唐刺史,養士漢將軍。——出自文同《寄夏文州左藏佾》
【第33句】:文章古刺史,今昔竊馀光。——出自陳詵《和祖擇之學士袁州慶豐堂十詠》
【第34句】:三年為刺史,無政在人口。——出自唐·白居易《三年為刺史二首》
【第35句】:向來陽刺史,留得道州人。——出自胡仲弓《矮道人》
【第36句】:永懷舊刺史,儒冠此研書。——出自王灼《與諸友游楊氏池上呼王隱居小飲晚登書臺》
【第37句】:鳳詔停舍人,魚書除刺史。——出自唐·白居易《長慶二年七…人出守…路次藍溪作》
【第38句】:中有古刺史,盛才冠巖廊。——出自唐·杜甫《入衡州》
【第39句】:百城今刺史,華省舊郎官。——出自唐·孟浩然《盧明府九日…袁使君…中、崔員外》
【第40句】:山夫與刺史,相對兩巑岏。——出自唐·盧仝《常州孟諫議…職方貶…士有感五首》
“刺史”在中間的五言詩句【第1句】:百里更題輿,才分刺史符。——出自趙蕃《送周袁州赴鎮三首》
【第2句】:偶過伊川洞,高褰刺史襜。——出自程公許《上曹憲使五十韻》
【第3句】:我如沐猴冠,強佩刺史章。——出自晁公溯《謝張待制赴飲》
【第4句】:扆倅丹丘地,平分刺史天。——出自高文虎《送臺倅趙叔明趨朝》
【第5句】:宜陽刺史才,祖擇之維杰。——出自任大中《和祖無擇題袁州東湖盧肇石》
【第6句】:歷想為官日,無如刺史時。——出自唐·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第7句】:吳興魚稻鄉,來視刺史印。——出自虞儔《和萬元亨舍人送芡實》
【第8句】: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出自唐·白居易《春葺新居》
【第9句】:一見刺史天,稍忘獄吏尊。——出自蘇軾《送黃師是赴兩浙憲》
【第10句】:何處深春好,春深刺史家。——出自唐·劉禹錫《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第11句】:何處催耕早,宣城刺史先。——出自王之道《用陳阜卿勸農韻呈宣城太守》
【第12句】:豆粥君王遠,壺漿刺史迎。——出自梅堯臣《送晁質夫太丞知深州》
【第13句】:上言有年慶,幸免刺史憂。——出自韓維《和朱簿對雪》
【第14句】:罷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出自唐·岑參《送盧郎中除杭州赴任》
【第15句】:尊俎賓僚集,旌麾刺史臨。——出自黃公度《越十日陪使君汪內翰復來》
【第16句】:香入游人袖,紅堆刺史家。——出自吳中復《西園十詠·錦亭》
【第17句】:獨喜任夫子,老佩刺史魚。——出自宋·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
【第18句】:憶昨蓬萊宮,新授刺史符。——出自唐·岑參《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
【第19句】:茲幸提封肅,方依刺史賢。——出自曹勛《投連泉州顯學五十韻》
【第20句】:再看泥軾歸,日謁刺史前。——出自晁公溯《送湯子才如吳下》
【第21句】:六月鄞江旱,焦勞刺史憂。——出自陳師道《五言賀雨出》
【第22句】:今乘刺史車,何嫌驛路長。——出自舒邦佐《送簡賀州五首》
【第23句】:潭潭刺史府,宛在城市中。——出自杜敏求《運司園亭·西園》
【第24句】:近假刺史節,名高黃潁川。——出自晁公溯《寄郭信可時假守忠州》
【第25句】:若當刺史時,圣物保不囚。——出自唐·盧仝《觀放魚歌》
【第26句】:日曳尚書履,風生刺史辬。——出自虞儔《寶閣尚書凌公挽詩》
【第27句】:還持刺史節,卻駕朱輪軒。——出自宋·蘇軾《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
【第28句】:何處春深好,春深刺史家。——出自唐·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第29句】:公分刺史符,朼來淮上州。——出自章甫《送張寺丞》
【第30句】:愿竊刺史符,一臨江漢壖。——出自張嵲《將請鄉郡作》
【第31句】:吾州刺史宅,上冠靈鰲顛。——出自姜特立《唐伯憲赴括蒼戶掾》
【第32句】:公子亦生還,仍分刺史竹。——出自宋·蘇軾《和王晉卿》
【第33句】:豈知刺史宅,跬步閟清景。——出自韓元吉《題鄭舜舉蔗庵》
【第34句】:七持使者節,三剖刺史竹。——出自宋·蔡戡《效白樂天體自詠二十韻》
【第35句】:山頭刺史宅,未替是吾廬。——出自王禹偁《自問》
【第36句】:盜息連殊課,章封刺史臺。——出自宋祁《送王鼎同年尉滎陽》
【第37句】:公非刺史材,當坐巖廊地。——出自唐·杜牧《送沈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贈行》
【第38句】:重傷刺史心,喪爾微賤軀。——出自唐·盧仝《觀放魚歌》
【第39句】:城古似盤盂,榮分刺史符。——出自張弋《送蔡監丞赴高郵》
【第40句】:八座夫人貴,三刀刺史榮。——出自周必大《宣州蔡子平尚書淑人居氏挽詞二首》
【第41句】:二年直綸閣,三年刺史堂。——出自唐·白居易《洛中偶作》
【第42句】:繆乘朝士馬,偶駕刺史車。——出自方回《斷河酒樓得花字落字二首》
【第43句】:下人刺史宅,卻臨統軍池。——出自王禹偁《北樓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