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蓮為主題的詞句
【第1句】:關(guān)于蓮的字詞句段篇章
描寫蓮的詩句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并根藕,上有并頭蓮。
《芙蕖》晉·陸云
綠房含青實,金條懸白璆。俯仰隨風傾,煒曄照清流。
《采菱詩》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與,淡水望碧蓮。紫菱亦可采,試以緩愁年。參差萬葉下,泛漾百流前。高采溢通壑,香氣麗廣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蓮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因持薦君子,愿襲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蕭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色同心復(fù)同,藕異心無異。
【第2句】:以“蓮花”為主題寫一首詩
【第1句】: 蓮的心事
——席慕容
我
是一朵盛開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見現(xiàn)在的我
風霜還不曾來侵蝕
秋雨也未滴落
青澀的季節(jié)又已離我遠去
我已亭亭
不憂也不懼
現(xiàn)在正是
我最美麗的時刻
重門卻已深鎖
在芬芳的笑靨之后
誰人知我蓮的心事
無緣的你啊
不是來得太早
就是太遲
【第2句】: 雨露荷花賦
——佚名
清風之拂,徐徐脈動;
翡翠之池,婷婷婀娜。
抒荷葉之情懷,譽豪杰之風骨。
荷者,葉也,花者,華也
雨露菲菲,淚也。
其晶瑩而不在其貌,
其亮麗更不在其表。
如盈盈泛光之珠雨菲露受清荷之托,
掬起一汪心語,
猶如捧起一串清淚也。
諦聽,靜思,凝珠,濯秀……
秋去,冬來,殘荷葉染霜。
路遠,瀟瀟,寄語隨風。
來生約定,婆娑無然,
花葉心隨緣,萬念歸一素心誦,
千載盛開并蒂蓮。
出淤泥而不染,
托起瓊瓊清雨菲露化相思,
撫琴彈唱荷花賦,悠悠洛迦詠禪音;
一抹落紅染蒼穹,悲嘯如虹貫長空。
翠葉情深戀雨荷菲露,滴滴相思落心田。
九月之念,九月之情,九月之夢,
恰似片片花瓣,如頂頂荷葉,
又宛若珠珠之荷露,
香幽幽,綠碧碧,清靈靈。
一個花盞盛著一篇詩,一幅畫,
一頂碧葉載著一首歌,一支曲,
一滴清雨菲露一個故事,一種情懷,一段相思。
一池碧綠,一份思念,一種意境,一團生命。
清荷雨菲露,乃靈光結(jié)晶,
為英雄再現(xiàn),乃生命旋律,為晶華之神韻。
一點點,一滴滴,
清清,盈盈,瑩瑩,晶晶。
如珠,如凌,如玉,已空靈…
【第3句】:以蓮為話題寫一篇說明性的文字
Nymphaeaceae)蓮屬(Nelumbo)。
蓮屬(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據(jù)古植物學家研究化石證實,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地方都有蓮屬植物的分布。那時候,正植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現(xiàn)(200萬年前)早得多。前蘇聯(lián)A.H.克里斯托弗維奇《古植物學》(1965)稱,蓮屬化石發(fā)現(xiàn)于北美北極地區(qū)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那年月,地球上氣溫比現(xiàn)在溫暖,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五大洲均有分布。后冰期(Ice Age)來臨,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另一些植物被迫漂遷,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地理分布狀況。遭此劫難,蓮屬植物幸存2種,分布范圍縮小了。分布在亞洲、大洋州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古植物學家還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發(fā)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萬年前)的蓮化石,和現(xiàn)代的中國蓮相似;在中國柴達木盆地發(fā)掘的1000萬年前荷葉化石,和現(xiàn)代中國蓮相似。70年代中國石油化學工業(yè)部石油勘探開發(fā)規(guī)劃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zhì)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區(qū)早第三紀孢粉》一書記載:在遼寧省盤山、天津北大港、山東省墾利、廣饒及河北省滄州等地發(fā)現(xiàn)有兩種蓮的孢粉化石。第三紀熱帶植物地理區(qū)內(nèi)的我國海南島瓊山長昌盆地地層中,也發(fā)現(xiàn)有蓮屬植物的化石。現(xiàn)我國黑龍江省扶遠、虎林、同江、尚志等縣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蓮分布。以上說明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中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遺植物代表。
蓮與宗教文化
當人們走進寺廟,抬頭看見佛祖釋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說法印,結(jié)跏趺坐在蓮花臺上,佛經(jīng)說,這是釋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們講經(jīng)說佛 的姿態(tài)。稱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彌陀佛也結(jié)跏趺坐在蓮臺上,雙手仰掌足上,掌中托著一個蓮臺,似乎在指引眾生往通西方佛國凈土;以大慈大悲聞名的觀音, 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蓮花上,一手持著一只凈瓶,一手執(zhí)著一朵白蓮,仿佛在表露觀音懷著的一顆純潔的菩薩心,全力導(dǎo)引信徒脫離塵世,到達荷花盛開的佛國凈土。
在翻讀佛經(jīng)書籍時,人們又常常會見到佛經(jīng)把佛國稱為“蓮界”,把寺廟稱為“蓮舍”,把和尚的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蓮子串成。佛經(jīng)說,用蓮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樣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綜上所述,蓮華已與佛教結(jié)下了親密的因緣,成了佛國的象征與圣花。
蓮與詩詞文化
炎炎夏日,荷花開放,亭亭玉立,嫵媚多姿,清香飄逸,沁人心脾,讓人流連忘返。蓮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愛物。早在3000多年前的《詩經(jīng)》中就有"隰有荷花"、"彼澤之陂,工蒲菡萏"等詩句。此后,歷代詩人詠蓮之作,更是不可勝數(shù)。僅宋代楊萬里一人,就留下詠蓮詩數(shù)十首。清代《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中,收集的詠蓮詩詞達400余首之多。
由于詩人的心境不同,志趣不同,審美角度不同,詠蓮詩也就千姿百態(tài),各具風韻。屈原在《離騷》中曾幻想:"制芰荷發(fā)為衣,集芙蓉以為裳。"用以表達它的堅貞。李白在《折荷有贈》中以荷花表達愛情。"唐初四杰"之一王勃以蓮喻人:"牽花共連蒂,折藕愛蓮絲。"寓意藕斷絲連。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以蓮自喻,贊君子之品質(zhì),被人千古傳頌。清代萬婉儀以白蓮居士為榮,甚至把自己的生日改為傳說中的荷花生日----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并賦詩云:"淤泥不染清清水,我與荷花同生日。"詩人們?yōu)槊利惖暮苫▌尤荩矠楹扇~脆藕傾心。鄭伯琛的《荷葉詠》贊道:"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這是多么可貴的獻身精神。楊萬里的《藕》詩中寫道:"外面看來真璞玉,胸中雕出許玲瓏。"唐代孟郊詩云:"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后來,"藕斷絲連"便成了一句成語。我國江南有悠久的采蓮的風俗,因此,流傳了不少歌詠采蓮的詩。
如果您還有什么不滿意的,請發(fā)消息給我,并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第4句】:關(guān)于蓮花的優(yōu)美詞句 散文
【第1句】:周敦頤的《愛蓮說》 【第2句】: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3荷花媚 荷花 宋 蘇軾 霞苞電荷碧。
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
每悵望、明月清風夜,甚低不語,妖邪無力。終須放、船兒去,清香深處住,看伊顏色。
子夜吳歌(其二) 唐 李 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5青陽渡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頭蓮。
6夏歌 南朝、梁 蕭 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 色同心復(fù)同,藕異心無異。
這些都是寫荷的佳作。希望能給你幫助。
【第5句】:以蓮為主的題目
蓮 人人心中都有一種信仰,人人胸中都有一種力量,人人夢里都有一種夢想,但人們往往把自己的情感給予一種植物上,于是原本無意無念,就被人們寄托了情感。
牡丹雍容富貴,儀態(tài)四方;菊花錚錚傲骨,笑傲秋霜;青松不茍言笑,獨立山澗;紅梅雪中暗放,靜雅幽香;玫瑰嬌艷美麗,深情款款…… 但是我最愛蓮。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同外直,不蔓不枝……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并根藕,上有并頭蓮。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 從古到今,對于荷花的描寫詩詞文人墨客們從來都不吝嗇筆墨。對于荷花的別稱更是浩如煙海: 芙蓉、芙蕖、藕花、水芙蓉、群芳諧、芙蕖、水芙蓉、水花、水芝、澤芝、君子花、水仙子。
荷花可真是美啊!看那波光粼粼的湖水上,搖曳著幾朵吹彈欲破的荷花,荷葉布在水面上,隨著輕風舒展的飄蕩。荷花瓣錯落有致,嬌艷欲滴,清香陣陣,讓人心曠神怡;仿佛翩翩漫步的天使,輕盈、美麗、時而滾落一滴滴珍珠,不由的讓人幻想梨花帶雨的容顏。
荷葉簇擁著荷花,舒展優(yōu)雅、碧若輕湖,好似一塊青翠的翡翠,又如一席天然的席夢思。如水的月光柔柔的撒下,映襯了變幻的路燈,給人已如夢如幻的感受…… 那猶如夢幻的情景使我在西湖瀏覽是偶遇到的。
雖然那時還小,但剛進入眼簾,我就被震撼了。我第一次看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色,那蓮花叢中,仿佛潛藏著瓊樓玉宇,又閃現(xiàn)著先山樓閣。
那花近在眼前卻又無法輕易的玩弄,一支空心桿支撐著它,高潔而無欲。那蓮上,仿佛觀世音菩薩在打坐講道,普渡眾生。
蓮出于水,卻比水多了一份純潔;出于淤泥,卻比之多出一份高雅。它在人們眼中,不僅僅是一種視覺的享受,也向人們弘揚著一種精神。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愛蓮說》宋·周敦頤 蓮本身就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
牡丹縱然高潔,但也無法阻擋頑童的雙手;喇叭花雖美,但終究只是曇花一現(xiàn)。然而當蓮開放之時,那種生機,那種柔美,堪稱鬼斧神工。
讓人突生震撼之感。蓮亦潔身自好,那片片蓮葉,水滴也無法稍作停留,在科學家的實驗里,甚至于黏液、油污都無法打動它高潔傲岸的情操。
莊重典雅,卻不妖嬈亂眼。蓮藕甘甜爽口,博得眾人喜愛。
它“中通外直”,不留私利。 自古把佳人比芙蓉,把君子比蓮花。
但能稱有蓮花之品著甚為少許。不少文人雅士建湖引君子,時時警之。
但人無完人,蓮花生來變?yōu)橥昝蓝?v是它生長之前忍受萬千折磨,甚至千年不發(fā),但它依舊懷抱一個夢想,在盛夏刻畫出驚世的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