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治國理政的好句子合集200條
《談治國理政》讀后感
《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是中青班的必讀書目,由于一直在基層,內心更關注農村工作。此書第二篇章“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有一篇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文章中提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到2024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而浙江省已在2024年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貧困戶,在全國率先完成脫貧任務,字面上來講扶貧這一話題并不是浙江工作重點實際,其實不然,這更意味著,浙江扶貧工作已經從解決“溫飽和生存”問題轉移到“融入和共享”的發展問題,轉移到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
以溫嶺為例,下有村集體福利,上有政策兜底,比如“五保戶”每月有702元補助,遠遠超過4600,但還是有很大一個群體因弱、因病、因殘而給家庭造成比較大的經濟負擔,更有一群人時刻“等待著”被扶持。
三年前我在下鄉期間走訪一貧困邊緣戶,父母都是弱智無勞動力,兒子健康但是嗜賭,女兒腳殘疾但是在新河綠駒打工,全家的勞動力只有女兒。兒子和女兒對生活的區別讓我想到:
政府扶貧要和扶智、扶志相結合,可以通過提供就業機會、創業平臺、開展繼續教育等途徑,提高扶貧對象的“造血功能”,比如在農家樂、來料加工點設立愛心崗位,為有勞動能力的殘疾戶提供就業,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確保精神脫貧。
老子思想中的治國理政智慧閱讀及答案
老子思想中的治國理政智慧
王愛群
老子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遠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實上,社會人生、治國理政等問題,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從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們可以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明曉盛衰之道、成敗之數。
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币簿褪钦f,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聲,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這句話看似矛盾,其實深含智慧。對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現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們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徑、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規則固定下來并嚴格執行,就是德的表現,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這樣才會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總是為了德的名聲,熱衷于對個別人施小仁給小惠,搞“有求必應”,表面上看起來積了很多德,其實是偏私,是小惠個人、失德人民。
“無為”方能大有為。老子推崇“無為而治”,“無為”是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無為”是要“道法自然”,順應自然而不妄為。也就是說,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法則,根據實際條件采取適宜行動。世間萬物包括人類社會,都有其運行的內在規律,即“道”在其間。離開了這個“道”,事倍功半;順應了這個“道”,事半功倍?!盁o為”,就要順勢而動,按照自然和社會法則,使其自行運轉?!盁o為”并不是不作為,而是要通過“無為”達到有為,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控制亂作為,即不妄為。秦亡漢興,實行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這是老子所講的“我無事,而民自富”的例證。對于理政者而言,“無為而治”的啟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為必須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通過自己的“無為”而引導和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應通過控制、監督,限制權力的私自膨脹,防止亂作為。
天道忌盈。老子認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滿為盈,權大為盈,富奢為盈??跐M,不僅難以兌現,而且招人記恨;權大,則生驕橫,驕橫必然侵害他人;富貴且奢侈,揮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滿則虧,盛極則衰。老子曰:“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边@句話點出了貧富無常的道理。怎樣才能常虛不盈呢?關鍵是在成功的時候不忘憂患。有憂患意識,則無憂患;無憂患意識,則終憂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樂不忘悲。
偉業須從細小做起。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奔毿≈氯绾尾拍茏兂蓚I呢?老子認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就是說,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斷地積累。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天下大事皆由積累而成。所以,對于理政者而言,從小處做起,從一點一滴積累,抓好關鍵細節,方能成就大業。事物的發展在于積累的道理還啟示人們,積小過會成大惡,千里之堤會潰于蟻穴。因此,理政者應當努力看得遠一些、深一些,見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1.下列對老子的“德政”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不刻意追求有德反而成就大德的理政者,才是真正有大德、厚德的理政者;為名聲求德的人,反而失去了德。
B.對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所利,各得所需,就是有德。
C.理政者只有用合理的規則將人們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徑、多少、高低等固定下來并嚴格執行,才能成全大德。
D.理政者刻意求德施德,熱衷于對個別人施小仁給小惠,搞“有求必應”,其實質是小惠個人,失德人民。
2.下列對文章第三段畫線句子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為”指的是“道法自然”,理政者的行為必須遵循事物的內在規律。
B.“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理政者通過自己的“無為”引導和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有為”。
C.防止理政者亂作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過控制、監督限制權力的私自膨脹。
D.理政者要從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中得到治政的啟示,否則就會私欲膨脹,擾民亂民。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在作者看來,雖然老子是一位遁世遠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他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汲取不少治國理政的智慧。
B.出現“文景之治”的盛世,得益于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這是老子提倡“我無事,而民自富”的依據。
C.老子認為天道忌盈,他主張理政者應該具有憂患意識,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樂不忘悲。
D.老子認為大事由小事積累而成,對理政者而言,如果不善于從小事做起,抓住關鍵細節,就不能成就大業。
參考答案
【第1句】:C (“只有…才能”應為“只要…就”)
【第2句】:D (“否則就會私欲膨脹”絕對化,應在“否則就”后加“可能”)
【第3句】:D (A項擴大范圍,原文說“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思想家”,意謂這是對老子思想的一種誤解,B項,“依據”錯,原文為“例證”,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文景之治”在漢代,C項,“老子…主張…”錯,這是作者的觀點,是作者認為理政者應該從老子思想中得到的啟示,而非老子的主張。)
老子思想中的治國理政智慧原文閱讀
老子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遠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實上,社會人生、治國理政等問題,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從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們可以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明曉盛衰之道、成敗之數。
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也就是說,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聲,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這句話看似矛盾,其實深含智慧。對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現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們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徑、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規則固定下來并嚴格執行,就是德的表現,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這樣才會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總是為了德的名聲,熱衷于對個別人施小仁給小惠,搞“有求必應”,表面上看起來積了很多德,其實是偏私,是小惠個人、失德人民。
“無為”方能大有為。老子推崇“無為而治”,“無為”是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盁o為”是要“道法自然”,順應自然而不妄為。也就是說,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法則,根據實際條件采取適宜行動。世間萬物包括人類社會,都有其運行的內在規律,即“道”在其間。離開了這個“道”,事倍功半;順應了這個“道”,事半功倍?!盁o為”,就要順勢而動,按照自然和社會法則,使其自行運轉。“無為”并不是不作為,而是要通過“無為”達到有為,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控制亂作為,即不妄為。秦亡漢興,實行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這是老子所講的“我無事,而民自富”的例證。對于理政者而言,“無為而治”的啟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為必須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通過自己的“無為”而引導和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應通過控制、監督,限制權力的私自膨脹,防止亂作為。
天道忌盈。老子認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滿為盈,權大為盈,富奢為盈。口滿,不僅難以兌現,而且招人記恨;權大,則生驕橫,驕橫必然侵害他人;富貴且奢侈,揮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滿則虧,盛極則衰。老子曰:“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這句話點出了貧富無常的道理。怎樣才能常虛不盈呢?關鍵是在成功的時候不忘憂患。有憂患意識,則無憂患;無憂患意識,則終憂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樂不忘悲。
偉業須從細小做起。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奔毿≈氯绾尾拍茏兂蓚I呢?老子認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币簿褪钦f,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斷地積累。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天下大事皆由積累而成。所以,對于理政者而言,從小處做起,從一點一滴積累,抓好關鍵細節,方能成就大業。事物的發展在于積累的道理還啟示人們,積小過會成大惡,千里之堤會潰于蟻穴。因此,理政者應當努力看得遠一些、深一些,見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高一政治國家財政復習題
【第1句】:選擇題
1.20xx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宏觀經濟數據,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248009億元,同比增長【第7句】:6%;全國稅收總收入59260億元,同比增長【第7句】:9%,全國公共財政總收入68591億元,同比增長【第7句】:5%。這說明()
①稅收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②分配政策是影響財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③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
④稅收是實現國家職能的物質保證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選A。本題考查稅收與財政的關系、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隨著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稅收收入增加,財政收入也獲得增長,說明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稅收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①③符合題意,故選A項。
20xx年濟南市財政工作緊緊圍繞“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這一中心任務,切實增收節支,有效生財、聚財、用財、管財,確保了全市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據此回答2~3題。
2.“生財”之道的根本在于()
A.調整分配政策,提高財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B.提高稅率,增加稅收收入
C.減少財政支出,增發國債
D.發展生產,促進經濟增長
解析:選D。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有兩個:一是經濟發展水平;二是分配政策。所以增加財政收入的方法也有兩個,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是基礎性的,而制定正確的分配政策是重要措施,故選D項。
3.“聚財”之度在于()
A.財政收入的增幅與國民收入同步
B.財政收入的增幅應高于國民收入的增幅
C.財政收入的增長應與企業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適應
D.避免財政赤字的出現
解析:選C。在增加財政收入中要制定正確的.分配政策,即在財政收入增加的基礎上,保持企業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4.20xx年我國公共財政收入擬安排【第12句】:7萬億元,全國公共財政支出安排【第13句】:8萬億元,財政收支差額【第1句】:1萬億元。下列關于財政收入和支出的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財政收支完全相等幾乎不存在
②只有財政盈余才有利于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③財政略有盈余或略有赤字都屬于財政收支平衡
④財政赤字不利于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解析:選B。本題考查對財政收支狀況的認識。①③說法正確。②④對財政盈余和財政赤字的說法過于絕對。
5.自20xx年8月1日起,國家審計署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全面展開新一輪的政府性債務審計。在本次債務審計結果公布前,已有權威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當前地方債務規模遠遠超過2010年的水平,預計規模在20萬億出頭。面對持續增長的地方債務,政府應()
A.降低社會保障標準,減少財政支出
B.依法制定財政預算,向公眾公開
C.大幅度增加稅收,增加財政收入
D.合理確定財政收支關系,防范風險
解析:選D。本題考查財政收支平衡。地方債務持續增長,會使財政赤字擴大,如不加以控制,會引發通貨膨脹。因此,政府應合理確定財政收支關系,減少債務和赤字,以防范風險,故選D項。
6.20xx年,我國將加大財政投入,將20種新農合重大疾病優先納入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范圍,并由新農合和大病保險按照一定比例給予補償。這表明()
①我國初次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②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的物質保障
③國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④商業保險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選C。本題考查財政的作用。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們生活的物質保障。國家加大財政投入,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有利于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②③符合題意,故選C項。①中的“初次分配”表述錯誤,④中的“商業保險”不符合題意,應為社會保險。
7.20xx年7月,國家發改委下達農村公路中央預算內補助資金【第1句】:2億元,用于新疆農村公路建設,年內計劃完成投資25~30億元,全面完成續建、改建農村公路里程4800公里。這體現了國家財政的作用是()
A.財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B.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財政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
D.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
解析:選B。本題考查財政的作用。中央財政加強新疆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體現了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選B項。
【第8句】:財政部于20xx年9月10日至9月19日發行憑證式(三期)國債,本期國債最大發行總額400億元。這一政策發揮影響的路徑是()
①增加財政收入②增加國內需求
③擴大政府投資④刺激經濟發展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D.②-④-③-①
解析:選B。本題考查擴張性財政政策。增發國債會形成財政收入,再用于擴大政府投資,會刺激投資需求,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刺激經濟的發展。
9.20xx年9月10日,國家下發通知要求,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騙取出口退稅行為。這主要基于稅收的()
A.法制性B.無償性
C.強制性D.固定性
解析:選C。本題考查稅收的基本特征。嚴厲打擊騙取出口退稅行為,這是國家運用政治權力打擊違法行為,是稅收強制性的體現,故選C項。
10.漫畫《上調》告訴我們,個人所得稅的上調()
上調
①有利于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②有利于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③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④能夠調節過高收入,實現社會公平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選D。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調,納稅人減少,從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稅收收入和財政收入,故排除①②。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調是國家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差距的體現,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實現社會公平,故選D。
11.自20xx年8月1日起,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再度擴容,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試點范圍擴至全國。“營改增”將【第2句】:三產業的抵扣鏈條打通,實現了由“道道征收、全額征稅”向“環環抵扣、增值征稅”的轉變?!盃I改增”改革的推進有利于()
①拓寬財政收入來源,釋放改革紅利
②避免重復征稅,增強企業發展能力
③完善財稅體制,增加稅收收入
④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選C。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由“道道征收、全額征稅”向“環環抵扣、增值征稅”的轉變,有利于避免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稅負,增強企業發展能力,應選②;“營改增”將
【第2句】:三產業的抵扣鏈條打通,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應選④?!盃I改增”并沒有拓寬財政收入來源,也不會增加稅收收入,①③不符合題意。
12.網絡發票是符合國家稅務總局統一標準并通過國家稅務總局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公布的網絡發票管理系統開具的發票。網絡發票推行后,納稅人可以通過互聯網,利用省級以上稅務機關公布的發票在線應用系統開具發票,開票信息會實時傳至稅務機關監管系統。可見,推行網絡發票()
①可使電子發票完全取代紙質發票,節約應用成本
②可以有效防控、稅收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
③主要是為了方便向電子商務或個人網店征稅,堵塞漏洞
④有利于加強稅收征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信息管稅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選D。本題考查依法納稅與征稅。網絡發票的推行有利于稅務機關加強發票管理和稅收征管,防止偷稅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②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①“完全取代”表述錯誤,③不符合題意。
【第2句】:非選擇題
13.材料一2024年某市經濟數據統計
材料二2024年以來,該市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支出達1【第15句】:9億元,
占財政支出總數的【第59句】:5%。該市財政局嚴格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兌現糧食直補和綜合直補1452萬元,補貼標準達到每畝120元;積極支持支柱企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企業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經濟信息?
(2)結合材料二,說明財政在該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
解析:本題第(1)問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在概括圖表信息時,既要注意該市GDP、財政收入、稅收收入三者橫向變化,又要注意三者之間在縱向上的相互影響及其關系。第(2)問主要考查財政的作用,回答時應依據該市財政支出的內容來回答,切忌羅列財政的三個作用。
答案:(1)①2024年該市GDP、財政收入、稅收收入都有所增長。②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③稅收是籌集財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在財政收入中占主導地位。
(2)①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該市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支出有利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和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定和諧。②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該市通過惠農補貼,支持支柱企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企業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配置。
14.近年來,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為促進我國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我國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斷深化稅制改革,相繼實施了提高個人所得稅法起征點、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小微企業減稅等政策。同時,為保證國家稅收的收繳,稅務機關也加大了對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的懲處力度,震懾了違法行為,保證了稅收任務的順利完成。
(1)結合材料,說明我國實施上述減稅政策的重要意義。
(2)運用稅收的知識,分析加大對四種違反稅法行為懲處力度的經濟學依據。
解析:本題考查稅收的知識。第(1)問屬于“意義類”題目,可結合材料中提到的“個人所得稅法起征點、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小微企業減稅”分別說明其意義。第(2)問屬于“依據類”題目,可從稅收基本特征、稅收與財政的關系、公民依法納稅等角度分析。
答案:(1)①提高個人所得稅法起征點,有利于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②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同時也可以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企業的偷漏稅行為。③對小微企業減稅,有利于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2)①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的基本特征。加大對四種違反稅法行為懲處力度,體現了稅收的強制性。②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加大對四種違反稅法行為懲處力度,有利于加強對稅收的征管,防止稅收流失,保證國家財政收入。③我國稅收的性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納稅是每個納稅人應盡的義務。加大對四種違反稅法行為懲處力度,有利于體現稅法尊嚴,維護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