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客溪的朝圣好句子精選200條
描寫朝圣的句子
牽著手,
我們一起去朝圣。
在最初的心有靈犀時,
心的熱情澎湃,
似海嘯般排山倒海而來。
我是被卷進這海嘯中了。
幸福的海嘯,
也許,
不是人人都能遇到,
我是幸運兒了,
而我,
確乎不是一個弄潮兒。
因為我已經在這潮水中,
嗆得神志不清了。
痛苦久了,
人會麻木,
幸福劈頭蓋臉而來,
也許,
只要一會兒的功夫,
就會令你呆若木雞了。
我堅信與心去朝圣,
會終成正果的,
因為心,
是那樣的堅毅果敢,
反而顯得我倒是,
躊躇滿志了。
心說,
上天讓我們相識,
為什么不留下美麗。
是啊,
人海茫茫,
網海深深,
能走到一起,
不是緣分,
又是什么呢?
山一程,
水一程,
在心的溫柔撫慰中,
我忽然身有彩翼了,
似乎天下,
就沒有苦累二字。
人生至此,
真乃佳境矣。
風雨總會有的。
不知道,
是什么樣的風雨,
冷了心姐的熱血,
淡了心姐的柔情。
如果說,
是因為別人的流言中傷,
我寧愿不相信是真的。
心姐的'理性,
我是知道的,
心姐的智慧,
我是明白的。
小小的螳臂當車,
難道心姐能在意嗎?
然而,
心姐是找了,
一個極好的理由
----為了我
----卻要離開我了。
我茫然。
離開,
盡管無奈,
盡管不忍,
但終究是,
義無反顧的決然,
正如她,
來到我身邊的時候,
仿佛一陣風,
聲猶在耳,
卻不見了蹤影。
離開就離開吧,
我的思念,
是喚不回她的轉身的,
我的眼淚,
她同樣地“不知”。
對我的文字,
她從最初的“發狂”,
到現在的漠然,
我不知道我究竟,
錯在了什么地方。
一一讓她過目審閱了的日志,
卻讓她“蒙羞”,
自然是悔恨不及了。
紅顏,不再,
知己,不談。
恰似一場雷雨,
挾風而至,
又隨風而去。
我只在雨后的曠野,瑟
瑟地發抖。
還要去朝圣嗎?
那種虔誠,
是否被雷雨沖走。
那份感情是否僅僅是,
臺詞里的經典語錄。
一個人的路途,我
還要走多遠。
幸福,
總是被思念無限放大,
又無限縮小。
思念中的我頻頻受傷,
我只能,
自己舔舐著傷口。
微笑時的承諾,
在世俗中狂遭貶值。
曾經的守望如歌,
關注如春,
愛的無以復加,
而今,
仰望星空,
我卻,
聽不到一點點的回應。
再也聆聽不到,
溫柔的呼喚了,
溫柔不知去了何處。
很短的時間里,
讓我對心判若兩人,
大有今非昨是的感覺。
我又該怎樣,
去看清這份感情,
我又該如何,
自怨自艾地自我作踐。
朝圣,
原本我們是三生有幸,
兩人同心一個方向,
而今,
一段情緣,
就這么匆匆收場了嗎?
我從火中出來,
又走進了冰的世界。
遠去了,
人,遠去了,
緣,遠去了,
愛,遠去了,
情,遠去了的,
還有我的夢。
山一程,
水一程。
去朝圣。
心,
你為什么不再,
與我同行?
幕落人散。
曲未終。
只要還有,
低回婉轉的琴音,
在心空飄蕩,
我的靈魂就可以,
在這琴音里獨舞。
朝圣。
我懷揣著虔誠,
風雨無阻。
朝圣散文
路過一種從未有過的純凈,我知道,那曾是掀起你蓋頭的風,落在我掌心中,略帶腮紅……
路過一種從未有過的平靜,我知道,那曾是你含在酒窩的雨,寫在我筆鋒里,浸漬三更……
路過一種從未有過的安靜,我知道,那曾是流淌過你長發的羊角梳,藏在我記憶深處,凝滿蛛網……
路過一種從未有過的癡情,我知道,那曾是你從未開口的淚,裝在我背影后,目送天明……
春天,我在你融化的溪水中蘇醒,透過起伏的波紋打量著黎明,我看見晨曦的目光如你近在咫尺的眼神般,掠過無數惺忪的蓓蕾,穿過無數嘎吱作響的枝杈,觸摸著,我的身軀;我聽見一群群麻雀,如同你兒時的青澀般,抖落著滿翅的云霞,用婉轉的聲線勾勒著叢林的輪廓,描摹著雪山的倩影,渲染著草原的身形……
夏天,你獨自一人在空蕩的山谷中綻放,不知多少個清晨,潮濕的露水為你梳妝著新葉,結隊的蝴蝶舞蹈著你的側臉,而那些潺潺的流水,在你輕盈的微笑旁輕聲細語,松散的泥土將你托向岸邊,我,就在夢里經過了你的身前,一次次,在你彭散的裙擺下放肆地吸食著你那不為人知的潔凈,貪婪地霸占了你生命中所有的金黃,游弋在,你的岸邊……
秋天,你走了,化作了漫天飛舞的羽翼,用生命,在廣闊的天地間為我留下繼續追尋你的痕跡,星星點點,為我裝點著每一片沉默的夜空,用你一生的等待為我守護著你從未提及的.承諾,用永遠的凋零為我固執著你從未托付的青春!用那些永遠都不容彌補的遺憾!揚揚灑灑,只把余燼墜入在那條只屬于我們卻又整整阻隔我們一生的,溪水中……
冬天,當我隨飛雪一同凝固,你知道,我曾在那段暗無邊際的寂寞隆冬壓抑得幾乎快要窒息!我焦慮,我躁動,我憎恨我狂暴得幾近崩潰!我妥協,我放任,我悔恨我愧疚得直至萬念俱焚!
我,一次次幻想著可以再一次停留在那片你的岸邊,再一次觸摸著那些流動在鱗鰭之間,滑翔過每一根鰓絲,侵潤在每一滴血液里的思緒,觸摸那些早已被叫做曾經的情節,那些勾著小指奔跑在村野里的腳印,那些拽著衣襟追逐在稻田邊的汗滴,那些擦在袖子上一叢叢山杏的酸澀,那些光著腳板濺起了一串串水珠的對望,那些惹哭了你卻還在一直不停的傻笑,那些你晶瑩如綠松石般的哀怨,那些一去便不再復返的,只屬于我,和你的童年……
經過了你,路過了你,卻被你,帶走了我自己。
遠遠的,是你在呼喚著……我的名字嗎?
你知道,我在每一滴淚光中都能看見你的倒影!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在重溫著你的發絲!我在每一聲心跳中都能聽見你的口吻!我的每一寸步履都在丈量著你的視線……
況山朝圣美文
早年讀荀子《勸學》,只知道荀子名況,字卿,是戰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推崇為“后圣”,卻不曾知道荀子是今天的山西安澤人。
乙未年初秋,“三個文化”推進會間隙,與文聯、作協的兩位摯友提及朝圣荀子故里的意向,誰知兩位鐘情地域文化研究的兄弟一呼而應。豈料,次日一早準備出行時,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然而,意外的細雨并未改變我們的況山朝圣之行。
汽車在蒙蒙細雨中沿長臨二級公路緩緩西行,穿方山隧道,出王峪寺頭,經安澤杜村,不足兩個小時,安澤縣城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停車凝望,沁河北岸赤色的山巖上,有一處飛檐斗拱直聳云天的塔樓,上書“望岳樓”。其東側百余米,有一座古樸、典雅,酷似戰國風格的山門,山頂的煙霧繚繞處,還有一尊高大的人物雕像。我們貿然斷定這里就是我等冒雨尋訪的況山。
我們跨過沁河橋,順路瀏覽過望岳樓,將車停在了況山腳下的荀子文化園外。此刻,蒙蒙細雨小了,小得像雨像霧又像煙,為荀子文化園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山門前,車輛停放有序,游客不算太多,我們各自提一把雨傘,開始沿陡峭石階攀登神往的況山。游覽況山有兩條路。其一,進山門西側有一條貫通全景的平緩山路;其二,進山門迎面是一條石階陡峭、林木蔽天、不見景點、直達山頂的捷徑小路。可能是綠蔭通道里山花爛漫、野果飄香的誘惑,我們不假思索地選擇了攀石階。陡峭的石階讓人氣喘吁吁,不得不走走歇歇。面對上山的臺階,讓人體悟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內涵。
攀過九百八十級臺階,穿越清爽的綠蔭通道,終于站在了況山之巔。況山,地處太岳山南麓的安澤縣城東北,它東扼上黨關,西指平陽城,南臨沁河水,北依太岳山,海拔一千余米,千溝萬壑,森林密布,春華秋實,冬青夏爽,登臨其間如入人間仙境。我們抵達山頂時,高大的荀子塑像前已經聚集了不少朝圣的游客,都為十九米高的荀子塑像贊嘆不已。高峻的況山之上,荀子身著長衫,手持竹簡,美髯飄逸,頂天立地。
蒙蒙細雨停歇了,涼爽的秋風也調皮地吹來,還不時地牽扯游人的衣襟;荀子塑像上空,幾只展翅的鷹在盤旋中等待搏擊長空;身旁的叢林里跳出一群七彩鳥,追逐著飛向了云天;南腔北調的游客,久久地聚集在荀子的腳下頂禮膜拜。我們三人在況山之巔四處眺望,只見遠山云霧追逐,眼前奇花搖曳,林中百鳥啾啾,天空露出了幾道奇異的祥光。俯瞰山下的.安澤城光彩奪目,猶如遺落在翡翠叢里的一顆明珠;繞城的沁河水蜿蜒有致,像飄逸在俏婦人肩頭的一條絲巾;流淌的沁河水像一首詩,美麗的安澤城似一幅畫。
順荀子塑像廣場西側南下,我們來到了蔚為壯觀的荀子文化園后圣殿,這里是主祭荀子的圣殿。殿內依次排列著老子、孔子、荀子、墨子、惠子等華夏民族五位圣賢的塑像,每尊端莊魁偉,靈動傳神,栩栩如生。整個殿宇富麗堂皇,匠心獨運,妙不可言。殿宇的背后是一道創意新穎、規模宏大、凹凸有序、圖文并茂的荀子文化墻。墻高不下十米,長度約有百米,通體以晉南赤巖鍛砌而成。建造者摘荀子勸學、修身、富國、榮辱、禮論、天論等三十二篇經典名句,分篇列章鐫刻其上,一道簡約的文化墻,處處閃爍著荀子思想文化的光芒。三人在文化墻的左上角找到了荀子的《勸學》篇,在給人以鼓勵與鞭策、警醒與反思的經典名句前,旁若無人地齊聲誦讀起來,“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漫步于荀子的《王制》《天論》前,瀏覽“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以虔誠的目光,探尋著荀子禮法兼治、勤政愛民的人文思想,思緒也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況山的煙雨微風里自由飛翔。
三人辭別后圣殿,拾階而下,步入書院廣場時絲絲煙雨又一次籠罩了況山。廣場上,三十二根擎天玉柱圍著一根金色龍柱形成了一個碩大的圓,齊刷刷地直刺云天。每根漢白玉柱上都鐫刻著荀子的名言,且漢白玉柱的頂端都有一只口銜紅菱的鳥。我們對書院廣場的設計寓意有些迷惑不解,身邊又無導游解說,只好隨意揣測起來。文聯主席說:三十二根玉柱,代表荀子華章三十二卷;玉柱形成一個圓,可能是寓意荀子圓滿的一生。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說:玉柱頂端口銜紅菱的鳥,也許是安澤人想通過飛鳥的傳遞速度,將荀子文化傳遍華夏四面八方。我的猜想是:三十二根擎天玉柱圍成了一個圓,興許是寓意荀子文化必將給故里安澤撐起一片明朗的天。三人各抒己見的猜測之后,是一陣爽朗的笑聲,笑聲久久地回蕩在況山與沁河的朦朧煙雨中。
午餐在沁河邊上的農家餐館,我們深為荀子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嘆,也為安澤傾力開發地域文化而感慨。感嘆、感慨過后,談論的話題依舊是大儒荀子。三個人隨心所欲,透過兩千多年的歷史煙云,又對荀子的晚年境遇議論揣測了一番,臆斷荀子晚年身居蘭陵著書立說時,沒有忘記況山的藍草、山石與樹木,也沒有忘記沁河的溪流、螃蟹與黃鱔。況山與沁河的影子,在荀子的傳世華章里隨處可見,諸如:“山”、“水”、“溪”、“石”、“木”、“蟹”、“鱔”……甚至,還遙想晚年的荀子,會因了弟子韓非、李斯倍感欣慰,勸學名言“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興許原本就是荀老先生對韓非、李斯的鞭策與鼓勵……
告別安澤城踏上歸途的時候,朦朧的煙雨徹底停息了,灰暗的天空也逐漸明朗起來。汽車穿山越谷一路東行,我們再次回望安澤時,雨后西斜的秋陽正從太岳的況山折射出萬道霞光,映紅了太岳,也映照了東方。
朝圣地路上詩歌
朝圣地路上
朝圣地路上,
我只是一朵塵埃里的花。
沐浴著日月光華,
承受著風霜雨打。
一步一向往,一步一芬芳。
漫天的繁星成就我的詩行,
亙古的日月驕縱我的歌唱。
千草的清香在我身上縈繞,
萬樹的氣息在我蕊間徜徉。
我是一朵塵埃里的花啊;
在這朝圣的路上,
靜靜的悄然綻放!
朝圣的'路上,
我在走向你啊,
那文學神圣的殿堂。
我輕叩著你的門環,
你是否聽見了我的呼喚?
地角天邊,
我相伴著云朵翩躚,
你是否聽見了我的吶喊?
河流高山,
你可是受圣者差遣?
燃著燭光,
導引我邁向你指的前方!
朝圣的路上,
我倔強的心弦卻從未別彈,
人生冷暖,苦樂悲歡都儲藏在我心間。
四時變遷,每一季都是我深情的眷戀。
春天來了,我化作燕子攜著白云一同翱翔。
夏天來了,我化作花朵伴著綠葉一起歌唱。
秋天來了,我化作楓葉和著雨點一同感傷。
冬天來了啊,化一樹傲雪的寒梅就是我的渴望。
當我獨自漂泊在異鄉,
朝圣的路,我就這樣執著的走向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