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的詞句 關于渡口的詩句
【第1句】:關于渡口的詩句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代詩人韋應物《滁州西澗》中的詩句,意思是: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只渡船橫泊河里。 對此句的理解有兩種:寫作者自己甘于寂寞的現實散淡的人生觀;一是寫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兩種理解中,更多的是前者。
中流曲
崔國輔
歸時日尚早
更欲向芳洲。
渡口水流急,
回船不自由.
〔中呂?滿庭芳〕《牧》
趙顯宏
閑中放牛,天連野草,水接平蕪。終朝飽玩江山秀,樂以忘憂。青箬笠西風
渡口,綠蓑衣暮雨滄州。黃昏后,長笛在手,吹破楚天秋。
【第2句】:關于渡口的詩詞
《南浦渡口》年代: 唐 作者: 李嘉祐寂寞橫塘路,新篁覆水低。
東風潮信滿,時雨稻粳齊。寡婦共租稅,漁人逐鼓鼙。
慚無卓魯術,解印謝黔黎。《送李大夫渡口阻風》年代: 唐 作者: 戴叔倫浪息定何時,龍門到恐遲。
輕舟不敢渡,空立望旌旗。《錢塘渡口》年代: 唐 作者: 施肩吾天塹茫茫連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橋。
錢塘渡口無錢納,已失西興兩信潮。《方山渡口占》年代: 宋 作者: 蔡襄江上行人空自愁,壯年雙鬢已驚秋。
不知風里千里浪,何事無情也白頭。《初六日過江古愚兄送至渡口》年代: 宋 作者: 丘葵茅屋亦云好,萍蹤不自由。
看書猶幾上,解纜已沙頭。白發兄和弟,清江夏亦秋。
相看不忍別,斜日墜汀洲。《槐莊渡口》年代: 宋 作者: 文同云煙飄泊樹微茫,一岸人家帶夕陽。
欲上高原便回音,可憐風物似吾鄉。
【第3句】:渡口(席慕容)部分詩句的意思
《渡口》賞析
文/龔劍
在這個世上,什么是最甜的呢?是溫馨;那什么是最苦的呢?是離別后的思念。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面對著離別時,我們不應該哭泣,而是應該像詩人所說的那樣:“讓我與你握別/再輕輕抽出我的手”,是的,既然已經是鐵定的事實了,何必再哭哭啼啼地增加朋友離開時的惆悵呢?
離別從“輕輕抽出我的手”那一刻開始,“思念從此生根”“年華從此停頓”,詩人運用平實的語言,細膩地勾畫出離別時承重的氣氛。“熱淚”不敢流出來,詩人怕添加朋友離別時的痛苦,只能“在心中匯成河流”,苦澀洗滌著自己內心深處的不舍心情。
握別、溫柔、熱淚、凝視……這些傷感的詞語描繪了一幅渡口送別圖,詩人將“祝福別在襟上”,代替了“相送的花”,送別時痛苦而又惆悵,再次相逢的“明日又隔天涯”,真實的反映了離別時的沉重。
全詩圍著落寞、惆悵的基調展開。“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萬般無奈的凝視”,都是詩人苦悶的心情寫照。其實,又何止是詩人呢?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在面對著離別時,恐怕都是如此的吧。作者是一位感性的女詩人,她用女人細致的眼光捕捉了送別時的一刻。全詩籠罩著朦朧的色彩,既可以說是一首愛情詩,寫戀人之間的分別和纏綿不舍,又可以說是一首友人離別的友情詩,寄托著自己對朋友的思念。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離別。無論自己多么的不舍,也要像詩人那樣,用“祝福”作為“相送的花”,別在他(她)的“襟上”,讓“祝福”與他們(她們)同行。
【第4句】:大家誰有河北梆子《渡口》的唱詞
人 物 水 蓮——女,紅小兵。
(劇中飾演——劉俊英)
爺 爺——老渡工。
(劇中飾演——閻建國)
背筐人——男,暗藏的階級敵人。
(劇中飾演——王樹森)
【初秋傍晚,北方某山村渡口。
【幕啟:山河秀麗,紅霞朵朵。
爺 爺:(內唱)【起板】
漭江河天上來,(撐上船)
唱【二六板】
彩云朵朵水中開。
小小渡船托重載,
日夜送往又迎來。
劈風斬浪把船擺,
豪情壯志滿胸懷。
水 蓮:【內喊——“爺爺——”跑上。
水 蓮:爺爺,趁這陣子過江的人少,快回家吃飯吧,
我來替您。
爺 爺:好。
【爺爺把船撐到岸邊,水蓮接過纜繩系好。
爺 爺:水蓮哪,來得這么早,你功課全做完了?
水 蓮:今天老師沒留作業,我們到劉莊大隊去看階級教育展覽去
啦。爺爺,您不是給大地主劉占山扛過三年活嗎?
爺 爺:是啊!
水 蓮:人家把劉占山的罪惡史都編成了連環畫,還配上解說詞,
又深刻,又具體,可受教育啦!
爺 爺:呵,一張嘴就是新名詞,什么深刻呀,集體呀!
水 蓮:哈哈……爺爺!誰說集體了,是具體。
爺 爺:噢,剛喝了幾天墨水,就挑爺爺的字眼兒(笑)。嗯,水
蓮哪,是應該多看看階級教育展覽哪,你還是個沒有經過
風雨的小燕哪!
水 蓮:我才不是小燕呢!我是——爺爺,您瞧!(“雄鷹展翅式”)
爺 爺:這是什么?
水 蓮:您往天上看!(“轉身”“臥魚望月式”)
爺 爺:(抬頭看)噢,要做雄鷹啊!
水 蓮:哎,雄鷹展翅沖云霄,不怕風狂雨暴。(“蹉步”“迎風展
翅式”,英武亮相)
爺 爺:年紀小,志氣高,好,好,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