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哪吒鬧海的好句子集錦五篇
草房子課文仿寫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軒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在這篇文章中的美麗的草房子里,生活著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作為一篇語言優美的文章,文中不少東西值得我們借鑒,那么,如果叫大家仿寫【草房子】,大家知道怎么樣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好的關于仿寫草房子的文段,供大家參考:
一 仿寫——《草房子》書中的人物
她的眼睛總是睜得大大的,大的像葡萄一樣。她的眉毛一翹一翹的,顯得特別可愛、活潑!但她總是留給大家一個感覺特別寂寞的陰影。她還有一雙櫻桃小嘴,但卻總是默默無語,自己玩自己的,自己做自己的……,但背后誰有知道,這是一個沒有了親人的孩子的,總之這就是她咯——小玲。
小玲的學習也總是名列前茅,取得好的成績,但很多同學都鄙視她,不知是為什么,可能他們看不慣她,可能他們心里就沒有想過她,就是這樣的,小玲被大家冷落了,她也傷心過,想和大家交朋友,但誰能做到和一個沒有了父母的孩子交朋友呢?
自從小玲沒有了家人,她就去給人家干活,在那里吃住。原先小玲是被一個很慈祥的老奶奶收養了,老奶奶一直對小玲特別好,就像是她的親奶奶,但誰知,不久老奶奶得了肺癌,死去了。正是那天中午,那天中午,又有一個人死去了,哦,不!是小玲的奶奶離去了,她去另一個世界了,那個世界很美,很美……
不久小玲要被一位夫婦領養了,他們壞極了,總是讓小玲做這個,做那個,小玲一放學就要被他們支使,睡覺的時候還要抽出空來寫作業,就這樣小玲忙來忙去,但這沒有人知道,沒有一個人知道。噢!更可怕的是,他們竟讓小玲睡在柴禾堆里,那兒很臟,特別臟,他們竟然那么惡毒。還有每天的`飯,只讓她吃一片白菜葉子和一杯白開水,剛來的那幾天,她餓的都看不清楚路了,但他們還是那么狠心。
最近聽說他們班要轉來了一個小女孩,當徐老師告訴大家的時候,大家都湊到一起猜測一些無聊的話題,比如說:她長得漂不漂亮、她是不是頭發很長等等之類的話題,這時小玲看他們談的那么起勁,便也走了過去瞧瞧,這時當歐陽賽吉(她可是全班最時尚最漂亮的女孩了)意識到了旁邊有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小女孩的時候,她被嚇了一大跳,心想:她怎么會在這里!于是歐陽賽吉一把把小玲推到了,“你怎么可以在這里,快走開”她憤怒的喊道,于是小玲也只能一臉悲傷的走了,她躲在一個角落里,哭了起來,她還能怎么做?也就只能傷心罷!
二 仿寫好句:
【第1句】:白鴿在天上盤旋著,當時正是一番最好的秋天的陽光,鴿群從天空滑過時,滿空中泛著迷人的白光。這些小家伙,居然在見了陌生人之后,產生了表演的欲望,在空中瀟灑而優美地展翅、滑翔或做集體性的俯沖、拔高與穿梭。
【第2句】:他朝天空望去,天空干凈得如水洗刷過一般。月亮像是靜止的,又像是飄動的……月光下,桑桑遠遠地看到了蔣一輪和白雀。蔣一輪倚在一棵諫樹上,用的還是那個最優美的姿勢。白雀卻是坐在那兒。白雀并沒有看著蔣一輪,用雙手托著下巴,微微仰著頭,朝天空望著。月亮照得蘆花的頂端銀澤閃閃,仿佛把蔣一輪與白雀溫柔地圍在了一個夢幻的世界里。
【第3句】:當桑喬背著桑桑踏過松軟的稻草走進校園里,桑桑看到了站在梧桐樹下的紙月:她的頭發已被雨水打濕,其中幾絲被雨水貼在了額頭上,瘦圓的下巴上,正滴著亮晶晶的雨珠。
【第4句】:窗外就是河。桑桑坐在窗口,一邊繼續吃烀藕,一邊朝窗外望著。岸邊有根電線桿,電線桿上有盞燈。桑桑看到了燈光下的雨絲,斜斜地落到了河里,并看到了被燈光照著的那一小片水面上,讓雨水打出來的一個個半明半暗的小水泡泡。他好像在吃藕,但吃了半天,那段藕還是那段藕。
【第5句】:溫幼菊會唱歌,聲音柔和而又悠遠,既含著一份傷感,又含著一份讓人心靈顫抖的骨氣與韌性......這是一只紅泥小爐,樣子很小巧。此時,炭正燒得很旺,從藥罐下的空隙看去,可以看到一粒粒炭球,像一枚枚蛋黃一樣鮮艷,爐壁似乎被燒得快要溶化成金黃色的流動的泥糊了。
【第6句】:立在爐上的那只黑色的瓦罐,造型土氣,但似乎又十分講究,粗樸的身子,配了一只彎曲得很優稚的壺嘴和一個很別致的壺把。藥已經煮開。壺蓋半敞,蒸氣推動著壺蓋,使它有節奏地在壺口上彈跳著。蒸氣一縷一縷地升騰到空中,然后淡化在整個小屋里,使小屋里洋溢著一種讓人頭腦清醒的藥香。
【第7句】:一塊很大很大的桑田。一望無際的桑樹,棵棵枝葉繁茂,還未走進,就遠遠地聞到了桑葉所特有的清香。沒有一絲風,一株株桑樹,好像是靜止的。
【第8句】:桑桑望著這一幢一幢草房子,淚水朦朧之中,它們連成了一大片金色。 鴿子們似乎知道了它們的主人將于明天一早丟下它們永遠地離去,而在空中盤旋不止。最后,它們首尾相銜,仿佛組成了一只巨大的白色花環,圍繞著桑桑忽高忽低地旋轉著。
桑桑的耳邊,是好聽的鴿羽劃過空氣發出的聲響。他的眼前不住地閃現著金屬一樣的白光。
一九六一年八月的這個上午,油麻地的許多大人和小孩,都看到了空中那只巨大的旋轉著的白色花環…
【第9句】:墓前,是一大片艾,都是原先的艾地移來的,由于孩子們天天來澆水,竟然沒有一棵死去。它們筆直地挺著,在從田野上吹來的風中搖響著竹子,終日散發著他們特有的香氣。
【第10句】:夕陽正將余暉反射到天上,把站在磚堆頂上的細馬映成了一個細長條。余暉與紅磚的顏色融在一起,將細馬染成濃濃的土紅色......
【第11句】:那是一九六一年八月的一個上午,秋風乍起,暑氣已去,十四歲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學那一片草房子中間最高一幢的房頂。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學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都撲進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溫柔如絮,悠悠遠去,梧桐的枯葉,正在秋風里忽閃忽閃地飄落。這個男孩桑桑,忽然地覺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聲地嗚咽起來。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還未醒來時,就將載著他和他的家,遠遠地離開這里——他將永遠地告別與他朝夕相伴的這片金色的草房子
仿寫課文牧場之國
怎么仿寫牧場之國這篇課文?一起來看看!
仿寫牧場之國一
紹興是水之鄉,酒之鄉,也是魚米只鄉。
一條條黑色的烏篷船在水上漂動,有許多人大都在飯店吃飯,那些服務員都把埋在地下的酒拿出來,讓客人品嘗。一邊看風景一邊吃臭豆腐。
烏篷船,臭豆腐,還有梅干菜,黃酒都是紹興的特產。坐在烏篷船上可以一邊看風景,一邊看河里的小蝦。紹興的水可清了,清得可以看見河底的石頭,清得可以看見小魚小蝦。
許多人都愛坐烏篷船,因為烏篷船是紹興的特征。黃酒也是紹興的特征。如果有一戶人家生了一個女兒,就把一壇黃酒埋在地下,等到女兒出嫁了再把酒取出來,與客人們分享。此酒就取名為“女兒紅酒”。
紹興人都愛吃臭豆腐,雖然叫臭豆腐但是這個臭豆腐一點也不臭。還很好吃呢。有一些外國人還真以為這個臭豆腐很臭呢。
這就是我的家鄉——紹興。
仿寫牧場之國二
荷蘭的花,最出名的莫過于國花郁金香了。在一座巨大靈動的風車下,是一片郁金香的海洋。極目遠眺,各種顏色交錯在一起,多么美麗,多么迷人,多么壯觀!藍的像那一望無際的天空和大海,白的像那冬日里厚厚的一層雪花,黃的像初秋那田野里此起彼伏的麥浪。還有兩種顏色的郁金香呢:紅白相襯的,黃白相間的,粉白相融的,沒有一點兒瑕疵,純潔得能與玉石相媲美。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你稍微走近郁金香花海,一縷縷清香就如影隨形地飄了過來,鉆進了你的鼻子,滲進了你的血液,流淌到了你的心里!你再走近一些,仔細看看。瞧!這一朵才剛剛裹起花苞,莖粉嫩粉嫩的,上面紅,下面白,像一個害羞而又美麗的小姑娘,扭著纖細的腰肢在微風中翩翩起舞。那一朵已經完全綻開了,花朵血紅血紅的,底部略微有些帶黃,像一個盛滿了紅酒的高腳杯,被遺落在荷蘭的這片花海中。還有的含苞待放,花苞像要爆炸似的,有些如一輪初升的太陽,放射出金黃耀眼的光芒。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一碧如洗的天空下,又是薰衣草的天地。隔著狹窄的小徑,是一條條紫色的綢緞,在風中搖曳生姿。如果你來到這里,一定會被這里獨特的風景所吸引,不舍得離去。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仿寫牧場之國三
在天堂般的藍色海洋里,晶瑩的水母悠然自得.歡快的魚兒不停的游著,像是在海底玩捉迷藏.成千上萬的魚兒,成群結隊的海馬群,在一個無邊無際的海洋里,安閑的欣賞著這屬于它們自己的王國.這就是真正的海洋世界.
在天堂般的海洋,一條條飛魚縱身一躍,飛出海面,像一個個空中飛人.潛伏在沙層中的蝙蝠魚,正在沙層中想這次捉到的墨魚要怎么吃.水底的海參,出來覓食的寄居蟹,悠閑地在水底欣賞著屬于它們的游樂場.這就是真正的海洋.
在天堂般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里,成群的魚兒,在美麗的珊瑚中穿來穿去,在做游戲;紅色的小蝦,不停地晃動胡須,來回巡邏;躺在海底的海螺和海星,在呼嚕地睡大覺,享受著這屬于它們自己的王國;這就是真正的海底世界.
在天堂般的田野里,金黃色的稻谷,在微風姐姐的吹拂下,不停的搖擺著,成了金色的海洋,風停了,他們好像玩這個游戲累了,彎下了腰.高粱大哥遇上了害羞的事,漲紅了臉.玉米把自己裝飾成美麗的珍珠,在陽光照耀下,也有幾分光澤.麥穗兒是一名指揮家,用一個個麥粒組成了美妙的音樂.他們正在創造自己的天地.這就是真正的田野.
在天空般的藍色大海里,輕飄飄的',透明的,美麗而有劇毒的小水母,正在悠閑的在海面上曬著太陽.兇猛的鯊魚,不時的把一兩條小魚吞進肚里.巨大、美麗、可愛的白鯨,不時地發出“嗚-嗚-嗚-”的聲響,仿佛在對大海的美麗表示贊美.許許多多的水生物,共同維護大海 的和平.這就是真正的大海.
在天堂般的藍色海洋里,粉色的水母“小姐”正興高采烈地炫耀它的舞姿.兇惡的鯊魚“先生”,正津津有味地吃著午餐.巨大無比的龍蝦,成群結隊的小魚,在見不到一個“不速之客”的海洋里,它們安閑地欣賞著屬于它們自己的五彩繽紛的丗界.這就是真正的海洋.
在大堂般的海洋里,有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五顏六色的水母在水里用觸角一會兒張,一會兒縮,像在撫摸自己的小寶寶.灰色的鯊魚在水中游來游去,仿佛在展示自己的威力.成群結隊的小黃花魚在水中快樂地過一會兒到這頭,過一會兒到那頭,好像在尋找著什么.這就是真正的海洋.
在天堂般的瓦藍海底里,透明的水母,像機器人一樣移來移去,無數條靈活的腳搖來搖去,可愛極了.五顏六色的魚兒,它們的嘴一張一縮的,在吐著泡炮,幫助它門呼吸,它們的那大大小小的泡泡,把大海裝飾得生機勃勃.成千上萬的海螺,當然也聚集在這無邊無際的海里,它們就像在和我們玩捉迷藏,一個個五光十色的海螺隱藏在綠色的蘆葦下面.這就是真正的大海.
《鄉愁》仿寫
鄉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篇,《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以下是《鄉愁》仿寫,隨小編來看一下吧。
【第1句】:小時候,母愛是一顆甜甜的棉花糖,綿長甜軟,令人膩在其中;長大后,母愛是一把閃著白光的利刃,腥風血雨,令人心驚膽戰;后來呀,母愛是已逝去的回憶,百味俱雜,令人愛恨交織;而現在,我站在天地之間,遙望遠方,心底在呼喚:母愛在哪里?
【第2句】:小時候,母愛是一股甜甜的乳汁,我在吸吮,母親在喂養;長大后,母愛是一根長長的話線,我在接收,母親在叮囑;后來啊,母愛是一個忙碌的背影,我在凝望,母親在操勞;而現在,母愛是那眺望孩子離去的目光,我在遠行,母親在牽掛。
【第3句】:小時候,母愛是母親甜蜜的吻,吻在額頭,甜在心頭;長大后,母愛是母親溫暖的抱,抱在懷中,暖在心中;而現在,母愛是關切的目光,看在眼里,明在心里。
【第4句】:小時候,母愛是一杯濃濃的糖水,喝在嘴里,甜在心里;長大后,母愛是一張小小的車票,我在這邊,母親在海那邊;后來啊,母愛是一根根白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而現在,母愛是一個圓圓的籃球,捧在手里,暖在心里。
【第5句】:回憶童年,母愛就像那一個溫暖的搖籃,給我呵護;感受現在,母愛就像一本本書,給我知識;展望未來,母愛就像黎明前的啟明星,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
【第6句】:小時候,母愛是一杯熱熱的牛奶,喝在嘴里,暖在心里;長大后,母愛是一桌可口的飯菜,看在眼里,飽在肚里;后來啊,母愛是滿柜的漂亮衣服,穿在身上,樂在臉上; 而現在,母愛是一聲聲嘮叨,我很粗心,母親很擔心。
【第7句】:小時候,母愛是一個小小的搖籃,我睡在里頭,母親候在外頭;長大后,母愛是一把小小的花傘,我躲在內頭,母親淋在外頭;后來啊,母愛是一個瘦瘦的背影,我走在后頭,母親趕在前頭;而現在,母愛是一個寬寬的舞臺,我站在上頭,母親坐在下頭。
【第8句】:小時候,母愛如水,輕輕流淌過我的心房;長大后,母愛如陽光,驅散我心中的陰霾;后來啊,母愛如茶,不需言語,只需慢慢品嘗;而現在,母愛如鑰匙,開啟我心中緊閉的心門。
【第9句】:小時候,母愛是晚睡前一個引人的故事,我在聽著,母親在講著;長大后,母愛是上學前的一句煩人的嘮叨,我在走著,母親在喊著;后來啊,母愛是早餐時的一杯溫熱的牛奶,我在喝著,母親在看著;而現在,母愛是起風前一通溫暖的電話,我在說著,母親在聽著。
【第10句】:嬰兒時,母愛是一股甜甜的乳汁,我在貪婪,母親在開懷;稍大后,母愛是一碗濃濃的湯水,我在品味,母親在回味;上學了,母愛是一聲細細的叮嚀,我在趕路,母親在呵護;而現在,母愛是一份厚厚的資料,我在努力,母親也在費力。
拓展閱讀:原文與賞析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賞析
鄉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篇,《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
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游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擷取和提煉上,這首詩具有單純而豐富之美。鄉愁,本來是大家所普遍體驗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如果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獨特的美的意象來表現,那將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墮入抽象化的空泛。《鄉愁》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所謂單純,絕不是簡單,而是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所謂豐富,也絕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鄉愁》以時間的發展來綜合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呵”、“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詩如同洶涌而進的波濤,到最后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浪。
《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于傳統的美。統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一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而生機蓬勃之美。《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 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鄉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戀歌。
閱讀此詩,首先呈現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第一小節: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第二小節:成年后,告別新婚妻子,離鄉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節: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第四小節: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一。同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強烈愿望。
閱讀此詩,使我們感到回味無窮。本詩集單純美與豐富美于一體,物象集中明朗,如郵票、船票、墳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遠深邃,內容豐富含蓄,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
詩的結構:以時間為順序(即小時候、長大后、后來,而現在),以感情為線索,以大體相同的詩句和格式,反復詠嘆,使情感逐層加深,由思鄉、思親升華達到思念祖國。詩歌的結構寓變化于統一之中,既有各小節的均衡、勻稱,又有小節內長短句的變化,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
詩歌有回環往復,一唱一嘆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復,即我在這頭……,有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有變換的量詞:枚、張、方、灣。作者采用這些藝術手段加強了此詩的音韻之美。
總之,本詩以樸素、簡明、雋永的語言,高超的藝術技巧,表達了臺灣人民盼望海峽兩岸統一的愿望,抒發了作者濃郁的鄉思之情。
第一小節,此時的作者是“少小離家”為讀書,未經世事滄桑,略帶“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覺,更多的是對母親的依戀;
第二小節,妻子是相約一生共白頭的親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賞的亮麗風景。朗讀時應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絲絲溫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節,恰當運用顫音,表達一種如泣如訴的深深的哀傷;
第四小節,文章最后,詩人由個人的悲歡離合升華到家國之思:此時猶如樂曲達到高潮!所以要讀得蕩氣回腸,一波三折。特別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頓,語調上揚,“在——那——頭”要氣流不斷,讀出激昂慷慨之感。
A、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詩人四個人生階段。詩人以時間的變化來組詩,四個時間序詞也即概括了詩人的整個人生,也就是濃濃的鄉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
B、小時侯(少年)——母子分離、長大后(青年)——夫妻分離、后來(中年)——母子死別、現在(老年)——游子與大陸的分離
C、運用了獨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難以捕捉的離愁別緒為具體可感的東西,這是詩歌創作中常用的一種寫作技巧:托物寄情。在許多古典詩歌中,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余光中從親歷的生活中選取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來寄寓情感,這種取象看似平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
郵票——母子深情(濃烈)船票——夫妻恩愛(熱烈)
墳墓——生離死別(悲痛)海峽——思鄉念國(深沉)
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并且用了“一枚、一張、一方、一彎”等量詞,是不是說明余光中的鄉愁比較淡?
郵票雖小,牽系綿長母子情,船票雖窄,負載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墳墓載不下巨大的悲痛,淺淺的海峽阻礙了無盡的鄉思,落筆雖小,卻詩情飽滿。把鄉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全詩以時間的變化組詩,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這四個階段共同的特征,詩情層層推進升華,最后將鄉愁上升到民族和國家的角度.
鄉愁 仿寫
仿寫一:
小時侯
幸福是一顆小小的糖果
含在嘴里
卻甜在心頭
長大后
幸福是一本厚厚的同學錄
人各四方
真情卻濃聚一處
后來啊
幸福是一張和美的全家福
時光流逝
但笑容永鑄
而現在
幸福是一封暖暖的`家書
遠在天邊
然而溫馨眼前
仿寫二:
小時候
鄉愁是一個小小的風箏
我在這頭
夢想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封長長的書信
我在這頭
親人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座窄窄的牢籠
我在外頭
思想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本厚厚的記憶
我在這頭
童年在那頭
仿寫三:
友誼
小時候
友誼是玩具
你借我玩
我借你玩
長大后
友誼是一封信
我寄給你
你寄給我后來啊
友誼是一根接力棒
我遞給你
你緊接著我
畢業后
友誼是一輪明月
你在天涯
我在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