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化雪鮑爾吉好句子錦集50句
月光閱讀理解答案
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小題。(10分)
月 光 手 帕
鮑爾吉.原野
很多年以前,我在醫院為父親陪床。病人睡熟之后,陪床的人并沒有床可睡。時間已在后半夜,我散步在一樓和三樓的樓梯間。這時的醫院沒什么走動了,幾個鄉下人披著棉襖蹲在樓梯口吸煙。偶爾,有系著口罩的護士手執葡萄糖瓶輕盈往來。
我下到一樓,又拾階上樓,走在我前面的一個小姑娘,約摸是個中學生,行走間蹲下,揀一樣東西,旋又走開了,回頭瞅我一眼。她走開后,地上一個薄白之物仍放著,像一個手帕。
我走近看,這不是手帕,而是一小片月光攤在樓梯上。為什么是一小片呢?原來是從被釘死的落地長窗斜照進來的,只有一方手帕大的小窗未釘死。子夜之時,下弦月已踱到西天。這一片月光射入,在昏黃的樓道燈光下,彌足珍貴。
小姑娘誤以為這是奶白色的手帕,她彎腰時,手指觸到冰涼的水泥地上便縮回了。她瞅了我一眼,也許是怕笑話。
我不會笑她,這一舉動里充滿生機。小姑娘也是一個病人的家屬,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忍受怎樣的煎熬。但她是這么敏感,心里盛著美,不然不會把月光誤作手帕。
在她發現這塊“月光手帕”前,我已將樓梯走了幾遍,對周遭懵然無動于衷。正是因為她彎腰,才誘使我把這一小片月色看成是手帕,或者像手帕。但我感傷于自己沒有她那樣的空靈,走過來也不會彎下腰去。因為一雙磨煉得很俗的眼睛極易發現月光的破綻,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悅。
許多年過去了,我對此事有了新的想法。多么喜歡她把這塊“手帕”揀起來,抖一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替月光遺憾,它辜負了小姑娘輕巧的半蹲揀手帕的樣子。
(選自《掌心化雪》,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小題1:“我不會嘲笑她,這一舉一動里充滿生機。”為什么說這一舉一動里充滿了生機?(2分)
小題2:品析下列句子:(2分)
約摸是個中學生,行走間蹲下,揀一樣東西,旋又走開了,回頭瞅我一眼。
小題3:如何理解“因為一雙磨煉得很俗的眼睛極易發現月光的破綻,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悅。”這句話的含義?(3分)
小題4:文章結尾說:“許多年過去了,我對此事有了新的想法。”新的想法指什么?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懷?(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因為她敏感,心里裝著美,所以才注意一切美麗的事物,無論它多么微小。(1分)她的舉動充滿童趣,充滿了孩子般純凈的好奇和喜樂。(1分)
小題1:動作描寫,形象寫出小姑娘當時看到月光時好奇的表現,突出了她的天真可愛。
小題1:(3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隨著歲月的增加,我們這些所謂的大人們,往往變得有些世俗,一些小小破綻是不會逃脫我們的“火眼金睛”的,殊不知在我們自以為世、洋洋自得時,我們已經錯過生活中很多的美,失去了一次次享受美的愉悅的機會。(2分)作者通過這一句話,來深刻的反襯小姑娘的單純與靈動,這是作者所缺乏的,也是作者所羨慕的。(1分)
小題1:“新的想法”指的是后文“多么喜歡她把這塊“手帕”揀起來,抖一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替月光遺憾,它辜負了小姑娘輕巧的半蹲揀手帕的樣子。(1分)其中包含了作者的祝愿,祝愿人生美好的.愿望都能實現,哪怕是撿起地上的一塊月光手帕。在此之前,作者的想法更多的是贊美對美的敏感,“新的想法”使文章的內涵又深了一層。(2分)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中語句含義的能力。結合文章中對小女孩的描寫以及我的想法來分析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品析文中精彩語句的能力。品析時的一般方法:方法+效果+情感,分析效果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句。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中語句含義的能力。結合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文章的主旨即可。
小題1:題考查篩選文章信息以及作者情感的能力。結合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新的想法”來分析作者的情懷即可。
《懷念月光》閱讀理解及答案
懷念月光
嚴春友
城市是沒有星空的,月亮在城市中已經沒有其位置了。由于電燈太亮,也由于人們只注視著大地,無暇去仰起頭,看一眼頭頂上的星空,月亮幾乎從城市人的視野中消失了。天上的星星屈指可數,大多數不見蹤影,完全隱沒在一片迷蒙的夜光里,只有幾顆較大的星星閃著微弱的光,認真地尋找天空才能看得見。
每當農歷十五前后,一輪金黃的圓月從高樓大廈頂上升起,但卻顯得蒼白無力,沒有靈性,缺少生機,如同一位久病不愈的人。這時,我就回憶起從前的月亮,那是農村的月亮,是沒有電燈的農村的月亮。
鄉村的月亮比城市的月亮可要大得多,也亮得多,即使是月初的月牙,也像一把雪亮的刀子,放著寒冷的光芒。十五的月亮就更不用說了,渾圓,透明,潔白,像一塊毫無瑕疵的美玉,鑲嵌在墨藍的天空上。仔細看,甚至可以看清月球上那一道道的山梁。鄉村的月亮是那樣地巨大,以至于擁抱了整個山峰。
月亮從鄰居家的草房頂上升起來,可以看見房頂上靜悄悄行走著的家貓,它的影子長長的,穿過了梧桐樹和石榴樹,落在我家的院墻上,影子在凸凹不平的石頭墻上移動著,好象畢加索的畫。月亮從麥秸垛后升起來,在田野里灑下一片銀白的月光,如同秋后落下的一層薄薄的霜雪。
這時,從誰家的院子里飛出低沉的簫聲,悠遠、憂郁的音符,馱著月光盤旋在夜空,盤旋在月下的田野。我可以感受到,那音符里隱藏著一顆惆悵、苦悶甚至絕望的心靈。
當月亮升到中天的時候,是月光最濃的時刻。月光如同瀑布,傾天而落,落在暗綠的玉米葉子上、草叢中,仿佛可以聽到月光跌落、碰撞的聲音。遠處的`莊稼、樹木和田野,迷迷蒙蒙,若有若無;更遠處的村莊和原野,則只有一片模糊,就成為一幅水彩畫的背景了。
要想尋覓天上的牛郎織女,須等到月亮墜入地平線或在月末和月初的時候,月亮隱去,群星就可以登臺演出了。
不用到高處去,到街頭乘涼的地方,在夏夜的微風中,躺在爺爺、奶奶的身邊,就可以看到整個天空。爺爺奶奶說,那是牛郎、織女,那是二郎神……在老人的聲音里,天上的星星一個一個獲得了生命,活了起來,變成了有血有肉、令人敬畏的神靈。 (選自《文苑·經典美文》2011年第2期)
1.文中采用了什么手法寫了兩個地方的月亮?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案:將城市和農村的月亮進行對比,突出表現了作者對農村月亮的特殊感情。
2.從全文看,農村月亮給“我”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答案:大,亮,渾圓,透明,潔白。農村的月亮是美好的,是完美的,在“我”心中是不可比較的。
3.文中提到月亮幾乎從城市人的視野中“消失”,鄉村的月亮像一塊毫無瑕疵的“美玉”,請簡要分析這樣說的用意。
答案:寫了作者對城市看不到月亮感到惋惜,對鄉村的月亮表達出懷念之情。
4.上文闡述了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請從中選擇一點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現在城市污染越來越嚴重,我們應該好好保護環境了,不然城市的月亮到何時才能變得又亮又大又美,再不保護環境,不只是月亮星星的問題,我們人類怎么生活下去也要成問題了。
月光曬谷閱讀理解及答案
月光曬谷
羅西
①有句話叫“月光曬谷”,其實月光是曬不了谷的,可是卻能夠晾曬人的靈魂。在現代社會里,我們需要鋼鐵般的意志,求得生存發展;同時,也需要溫柔的月光,去愛、去體恤……
②不久前我去寧德采訪,在車站附近碰見一個農婦,正挎著一籃子草莓叫賣。我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那是一籃鮮紅欲滴的草莓。
③我只是匆匆一瞥,農婦就追上來了,跟在我身邊不斷地說:“很好的,一籃只賣10元,要不要?”我和善地搖搖頭——不可能帶一籃草莓長途旅行吧。可是,她緊跟不舍,斗笠被風吹掉了也無心去撿。
④夕陽在遠處,天快暗了,她一定很想賣掉,然后拿著鈔票回家。家里有饑餓的孩子在等著她嗎?或者還有剛下班正等著晚飯的老公?
⑤但我只能說:“對不起!”她步伐不停,臉上的雀斑被晶亮的汗水洗得更加明顯,沮喪極了。我想,干脆給她10元?但是她又不是乞丐!
⑥我突然想起在我們單位門口賣菜的男子,他的菜比市場上便宜,而且新鮮。一次,我給他一元錢,他給我一條黃瓜、一捆空心菜、三根蔥,完了還要找我一毛錢。我說不用了,你客人多,招呼他們吧。可是他居然扔下菜攤和其他顧客,追了我10多米遠,把一毛錢給我。他呵呵地笑著說:不是我的,一分錢都不能要。
⑦奇怪的是,他黑紅的臉,和此刻眼前農婦的臉,居然都讓我莫名地感動。他們過得都不寬余,他們流汗的臉,他們奔跑的姿勢,讓我還有些隱隱不安。
⑧最終,我掏錢買下了這籃草莓,并且把它送給了附近玩耍的小孩。
⑨非洲之父史懷哲曾說:“倘若歐洲人的幸福對非洲人的苦難無絲毫幫助,那幸福必然是有缺陷的。”我不是這個世界的富人,解決溫飽而已,但是我同樣對窮苦的處境感到酸楚,對此曾有過切膚之痛。從兒時起,我就有大俠夢,幻想自己可以飛檐走壁,做個佐羅式的英雄,出沒在月光下,消失在晨曦里。
⑩我有一個朋友,同樣有過佐羅夢。法律專業畢業后,他改行做了策劃人,后來成為職業策劃大師,搞了一個又一個大型活動,讓那些富翁、新貴之流,很高興地解囊掏錢,他再把這些錢,用于救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⑾他有一個24K真金的頭腦,也有一顆24K真金的心。他經手過一筆又一筆的善款,但他的手一直非常干凈。他仍然生活清貧,但他無比快樂滿足。不用劍,不用槍,甚至不用拳腿,他用智慧成就善良,真當了一回英雄。
⑿我沒有如此能耐,但也以自己的方式圓夢。裝修房子時,買材料我會斤斤計較,一塊磚便宜兩毛,就能節省好幾百元;但在請民工搬運時,我從不討價還價。給自己添置衣物我很摳門兒,但是每逢開學我都會給失學兒童寄點學費。
⒀寫下這些,我不怕有人見笑。雖然通常只有陽光能曬谷,月光是曬不了谷的,我所做的,如此微不足道,但畢竟我在接近自己的理想。每一天,我都有心去做諸如此類的小事,也許最終無法改變什么,但如果人人都有“月光曬谷”的心腸,那么愛心造就的和諧的'美,就會如同花香,盈滿我們的世界。
(選自《今日文摘》2006年第1期,有改動)
1.本文圍繞“月光曬谷”,詳寫了哪兩件事?又略寫了哪兩件事?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并填寫下表。(4分)
詳寫
①
②
略寫
①
②
2.文章第⑦段中,“我”看到賣菜男子與賣草莓農婦的流汗的臉、奔跑的姿勢,為什么會有些“隱隱不安”?(3分)
3.從全文看,作者知道“其實月光是曬不了谷的”,卻呼喚“月光曬谷”,為什么?(4分)
4.假如你所在的班級要舉行一次“月光曬谷”的主題班會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1)為了彰顯主題,營造氣氛,請你擬一則標語用于布置教室。(3分)
(2)假如你是本次活動的主持人,請你設計一段開場白。(不少于80字)(5分)
答案:
1.詳寫①“我”掏錢買農婦的草莓 ②朋友策劃活動救助人
略寫①“我”不與搬運工討價還價 ②“我”給失學兒童寄學費
2.答題要點:賣菜男子與農婦生活窮苦,為生計奔波,“我”同情他們的境遇,很想接濟他們,但我不是這個世界的富人,不能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因而隱隱不安。
3.答題要點:①月光雖然曬不了谷,卻能夠晾曬人的靈魂。②溫柔的月光雖不如陽光熱烈,但也能給需要的人以愛和體恤。
4.(1)答案示例: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請伸出你我的雙手,讓更多受助者走出貧困。(語意符合“月光曬谷”的主題即可)
(2)評分標準: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惟一。要求緊扣主題,語言簡潔明了,要有感染力。字數不足,酌情扣分。
月光啟散文閱讀理解答案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但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
童年苦澀,夏夜卻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柔和的月色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了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騎白馬,挎腰刀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那時,我們過著清貧的日子,但 。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瘋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把故鄉給予的愛,親人給予的愛,融為偉大的母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靜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民歌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說: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里邊睡個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問:朝哪里猜?
母親說:朝吃的猜。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第1句】:用恰當的詞語填空(2分)
(1)將安詳、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處:
她[甲 ]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
【第2句】:根據文章內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當的文字(6分)
月光下,母親為我 唱 民 歌 → → →說 謎 語
【第3句】:根據文意,將文中的句子填寫完整。(2分)
那時,我們過著清貧的日子,但 。
【第4句】:文中畫線句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表達效果是 。文中運用同樣修辭方法的另一個句子是 。(5分)
【第5句】:對標題月光啟蒙理解最貼切的一項是( )(3分)
A.月光下,母親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讓我初步了解了許多民歌童謠。
B.在故鄉明亮的月光下,母親教會我要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磨難。
C.在故鄉的天空下,月光啟迪我領悟了濃郁的詩情和生活的真諦。
D.明月星光下,母親用智慧和才華陪伴我的童年,啟迪我的想象和詩情。
【第6句】:如果以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永遠珍藏著那一份母愛來結尾,和原文比較,哪一個好?為什么?(80字左右)(8分)
【第1句】:(2分)甲:安詳 乙:慈祥
【第2句】:(6分)講故事 唱童謠
【第3句】:(2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
【第4句】:(5分)比喻(1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母親嗓音的輕柔、甜美(2分)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或:月兒彎彎像小船、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第5句】:(3分)D(3分) A(1分)
【第6句】:(8分)觀點(1分) 理由(6分)(寫出兩點,每點3分) 語言(1分)
原句好:(1)意境更含蓄(2)結構呼應更緊密(3)內容上突出了詩情(4)語言上具有詩歌的韻味
改句好:(1)直接點明母愛主旨,更加鮮明地表達了對母親的愛(2)呼應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