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今寓言好句子合集200句

9925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中國古今寓言好句子合集200句

中國古今寓言

《中國古今寓言》是以中國古今的道德修養寓言為主,包括了一些民間寓言。關于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學習一下吧!

  真偽篇·真假《圣教序》

宋代有位學者名叫石才叔,寫得一手好文章。他在平時博覽群書,見多識廣,且收藏著許多圖書的古跡珍品。

其時,文彥博在長安做統兵官,他聽說石才叔家收藏有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的親筆字帖《圣教序》,于是親自到石才叔家請求借回一閱。石才叔欣然允諾,將那份珍貴的字帖借給了文彥博。

文彥博將字帖拿回家中,反復欣賞揣摩,看了又看,愛不釋手,便索性叫家里的弟子臨摹了一本。

這一天,文彥博設宴招待幕僚、部下和幾個朋友,大家飲酒聊天,高談闊論,興致頗濃。文彥博叫家里人拿出兩本《圣教序》字帖,上面都有作者姓名,文彥博讓客人們都來辨認這兩本《圣教序》的真假。那些客人們個個伸出大拇指,極力吹捧文彥博的臨摹本是真的,是如何如何的珍貴,反而指著石才叔的收藏本說是假的。

當時,石才叔也在座,見此情景,他不說一句爭辯的話,只是笑著對文彥博說:“今天,我才認識到自己地位的低下。”

文彥博哈哈大笑起來,席上的客人們個個滿面通紅,羞愧不已。

石才叔委婉地諷刺了那些勢利的客人們,主人文彥博從心底與石才叔有同感,所以他也哈哈笑了起來,這也是對那些趨炎附勢之人的一種嘲笑。

  真偽篇·三人成虎

魏國大夫龐恭和魏國太子一起作為趙國的人質,定于某日啟程赴趙都邯鄲。臨行時,龐恭向魏王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如果有一個人對您說,我看見鬧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當然不信。”龐恭又問:“如果是兩個人對您這樣說呢?”魏王說:“那我也不信。”龐恭緊接著追問了一句道:“如果有三個人都說親眼看見了鬧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還不相信?”魏王說道:“既然這么多人都說看見了老虎,肯定確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龐恭聽了這話以后,深有感觸地說:“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問題就出在這里!事實上,人虎相怕,各占幾分。具體地說,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還是虎怕人,要根據力量對比來論。眾所周知,一只老虎是決不敢闖入鬧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顧及情理、不深入調查,只憑三人說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鬧市還遠的邯鄲,您要是聽見三個或更多不喜歡我的人說我的壞話,豈不是要斷言我是壞人嗎?臨別之前,我向您說出這點疑慮,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輕信人言。”

龐恭走后,一些平時對他心懷不滿的人開始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一長,魏王果然聽信了這些讒言。當龐恭從邯鄲回魏國時,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見他了。

看起來,謠言惑眾,流言蜚語多了,的確足以毀掉一個人。隨聲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會被說成黑的,真是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真偽篇·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悠,突然發現了一只狐貍,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貍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貍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之王,有何證據?”狐貍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于是就讓狐貍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一圈之后,狐貍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貍的謊言。狐貍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于那些像狐貍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真偽篇·鄰人獻玉

魏國的一個農夫有一次在犁田時突然聽到一聲震響。他喝住耕牛,刨開土層一看,原來是犁鏵撞上了一塊直徑一尺、光澤碧透的異石。農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請鄰人過來觀看。那鄰人一看是塊罕見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編了一套謊話對農夫說:“這是個不祥之物,留著它遲早會生禍患。你不如把它扔掉。”農夫一時還拿不定主意。他心想:“這么漂亮的一塊石頭,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農夫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還是決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擺在屋外的走廊上觀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寶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個屋子照得像白晝一樣。農夫全家人被這種神奇的景象驚呆了。農夫又跑去找那鄰人。鄰人趁機嚇唬他說:“這就是石頭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馬上把這塊怪石扔掉才能消災除禍!”聽了這話以后,農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時隔不久,那鄰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鄰人拿這塊玉石去獻給魏王。魏王把玉工召來品評其價值。那玉工一見這塊玉石,不覺大吃一驚。他急忙朝魏王跪下,連連叩頭,然后起身對魏王說:“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塊稀世珍寶。我雖然當了這么多年的玉工,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大、這樣好的玉石。”魏王問:“這塊玉石值多少錢?”玉工說:“這是一件無價之寶,難以用金錢計算它的價值。世上的繁華都市里有各種各樣的玉石,但沒有哪一塊能與它媲美。”魏王聽了這話以后大喜,當即賞給獻玉者一千斤黃金,同時還賜予他終生享用大夫俸祿的待遇。

狡詐的人因騙取的玉石而受賞食祿,而善良的窮苦人卻還蒙在鼓里一點也不知道。

中國古今寓言內容

寓言的基本特征是教訓和諷刺。作者通過諷刺和嘲笑揭露敵人的丑惡殘暴,教育人民提高警惕,加強團結,打擊敵人。

  狗猛酒酸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為了招徠生意,他總是將店堂打掃得干干凈凈,將酒壺、酒壇、酒杯之類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門外還要高高掛起一面長長的酒幌子,上書“天下第一酒”幾個大字。遠遠看去,這里的確像個會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卻很少有人問津,常常因賣不出去而使整壇整壇的酒擱酸了,變質了,十分可惜。

這個賣酒的宋國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鄰右舍請教這好的酒竟然賣不出去的原因。鄰居們告訴他:“這是因為你家養的狗太兇猛了的緣故。我們都親眼看到過,有的人高高興興地提著酒壺準備到你家去買酒,可是還沒等走到店門口,你家的狗就跳將出來狂吠不止,甚至還要撲上去撕咬人家。這樣一來,又有誰還敢到你家去買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著發酸變質啊。”

您看,一匹惡狗看門,就能把一個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門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個國家讓壞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門,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顛倒,社會腐敗,百姓遭殃。

  林回棄璧

周朝有一個諸侯國滅亡了,亡國的難民中有個叫林回的人,他舍棄了價值千金的玉璧,卻背負著嬰兒逃難。

難民中有人不理解林回的'選擇:“你是為了金錢嗎?如果是為了金錢,一個嬰孩能值幾個錢?”又有人問:“你不害怕受牽累嗎?一個吃奶的嬰兒在戰難時,給人添的麻煩簡直說不完。國難當頭,真不明白你拋棄寶玉,背上嬰兒這個包袱是為什么?”

林回背著孩子說:“那塊寶玉是因為值錢才和我在一起。這孩子因為是我的親生骨肉,和我的感情連在一起。”

和金錢利欲結合在一起,遇到天災人禍,患難之時便會互相拋棄;和骨肉情義友誼結合在一起,遇到患難便會相依為命。互相拋棄與互相依存,實在是相去十萬八千里啊!

用金錢利欲結成的關系是暫時的,不能經受患難的考驗;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誼,患難與共才是長久和永恒的。

  江邊姑娘

在大江之濱的一個小村子里,住著10來戶人家。雖然村里的人經過一年到頭辛勤的勞動,基本上能夠養家糊口,但是日子并不好過。他們的生活樸素而節儉。每天晚上,男人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家,晚飯后不久就得歇息。女人們在男人休息之后還要做一些收拾屋子、縫補漿洗的事。勤勞儉樸的習慣就這樣一代代往下傳,村里各家各戶的少女也從日常的家務勞動中練就了一雙靈巧、能干的手。她們不僅在白天幫助家里做一些燒水做飯、養雞養畜的工作,到了晚上,還要搞手工編織、做針線活。

因為經濟上都不寬裕,點燈用燭成了一道難題。為了節省一點燈燭錢,村里的姑娘們商量決定,大家分攤著湊一些蠟燭,每晚集中起來在一戶住房較寬的人家一起干活。

有一個因家境貧寒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每天晚上也到村里姑娘集體活動的那戶人家去做夜活。日子一長,那些出了蠟燭的姑娘開始嫌棄這個少女。她們風言風語地想攆她出去。

這個少女面對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們的無理做法慍而不發,并且很有禮貌地說道:“我因為買不起蠟燭,所以常到這里來借光。我不能力這個集體活動的場所出一份錢,可是我多少能為大家出一點力。每天晚上我來得最早,一來就打掃屋子、整理坐席,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等你們都到齊的時候,這間房子并不顯得擁擠;我每次坐在你們的后面,借著墻面反射的燭光干活,并沒有遮擋你們的光線。我對你們沒有任何妨礙,你們為什么要吝惜墻面反射的一點余光呢?我對你們并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你們為什么一定要把我趕走呢?”那些看不起這個少女的姑娘們聽了這番話以后,覺得很有道理。經過一番議論,她們終于決定把這個少女留在全村做夜活的姑娘們的隊伍中。

一群農村姑娘,在生產力很低的古代社會,自發結成集中勞動的群體,這是有益于社會進步的一件好事。那個因為家貧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被做夜活的姑娘們所接納的事實,告訴我們,集體主義的互助合作精神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

  不受嗟來之食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征戰,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災,老百姓就沒法活了。這一年,齊國大旱,一連3個月沒下雨,田地干裂,莊稼全死了,窮人吃完了樹葉吃樹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著一個個都要被餓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糧倉堆得滿滿的,他們照舊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個富人名叫黔傲,看著窮人一個個餓得東倒西歪,他反而幸災樂禍。他想拿出點糧食給災民們吃,但又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窩窩頭擺在路邊,施舍給過往的饑民們。每當過來一個饑民,黔傲便丟過去一個窩窩頭,并且傲慢地叫著:“叫化子,給你吃吧!”有時候,過來一群人,黔傲便丟出去好幾個窩頭讓饑民們互相爭搶,黔傲在一旁嘲笑地看著他們,十分開心,覺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薩。

這時,有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走過來,只見他滿頭亂蓬蓬的頭發,衣衫襤褸,將一雙破爛不堪的鞋子用草繩綁在腳上,他一邊用破舊的衣袖遮住面孔,一邊搖搖晃晃地邁著步,由于幾天沒吃東西了,他已經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走起路來有些東倒西歪了。

黔傲看見這個饑民的模樣,便特意拿了兩個窩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著這個饑民大聲吆喝著:“喂,過來吃!”饑民像沒聽見似的,沒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e),聽到沒有?給你吃的!”只見那饑民突然精神振作起來,瞪大雙眼看著黔傲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愿餓死也不愿吃這樣的嗟來之食!”

黔傲萬萬沒料到,餓得這樣搖搖晃晃的饑民竟還保持著自己的人格尊嚴,黔傲滿面羞慚,一時說不出話來。

本來,救濟、幫助別人就應該真心實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對于善意的幫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對“嗟來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氣的饑民的精神,值得我們贊揚。

中國古今寓言有哪些

寓言是寄托了勸喻或諷刺意義的故事,中國古代寓言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顆明珠。我們今天仍可從中獲得思想教益和藝術借鑒。

  晏子責燭雛

齊景公非常喜歡捕鳥,他常常將捕獲的各種各樣的鳥養起來賞玩,還專門指派了一個名叫燭雛的人主管捕鳥的事。

有一天,燭雛不小心,讓捕獲的鳥飛走了。于是齊景公十分生氣,他大發雷霆,準備殺掉燭雛。晏子知道這件事后,趕緊跑來見齊景公。他對齊景公說:

“燭雛犯了罪,請讓我來一一列舉他的罪狀,然后大王按他的罪過來處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請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燭雛叫來,當著齊景公的面歷數燭雛的罪狀,說:

“大王派你專門看管鳥,你卻粗心大意讓鳥飛掉,這是第一條罪狀;你使大王因為鳥飛掉的緣故而殺人,讓大王背上殺人的名聲,這是第二條罪狀;如果讓別的諸侯王聽到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大王把鳥看得比人命還重,從此壞了大王威望,這是第三條罪狀。”

晏子一口氣列舉了燭雛三大罪狀后,請齊景公處決燭雛。

齊景公在晏子斥責燭雛罪狀的時候早已醒悟過來,他擺擺手說:

“不要殺了,不要殺了,寡人盛怒之下差點做了錯事。多虧愛卿指點。”

就這樣,齊景公不但沒有殺燭雛,還向他表示歉意。同時又向晏子表示感謝。

足智多謀的人在正面批評可能無濟于事的.情況下,往往采取側面迂回的辦法取得成功。

  眼盲心明

有一個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長彈琴擊鼓,鄰里有一個書生過來問他:“你有多大年紀了?”少年說:“15歲了。”“你什么時候失明的?”“3歲的時候。”“那么你失明已經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間社會的形態,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風景的秀麗,豈不是太可悲了嗎?”那失明的少年笑著說:“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實際上大都是盲的。我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四肢和身體卻是自由自在的。聽聲音我便知道是誰,聽言談便知道或是或非。我還能估計道路的狀況來調節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險。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長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費精力去應付那些無聊的事情。這樣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我不再為眼睛看不見東西而感到痛苦。可是當今某些人雖然有眼睛,但他們利令智昏,看見丑惡的東西十分熱衷,對賢明與愚笨不會分辨,邪與正不能解釋,治與亂也不知原因,詩書放在眼前卻成天胡思亂想,始終不能領會其要旨。還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為,跌倒之后還不清醒,最后掉進了羅網。這些人難道沒有眼睛嗎?那些睜著眼而昏天黑地亂竄的人難道不也是盲人么?他們實際上比我這個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嘆呀!”書生無言以對。

這個故事揭示了這樣一種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嘆,而心理上的“盲”更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揚長避短,全神貫注于所擅長的事業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績來,領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過日子,甚至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即使雙目明亮、四肢發達,也是一種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睜眼瞎”和“人形獸”。

  錢神自白

有一位尊神,臉色殷紅,眼睛方正,圓圓的臉上刺了一些符號,站在大道中間,熱氣沖天卻又夾著一些臭味。許多人圍在他四周叩拜,祈求得十分誠懇恭敬,也有些人站在一旁觀望嘆息,既不以為然又舍不得離開。

“這是什么神呢?居然如此不可一世?你到底有哪些功績?”有人發出了疑問。

神聽到后,傲慢地擺開了:“說到我的功績嘛,可說是恩澤四海,無可限量。如果不是我,天下會有許多人窮苦困頓,難以生存。達官顯貴無不對我孜孜以求,得到以后目光灼灼。平民百姓個個對我恭順有加,希望我垂憐于他們。官吏沒有我就不會快樂,商人沒有我就活得沒意義,交游沒有我就難以周旋,文章沒有我就難以顯達,氣質沒有我就難以高貴,親戚沒有我就難以親近,家庭沒有我就難以和睦,就連愛情和生命這些被人反復歌詠的主題如果失去了我,也難以持久。你說,普天之下,還有誰有我的功績大呢?”

這時,一位不服氣的年輕人站出來說話了:“可是,當初人類從洪荒中走出來時并沒有你,千百年的捕魚耕田也不見你的身影,歷史的發展也沒靠你。恰恰是你這個魔鬼出世以后,才攪得世道紛亂,人心不古,各種罪惡因你而加劇。庸人依你來判斷輕重,小人以你來決定取舍,官人因你而作奸犯科。損人利己,爾虞我詐,敲詐勒索,弄虛作假,非法入境販毒,巧取豪奪,賄賂,狂賭亂嫖,賣身求榮,草菅人命和醉生夢死等數不盡的社會弊端和人性丑惡,都離不開你的誘惑和推波助瀾。你制造爭斗,親近邪惡,敗壞人心,這些難道都是你所謂的功績嗎?你驅使天下數不盡的人,忙忙碌碌為你奔走,即使正直純樸之人也很容易受你的影響和制約,從而變得自私和可憎。你說,你功在哪里?績在何方?”

氣度不凡的這尊神沉吟了一會說道:“血氣方剛和稚氣可愛的小子,你發表的這一通演說實在是正確極了,但這恰恰不僅是我的神通廣大之處,而且也是歷史發展的必要過程,同時也是人們自身所固有的一種本性。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我仍然會大受歡迎,是不可缺少的偶像和原動力。不信,你走著瞧。”說完,這尊神仰天大笑,舉目顧盼,揮手告別。數不清的人們簇擁著這位巨星般的神浩蕩而去,這時,大家看到在這尊神的背后刻著一個“錢”字。

這則寓言深刻地說明了:錢的確很有神力,但弄不好也有其巨大的危害性。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反對腐朽的“拜金主義”,讓錢回到“實現商品交換價值”的本位上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中國古今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梁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

  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系,我的馬快著呢!”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路費多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么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著呢!”路人無奈,只好松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夫好等優越條件,朝著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新媳婦

衛國有戶人家娶媳婦。婆家借來兩匹馬,加上自己家里的一匹,用三匹馬駕著車,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十分隆重地去迎接新娘子。

到了新娘家,迎親的人將新娘子攙上馬車。一行人告別新媳婦的娘家人之后,就趕著馬車往回走。

不料,坐在車上的新娘指著走在兩邊拉車的馬問趕車的仆人說:“邊上的兩匹馬是誰家的?”駕車人回答說:“是向別人家借來的。”新娘又指著中間的馬問:“這中間的馬呢?”駕車人回答說:“是你婆家自己的。”新娘接著便說:“你若嫌車走得慢,要打就打兩邊的馬,不要打中間的馬。”駕車人有些奇怪地看了看這位新媳婦。

迎親的馬車繼續前進,終于到了新郎家。伴娘趕緊上前將新娘扶下了車。新媳婦卻對還不熟悉的伴娘吩咐說:“你平時在家做飯時,要記住一做完飯就要把灶膛里的火熄掉,不然的話會失火的。”那位伴娘雖然礙著面子點了點頭,心里卻有點不高興這個新媳婦的多嘴。

新媳婦進得家門,看到一個石臼放在堂前,于是立即吩咐旁邊的人說:“快把這個石臼移到屋外的窗戶下面去,放在這里妨礙別人走路。”婆家的人聽了這個新娘子沒有分寸又講得不是時候的話,都不免在心里暗暗發笑,認為新娘子未免太愛講話又太不會見機講話了。

其實,這新媳婦所說的三件事,對婆家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可是她剛踏進婆家門就儼然以主婦自居、多嘴多舌的做法卻引起了旁人的反感。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人說話、辦事,要有理有利有節,講究策略和方式。如果不顧時機、不分場合,即使是好話、好事,也不僅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往往還會被別人笑話。其結果,一個本來很有智慧的人,反而被別人當成了傻瓜,以至于他以后的事情就難辦得多。

  膳吏辯誣

晉文公在位的時候,曾遇到過一起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陷害案。

某日,一個侍從在御膳間端了一盤烤肉,恭恭敬敬送到晉文公面前請其就餐。晉文公拿起餐刀正準備切肉嘗鮮,忽然發現肉上粘著不少頭發。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小刀,命人去找膳吏。

那個膳吏看到傳召的侍從臉色不好,一路上不停地捉摸這次晉王召見的原因。究竟是剛送去的烤肉火功不夠,還是燒烤時用料不當,口味欠佳呢?他哪知道一見晉文公就遭到一陣責罵。晉王氣勢洶洶地說道:“你是存心想噎(ye)死我嗎?為什么在烤肉上放這么多頭發?”膳吏一聽,原來發生了一件自己沒有料到的禍事。雖然他明知道這件事里面有鬼,但在君王的氣頭上是不能辯白的。否則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招致橫禍。因此,膳吏急忙跪拜叩頭,口中卻似是而非、旁敲側擊地說道:“請君王息怒,奴才真是該死。烤肉上纏著頭發,我有三條罪責。我用最好的磨石把刀磨得比利劍還快,它能切肉如泥,可就是切不斷毛發,這是我的第一大罪過。我在用木棍去穿肉塊的時候,竟然沒有發現肉上有一根毛發,這是我的第二大罪過。我守著炭火通紅、烈焰炙人的爐子把肉烤得油光可鑒、吱吱有聲、香味撲鼻,然而就是烤不焦、燒不掉肉上的毛發,這是我的第三大罪過。不過我還想補充一句,您是一位明察秋毫的賢明君主,您能不能把堂下的臣仆觀察一遍,看看其中是否有恨我的人呢?”晉文公覺得膳吏所言話外有音,所以對案情產生了一點懷疑。他立即召集屬下進行追問,結果不出膳吏所料,真的找出了那個想陷害膳吏的壞人。晉文公下令殺了那個人。

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客觀世界里充滿了矛盾。我們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矛盾面前立于不敗之地。

  新褲與舊褲

鄭縣一個姓卜的人,他有一個愚不可及的妻子。這個蠢妻子常常做出一些叫人哭笑不得的事。

有一次,這個姓卜的人要出門,覺得沒什么像樣的衣服,于是對妻子說:“給我做條褲子,好嗎?”妻子說:“可以。但是,你要做什么樣的褲子呢?”丈夫說:“就做跟原來那條舊褲一樣的吧。”

妻子按丈夫的吩咐,找出那條又舊又破又臟的褲子。她先是按舊褲子原來的那種面料、花紋到集市上去買布。因為畢竟隔了幾年時間,所以她在集市上怎么也找不到和舊褲的面料一模一樣的布。因此這個愚妻非常焦急,她想:“如果找不到像舊褲那樣的布,我怎么能做出像舊褲那樣的褲子來呢?”她四鄰八鄉逢人便問,到處去找做舊褲時用的那種布料。愚妻誠心“可嘉”,她花了不少時間,終于買到了她找的那種布,布上的花紋跟舊褲的花紋一模一樣。

回家以后,她對著舊褲比劃著裁剪,把長的地方剪短,把寬的地方剪窄,就這樣,她依樣畫葫蘆,花了幾天時間,好不容易將新褲子縫起來了,她高興得手舞足蹈。

可是,她仔細一想,又犯起愁來了。她發現新褲與舊褲還是不一樣。舊褲又臟又破,到處大窟小眼的,新褲哪里像舊褲呢?這個愚妻拿起新褲看著,絞盡腦汁地想呀想呀,她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她把新褲放在地上揉呀、搓呀、捶呀、踩呀,累得筋疲力盡,終于把新褲弄得跟舊褲一樣又臟又破。

當她十分得意地將做好的“新褲”拿給丈夫看時,丈夫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最后,這個男人指著愚妻手上拿著的破褲子,氣憤地吼道:“既然還是一條破褲子,那我不如就穿原來的,何必還要你做新的呢!”

這個愚蠢的妻子對舊褲全盤照搬,結果弄巧成拙,自己害自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爽爽影院在线免费观看|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 777奇米影视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182tv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2015天堂网|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色偷偷人人澡久久天天|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re最新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www色| 韩国三级大全久久网站| 国产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色播影院性播免费看|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动视频|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123区| 好猛好紧好硬使劲好大男男| a级在线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2023天天操| 国产欧美视频高清va在线观看| 国产caowo13在线观看一女4男|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老鸭窝在线播放| 公与秀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欧美性大战xxxxx久久久|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免费人妻|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