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詩歌朗誦的佳句
【第1句】: 描寫“朗讀”的語句
【第1句】: 詩歌朗誦就是朗誦者用清晰的語言,響亮的聲音,優美的體態,引入的動作把原詩歌、作品有感情地向聽眾表達出來,以傳達詩歌的思想內容,以引起聽眾的共鳴。
【第2句】: 我們朗讀的聲音多么嘹亮,我仿佛看到滾滾的波濤,遼闊的田野,祖國的紅旗迎風招展。
【第3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4句】: 清早起來,走在校園的小路上,聽著一路的朗讀聲聲,我也想參與其中。
【第5句】:小明的朗讀感情飽滿、真摯。
【第6句】:朗讀要聲音洪亮 吐字清淅 讀音標準。
【第7句】:朗讀時要注意字正腔圓,節奏清晰。
【第8句】:朗讀詩歌時要抑揚頓挫、慷慨激昂、聲情并茂。
【第9句】:上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第10句】:課堂上,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贏得了老師的表揚。
【第11句】:在朗讀大賽上,小紅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第12句】:經常朗讀有助于陶冶情操。
【第13句】:我喜歡朗讀一些經典的詩歌。
【第2句】: 描寫一個人詩歌朗誦有感情的句子
【第2句】: 伴隨這我們的朗誦,廖昌永的歌聲響起了,四位舞蹈演員上場了,她們伴著音樂在臺上翩翩起舞,宛如仙子,她們用肢體語言表達了對祖國的滿腔熱愛。
【第3句】: 我們的聲音多么嘹亮,我仿佛看到滾滾的波濤,遼闊的田野,祖國的紅旗迎風招展。【第4句】: “請聽詩朗誦——”王嘉琳嘹亮的報幕聲伴著音樂響起。
我的心情也隨之舒緩下來。我和著大家的節奏,飽含深情地朗誦著:“浩蕩的洪流涌過歷史翻卷的漩渦……”【第5句】: 我們穿著整齊的校服隨著隊伍昂首闊步地踏上了舞臺。
找好位置,站好。望著臺下齊刷刷的眼睛,我不免又有些緊張。
手貼褲縫,抬頭,挺胸,我在心里給自己默默打氣:加油,一定行!【第6句】: 五(3)別出心裁地詩歌穿插在歌曲中,還配上了優美的舞蹈,視覺效果同樣那么好。他們的優秀,令我頓生壓力,我又擔心:忘詞了怎么辦?讀錯了怎么辦?可不容我多想,伴著主持人的報幕詞我們踏上了舞臺。
【第7句】: 主持人的一番開場白后,是五(1)班的朗誦,他們班著裝統一,聲音鏗鏘有力,音樂與幻燈渾然一體,結束時,臺下的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第8句】: 你聽,“當太陽在帕米爾高原升起……”他們的朗誦開始了,聲音鏗鏘有力,聲音如洪。
他們的朗誦贏得了我們的熱烈的掌聲,這也給我們班增加了壓力。【第9句】: 在一片掌聲中,五(13)班從一旁的過道登上了舞臺。
他們手持鮮花,站好隊型。在燈光的照射下,他們顯得那么神采奕奕。
【第10句】: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五年一班,他們朗誦的篇目是《少年中國說》。他們每人的手中握著一面自制的五星紅旗,朗讀的聲音整齊洪亮,鏗鏘有力,場面非常壯觀,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第11句】: 太好了,培琳同學發揮良好,其他同學也都沒有大的失誤。朗誦完畢,我們信心滿滿地走下了臺。
【第12句】: 背景音樂響了起來,培琳同學開始領讀,我們全神貫注,認真地讀著自己應讀的段落,同學們把自己最好的聲音釋放出來。
【第3句】: 形容同學朗讀很好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朗讀課文要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
【第2句】:小紅充滿深情地朗讀了一篇自己的作文。 【第3句】:每天早晨,校園里都能聽到陣陣朗讀的聲音。
【第4句】:他朗讀時,感情真摯,吐字清晰,大家禁不住為他鼓掌。 【第5句】:小麗朗讀課文,發音標準,吐字清晰,真好聽。
【第6句】:媽媽下定決心要學好英語,整天手不釋卷地朗讀著課文。 【第7句】:朗讀課上,有的學生朗讀得很流利,還頗有些“抑揚頓挫”的意味,有的則磕磕巴巴。
【第8句】:詩歌朗誦就是朗誦者用清晰的語言,響亮的聲音,優美的體態,引入的動作把原詩歌、作品有感情地向聽眾表達出來,以傳達詩歌的思想內容,以引起聽眾的共鳴。 【第9句】:伴隨這我們的朗誦,廖昌永的歌聲響起了,四位舞蹈演員上場了,她們伴著音樂在臺上翩翩起舞,宛如仙子,她們用7a64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4肢體語言表達了對祖國的滿腔熱愛。
【第10句】:我們的聲音多么嘹亮,我仿佛看到滾滾的波濤,遼闊的田野,祖國的紅旗迎風招展。 【第11句】:我們用娓娓動聽的聲音朗讀課文 【第12句】:朗讀時一定要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這樣才能把作品的內容形象生動地通過語言表現出來。
【第13句】:語文王老師一會兒繪聲繪色的朗讀文章中心句,一會兒認真的講解課文中的難點,一會兒又提出問題要大家回答,加深同學們學習課文的印象。 【第14句】:朗讀時一定要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這樣才能把作品的內容形象生動地通過語言表現出來。
【第15句】:語文王老師一會兒繪聲繪色的朗讀文章中心句,一會兒認真的講解課文中的難點,一會兒又提出問題要大家回答,加深同學們學習課文的印象。
【第4句】: 描述詩歌的語句
【第1句】: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
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第2句】: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 【第3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第4句】: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第5句】: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第6句】: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
屯:駐,聚集。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第7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第8句】: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第9句】: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
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第10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
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第11句】: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 【第12句】: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第13句】: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第14句】: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第15句】: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第16句】: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第17句】: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第18句】: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第19句】: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第20句】: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第21句】: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第22句】: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第23句】: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第24句】: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唐 杜甫《春運》 【第25句】: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第26句】: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第27句】: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唐 杜甫《臘日》 【第28句】: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第29句】: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第30句】: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第31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第32句】: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第33句】: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唐 戴叔倫《蘇溪亭》 【第35句】: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第36句】: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第37句】: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第38句】: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唐 韓愈《春雪》 【第39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
絕勝;遠遠勝過。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第40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第41句】: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第42句】: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第43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第44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賀知章《詠柳》 【第45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絕句》 【第46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第47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第48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第49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第50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第51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朱熹《春日》 52。
【第5句】: 要好詞好句好段和詩歌
清水河,畫一般:堤上,小草密密匝匝,在陽光下爭綠斗艷;岸邊,一棵棵柳樹排成行,柔軟的枝條垂在明鏡似的河面上;水中,小魚成群,有的輕游,有的蹦跳,有的貼在河底,一動也不動;河面上,燕子飛來飛去,唧唧地叫個不停,還不時地用翅膀拍打著水面.
草原上的河流具有狂野和嫻靜兩重性格.每當滂沱大雨之后,山洪猛發,匯入熊河,頓時,它像一群瘋狂奔騰的黃膘馬,萬千只飛蹄擊出隆隆濤聲,以不可阻擋之勢奔向碧玉湖.但是如果晴上兩天,洪水馬上消退,草地就像海綿吸盡污垢,顯出一泓清碧.淺灘上的流水凈似琉璃白玉,露出淺黃或淡綠的水底卵石,每隔百十米就有個激流沖刷出的碧綠水潭.遠遠望去,熊河像條銀帶綴著顆顆深綠色的寶石.
……門前一條小河,說深不深,說淺不淺,是山泉匯集成的.窄的地方,潺潺做響,搭上幾塊石頭,便可涉足越過;寬的地方,像一泓深潭,晶瑩碧透,清澈見底,兩岸柳絲婆娑,綠草茵茵.
河,深深地向往著一泓靜湖.它沖過千重山岡的阻隔,終于來到這清澈又恬靜,美麗又寬廣的湖邊,為的是與她融合,使寬廣的湖面更加寬廣.
小河真美啊!清澈、碧綠、恬靜,令人神往.遠看它是那樣的綠,綠得像一條翡翠色的綢帶;近看它是那樣的清,清得可以看見河底游動的魚蝦.夜晚,那彎彎的月牙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小河上,是那樣的美麗,又是那樣的溫柔.此時的小河更顯得迷人.
最快樂的就是這河水,簡直像一位活潑的少女,唱著、跳著,撥動著老樹伸過來的根須,拍打著黃褐色的山崖,踏著河灘上那些石子,無憂無慮地奔跑著.河水中不時跳出一條魚兒,使河流顯得更富有情趣,更天真可愛了.
小河洋溢著滿河的春水,帶著來自上游的殘冰碎塊,高興地流淌著.每一個小小的漩渦,都是一片笑意,映著藍天白云,和兩岸初春的嫩綠,流動著柔和歡快的聲音,啊!
【第6句】: 介紹一首簡單的適合詩朗誦的小詩
一首簡單的適合朗誦的小詩:
如果你是江南人,推薦《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如果你是北方人,推薦《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漢)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兩首詩都比較簡單,但是很朗朗上口,期意思清名。
【第7句】: 古詩《江南》的好詞好句
《江南》是一首漢代樂府詩。這是一首歌唱江南勞動人民采蓮時愉快情景的民歌。前三句點明采蓮季節、場合,地點;后四句描述魚兒嬉戲的場景。全詩使用比喻和反復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江南采蓮時的優美意境。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1田田2,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文學鑒賞
這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中的采蓮歌,全詩沒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寫采蓮人采蓮時的愉快心情,而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將它們的歡樂之情充分透露了出來,仿佛親耳聽到和親眼看見許多采蓮男女的歌聲和笑語聲融成一片,許多小伙子和采蓮姑娘們還在調情求愛。
首先,此歌起句“江南可采蓮”,其中的“可”字已透露出消息。蓮花本來是大江南北湖澤溝塘中常見的人工栽培植物,可這位歌者(亦即詩中未露的男主人公)卻偏要說“江南可采蓮”,這是因為蓮花栽培的地區雖然很廣,但卻以江南最盛;而江南采蓮人大都是青年男女,尤以青年婦女為主;同時江南民風柔靡,青年男女在采蓮時調情求愛之事極為常見,故盛行于南朝時期的民間情歌,在漢代的江南實際上就很流行。在這類民間情歌中常用比興、雙關手法,以“蓮”諧“憐”,象征愛情。由此可見,此歌用的顯然也是比興、雙關手法。起句中的“采蓮”,也含有尋歡求愛的意思。由此可推知這位歌者乃是一個風流小生,他可能不是江南人,而是從外鄉來到江南的。他來江南名為采蓮,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否則何處不可采蓮,而獨留戀于江南,可見“可”字之中的寓意。
其次,緊承上句而來的第二句“蓮葉何田田”,顯然也是明寫蓮葉茂美,暗喻采蓮姑娘們人數眾多,姿態豐美的。而第三句“魚戲蓮葉間”和后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則是以魚兒戲水于蓮葉間暗喻采蓮男女調情求愛的歡樂情景。這也是民間情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由此可見,這首采蓮歌實際上乃是一首與勞動相結合的情歌。
這首歌辭只有七句,明白如話,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復,它的妙處究主要在于運用民歌中常用的比興、雙關手法,把男女之間調情求愛的歡樂之情寫得極其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而無輕佻、庸俗之弊。全詩一氣呵成,但在結構上又可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句揭示題旨;后四句進一步展示采蓮時的歡樂情景和廣闊場面。而詩中第三句又在全詩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使上下相連,不著痕跡。詩的意境清新、開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到美景如畫,心曠神怡,呈現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這首詩在樂府分類中屬《相和歌辭》,“相和歌”本是兩人唱和,或一個唱、眾人和的歌曲,故“魚戲蓮葉東”四句,可能為和聲。故此詩的前兩句可能為男歌者領唱;第三句為眾男女合唱;后四句當是男女的分組和唱。如此,則采蓮時的情景,更加活潑有趣,因而也更能領會到此歌表現手法的高妙。
詩中“東”、“西”、“南”、“北”并列,極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鋪排,卻顯得文情恣肆,極為生動,從而充分體現了歌曲反復詠唱,余味無窮之妙。
由此看來,最后那句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