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躅的近義詞
[mark_b]
儀躅的相關詞: 儀質、儀隴、儀測、儀服、儀躅、儀品、儀司、儀范、儀舌、儀式
[/mark_b]
儀躅的意思:軌跡,法度。
儀躅的拼音:[ yí zhú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儀質:姿容;風度。
【第2句】:儀軫:儀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yízhěn,是戰國時縱橫家張儀陳軫的并稱。
【第3句】:儀服:禮服。
【第4句】:儀測:測度。
【第5句】:儀表:儀表,指準則、模范;容貌舉止;測量指示的器具。見南朝梁沉約《豫章文憲王碑》:“公德惟民望,位冠朝首,儀表瑰雄,風神秀杰。”
【第6句】:儀尚:戰國 時 張儀 與 靳尚 的并稱。二人為 屈原 外交、政治主張的敵對者。
【第7句】:儀官:儀官,拼音yíguān,是漢語詞語,泛稱掌禮儀的官。
【第8句】:儀隴:儀隴縣隸屬四川省南充市,位于四川省南充市東北部,南朝置縣,244國道、245國道,205省道、206省道、207省道、304省道,成巴高速公路和巴廣渝高速公路貫穿或過境儀隴縣縣境。儀隴縣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復雜,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總面積1791平方公里,轄29個鎮,7個鄉,1個街道。儀隴縣是以種養業為主的農業縣,是全國兔業第一縣、全省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全省高標準糧田建設重點縣、全國農技推廣示范縣、全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縣,盛產小麥、油菜、水稻、紅苕、柑橘等。儀隴是川陜革命老根據地,“(朱德)元帥出儀隴,旌旗滿大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張思德為代表的...
【第9句】:儀舌:儀舌yíshé,戰國辯士張儀之舌。指能言善辯的舌頭。張儀因被懷疑盜相君之璧,被掠笞數百,后對他妻子說:“視吾舌尚在不?'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后因以"張儀舌"為典,謂能說善辯的口才。亦喻指安身進取之本,亦簡稱為”儀舌“等。
【第10句】:儀飾:儀飾古代依照禮儀制度佩帶或應用的裝飾物。《世說新語·容止》“左太沖絕丑”劉孝標注引《續文章志》:“思貌丑顇,不持儀飾。”《晉書·禮志下》:“康帝建元元年,納皇后褚氏……又詔曰:'舊制既難準,且於今而備,亦非宜。府庫之儲,惟當以供軍國之費耳。法服儀飾粗令具,其馀兼副雜器停之。’”郭沫若《蒲劍集·蒲劍、龍船、鯉幟》:“日本人以五月為男童節(以三月為女兒節),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掛多少鯉魚。這不用說是中國的鯉魚跳龍門的演化,但用以為端午的一種儀飾,在中國不知道有沒有它的母家。”
【第11句】:儀躅:軌跡,法度。
【第12句】:儀態:儀態,是人的姿勢,舉止和動作,樣子。拼音:yítài
【第13句】:儀司:泛稱地方司法機構。
【第14句】:儀品:儀品,禮制;品級。《漢書·梅福傳》有記載;也指威儀與品節。唐司空圖《唐宣州觀察使王公行狀》有記載。
【第15句】:儀范:【第1句】:禮法,禮儀。《晉書·謝安傳》:“安 雖處衡門,其名猶出 萬 之右,自然有公輔之望,處家常以儀范訓子弟。”《南史·袁湛傳》:“愍孫 峻於儀范,廢帝 倮之迫使走,愍孫 雅步如常。”《隋書·儒林傳·馬光》:“然皆鄙野,無儀范,朝廷不之貴也。”宋 沉括《夢溪筆談·人事一》:“遠方士皆未知朝廷儀范,班列紛錯,有司不能繩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