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國演義的成語有哪些(三國演義有關的成語)
諸葛亮,《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傳奇人物,羽扇綸巾,仙骨卓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勇有謀,有膽有識。未出茅廬,已三分天下。對主忠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關于諸葛亮,也留下了不少成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與諸葛亮有關的十個成語。
【第1句】:三顧茅廬
諸葛亮起初隱居于臥龍崗,讀書耕種。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抓去而離開的時候,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說他是有大才能的人。于是劉備便帶著關羽張飛去拜訪諸葛亮,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劉備無功而返。第三次的時候,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劉備安撫關張二人情緒,在門外等候,終于見到諸葛亮,并將他請下山去輔佐自己。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第2句】:草船借箭
周瑜為陷害諸葛亮,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了大霧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駛往曹營,曹操因疑霧中有埋伏,便令以亂箭射之。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輕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由于《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后人的贊美。
后來比喻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第3句】:初出茅廬
諸葛亮下山首戰,設奇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有“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之句。
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第4句】:新官上任三把火
諸葛亮隨劉備下山之時,劉備的情況并不好,不停的再被曹操追殺,諸葛亮下山被劉備拜為軍師,三次用火攻建立奇效,幫劉備站穩腳跟第一把火:在博望坡火燒曹軍十萬人馬,燒跑夏侯惇,于禁,李典三位曹操大將。第二把火:曹操進攻新野,諸葛亮知道新野不可守,于是撤走全城百姓,留一座空城給曹操。曹操以為劉備望風而逃,進駐新野縣城,卻被諸葛亮暗中不知的引火物,燒的落荒而逃。第三把火:曹操與孫劉聯軍對峙于赤壁,鐵索橫江,聲勢浩蕩。諸葛亮觀察到曹操戰船的弱點,借來東風,火燒赤壁,曹軍八十三萬人馬被一把火燒敗,曹操更是差點被生擒。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第5句】:舌戰群儒
曹操帶領八十三萬人馬攻打孫權,東吳群臣個個怕戰,都要投降。魯肅請來諸葛亮,與東吳群臣在孫權面前辯論,群儒一個個都被說的啞口無言,促成孫劉聯軍一起抗曹。
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并駁倒對方。
【第6句】:有借無還
赤壁之戰后,劉備趁機占領了荊州,周瑜大怒,派魯肅去責問諸葛亮。諸葛亮說他是代荊州原主人劉琦管理。劉琦死后,魯肅去討還荊州,諸葛亮說待打下西川后再還,魯肅無奈而返。
指借別人東西耍賴不歸還。
【第7句】:七擒七縱
蜀國南方的孟獲部落叛亂,諸葛亮為了收服孟獲,七次生擒孟獲,六次都又把他釋放了,等第七次要釋放他時,孟獲自己也服氣了,帶著他的部落歸順了蜀國。
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第8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
【第9句】:淡泊明志
諸葛亮《戒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第10句】:儉以養德
《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之后用來比喻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考慮到大家的閱讀習慣,本文只選取了比較經典的十個成語,其中圖片大都也和成語有關,大家可以說說看,有其他未收錄的成語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原創,禁止抄襲!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