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近義詞
[mark_b]
佤族的相關詞: 佤族、族裔、族爺、族人、族親、族譜、族滅、族類、族系、族規
[/mark_b]
佤族的意思:舊稱佧佤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35萬(1990年)。分布在云南省滄源、西盟、孟連、耿馬等地。有本民族語言,部分通漢語文,1949年后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建有滄源、西盟等佤族自治縣。
佤族的拼音:[ wǎ zú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族長:族長,亦稱“宗子”。族民們為了自身或共同的利益,一般都推舉族內德高望重的男姓長者為族長。族長具有很大的宗法權力,宗族內部的管理和各項事務的主持一般都由族長擔綱。小如家庭糾紛、婚喪喜慶;大如祭祖、祠廟管理等事務都要主持。他們所擁有的權力,便是族權。
【第2句】:族人:同一家族或宗族的人。
【第3句】:族譜:家族或宗族記載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
【第4句】:佤族:舊稱佧佤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35萬(1990年)。分布在云南省滄源、西盟、孟連、耿馬等地。有本民族語言,部分通漢語文,1949年后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建有滄源、西盟等佤族自治縣。
【第5句】:族系:族系,讀音zúxì,漢語詞語,指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同類。
【第6句】:族滅:整個家族被誅滅。
【第7句】:族群:【第1句】:指由共同語言、宗教、信仰、習俗、世系、種族、歷史和地域等方面的因素構成的社會文化群體。
【第8句】:族規:宗法制度下家族的法規,用來約束本家族成員。
【第9句】:族類:族類,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zúlèi,釋義為同族或同類。
【第10句】:族親:族親,讀音是zúqīn,漢語詞語,指同族的親屬。
【第11句】:族厲:zúlìㄗㄨˊㄌㄧˋ族厲(族厲)稱古大夫死而無后者。《禮記·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笨追f達疏:“族,眾也。大夫眾多,其鬼無后者眾,故言族厲。
【第12句】:族裔:族裔是漢語詞語,讀音為zúyì,意思是宗族的后代。
【第13句】:族權:族權,宗法制度下,族長對家族的支配權力,或家長對家庭成員的支配權力。
【第14句】:族爺:一族中的長輩。
【第15句】:族姓:(1).指同姓的親族?!稌涡獭罚骸肮俨逍?,朕言多懼?!睂O星衍疏:“族姓,謂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也。
佤族造句:
【第1句】:在佤族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木鼓和木鼓文化是佤族文化特征中的一個極為彰顯的文化事項。
【第2句】:新米節是佤族群眾慶祝糧食豐收的傳統節日,今年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二至十四。
【第3句】:與緬甸隔河相望的娜妥壩辦事處,紅磚紅瓦、縱橫成排的佤族民居與相鄰的邊境學校建設工程娜妥壩小學相互映襯,成為邊境上一道亮麗的景觀。
【第4句】:佤族的靈魂觀是佤族的意識形態和精神世界,對佤族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都有重要影響。
【第5句】:幾位佤族婦女,坐在竹木制的原始織機前,用手中的木棒編織花案精美、顏色鮮艷的布匹。
【第6句】:拉祜族小三弦,是拉祜族、佤族和哈尼族愛尼人的彈撥弦鳴樂器。
【第7句】: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佤族人必須去中國老板那里找份工作。
【第8句】:九月二十五日是佤族同胞一年一度的新米節。
【第9句】:班洪抗英事件的爆發,在多民族交往中有利于民族融合,在佤族社會形態的演變中達成了國家的統一。
【第10句】:跟我們同來的一名佤族士兵,一見到他們四人,便開口用佤語問道:“你們是隸屬那支軍營。
【第11句】:這種生吃新鮮茶樹芽葉的現象,在現今云南的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還保留著。
【第12句】:佤族傳統服飾都以黑、紅為主色調,習慣用牛頭、崖畫圖案、山形、方塊形,以及銀器、貝殼、石葦粒等進行裝飾。
【第13句】:佤族服飾的顯著標志也是在身上戴許多竹篾圈或藤圈,未成年女子每增長一歲,就加一個腳圈。
【第14句】:明清稱哈喇,卡瓦、卡喇、崩龍,為現今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先民。
【第15句】:在碧波蕩漾的牯牛湖畔,歌舞升平,游人如織,優美迷人的佤族舞蹈讓游人如癡如醉,大家或坐或立,或唱或跳,與佤族姑娘、小伙兒真情互動,物我兩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