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鶻的近義詞
[mark_b]
沙鶻的相關(guān)詞: 沙灣、沙蚤、沙市、沙橘、沙州、沙暴、沙子、沙壩、沙徼、沙獾
[/mark_b]
沙鶻的意思:【詞語】沙鶻【拼音】shāhú【注釋】棲息于沙漠地帶的鷙鳥。健飛,善于襲擊其他鳥類。唐張蠙《過蕭關(guān)》詩:“隴狐來試客,沙鶻下欺人。”元吳萊《寄柳博士》詩:“遡風(fēng)沙鶻健,沖雪野駞馴。”
沙鶻的拼音:[ shā hú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沙橘:shājúㄕㄚㄐㄨˊ沙橘橘樹的一種。其果實(shí)小而甜。也指這種橘樹的果實(shí)。《說郛》卷七五引宋韓彥直《橘錄·沙橘》:“沙橘,取細(xì)而甘美之稱。或曰種之沙洲之上,地虛而宜于橘,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稱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類,特方言耳。”
【第2句】:沙市:沙灘邊或沙洲上的市集。唐 元稹《和樂天送客游嶺南二十韻》:“江館連沙市,瀧船泊水濱。”唐 元稹《遭風(fēng)二十韻》:“浸淫沙市兒童亂,汩沒汀洲雁鶩哀。”
【第3句】:沙雞:【第1句】:亦作“沙鷄”。【第1句】:即莎雞。昆蟲名。生活于草地上。雄的前翅部有發(fā)聲器官,發(fā)出像舊式手搖紡車的聲音。又名絡(luò)絲娘、紡織娘。唐 李賀《潞州張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詩:“莎老沙鷄泣,松乾瓦獸殘。”
【第4句】:沙棘: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灰色,常有刺。廣泛分布于黃河流域、東北、西南等地區(qū)。耐旱、耐寒,生長迅速,根系特別發(fā)達(dá),是防風(fēng)固沙、保持水土的優(yōu)良樹種。
【第5句】:沙門:出家的佛教徒的總稱。[梵?rama?a]
【第6句】:沙壩:【第1句】:一個(gè)堤、坡、壩或?yàn)┥系拇笮蜕撤e物。
【第7句】:沙州:見“沙洲”。
【第8句】:沙子:【第1句】:細(xì)小的石粒。
【第9句】:沙灣:沙灣(又稱大口灣,但一般誤寫作大口環(huán)),位于香港南區(qū)西面,于摩星嶺之南方及鋼線灣之西北方。現(xiàn)時(shí)該處為療養(yǎng)院的集中地。
【第10句】:沙岸:沖積平原與海面相接的部分。海岸線較平直,缺乏天然港灣,海水淺不便停泊輪船,但適于曬鹽、旅游休閑。
【第11句】:沙獾:豬獾。
【第12句】:沙徼:沙漠的邊沿地帶。
【第13句】:沙包:【第1句】:像小山一樣的大沙堆。
【第14句】:沙堤:沙堤,指由于河岸地區(qū)水深突然減小,水流受到河岸的阻力,流速減小,挾沙力降低,使泥沙沉積下來。多分布在河岸地區(qū)。有河岸沙堤、江心洲上的沙堤、天然堤等類型,均屬河漫灘微地貌。
【第15句】:沙場(chǎng):廣闊的沙地,多指戰(zhàn)場(chǎng):久經(jīng)~。
沙鶻的詩句:
【第1句】:沙鶻下欺人《過蕭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