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疎的近義詞
[mark_b]
親疎的相關詞: 親眼、親游、親舊、親你、親父、親赴、親聆、親身、親密、親族
[/mark_b]
親疎的意思:見“親疏”。
親疎的拼音:[ qīn shū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親聆:親聆釋義:〈文〉親耳聽(含尊敬意)示例:親聆過先生的講演。
【第2句】:親身:親身,指貼身;不離左右的親近。語出《楚辭·九章·惜往日》:“思久故之親身兮,因縞素而哭之。”洪興祖補注:“親身,言不離左右也。”
【第3句】:親密:親密,指(感情、關系等)親近密切。目前論壇上多以“親羋”相稱,意為親愛的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等意思。
【第4句】:親舊:親舊,是漢語詞匯,拼音:qīnjiù釋義:【第1句】:親近舊臣。【第2句】:解釋為親戚和故交舊友。
【第5句】:親疏:關系的親近和疏遠:不分~,一視同仁。
【第6句】:親筆:親筆,語出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樂府二》:“秦少游所作《千秋歲》詞,予嘗見諸公唱和親筆,乃知在衡陽時作也。”
【第7句】:親游:【第1句】:亦作“親游”。猶親友。
【第8句】:親眼:親眼,漢語詞匯。拼音:qīnyǎn釋義:親自看見
【第9句】:親緣:指血緣關系;親代遺傳關系。
【第10句】:親族:親族是由血緣關系發展出血親,姻緣關系發展出姻親。《笑府》云,一老人慶百歲生日,場面盛大。老人忽然不樂,人問其故,他說,他在想,當他慶百歲生日時,親戚肯定會有許許多多,這場面如何得了?這就是說,家庭延續擴展,必使親族無限擴大。因此,民俗中自然形成了有關的限制。超出某個范圍,盡管是有血緣關系的人之間,或是有姻緣關系連結著的人之間,也不是親戚關系了。
【第11句】:親比:親近依附。《荀子·王霸》:“唯便僻親比己者之用,夫是之謂小用之。”《詩·唐風·羔裘》“自我人居居”毛 傳:“居居,懷惡不相親比之貌。”宋 王禹偁《漢武帝用宦者典尚書議》:“歷觀往古有國之君,親比于宦人者,鮮不亂於邦家矣。”《續資治通鑒·宋太宗至道元年》:“有 鄭昌嗣 者,亦起三司走吏,與 贊 親比。”
親疎造句:
【第1句】:生命沒有親疏貴賤之分,拯救誰的生命都是一樣,那些孩子,都如同他的弟弟妹妹。
【第2句】:作為中科院院士,侯凡凡有大量的科研、教學工作和社會活動,但她始終堅守在臨床一線,對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病人從來不分親疏貴賤,一視同仁地認真診治。
【第3句】: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
【第4句】:人以待已為是非,我以待人為對錯;人以利已為恩怨,我以利人為取舍;人以得失為得失,我以善惡為善惡;人以地位升浮為親疏,我以感情真假為遠近。
【第5句】:馮煥一生忠于漢室,驍勇多智,不畏*貴,不避親疏,執法不阿,曾多次嚴辦一些劣跡昭彰、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
【第6句】:但是,這里卓雄山為了避免三門六幫之人心里面有親疏貴賤之別,特地的將外圍的六道桌椅擺成了乾卦的模樣,取義四海歸天。
【第7句】:團團伙伙親親疏疏、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是包藏禍心吹吹拍拍蠅營狗茍、爭權奪利見利忘義,系利欲熏心。
【第8句】:古代喪服制度根據與死者的親疏關系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麻五等,稱為五服。
【第9句】:畫一之法,不以親疏異制,茍害百姓,雖皇太子亦所不赦。
【第10句】:他懷疑一切,對誰都有戒心,不分親疏她相信一切,對誰都是真心,不分敵我。
【第11句】:錢不在多少,常有就好;人不在眾寡,互助就好;事不在輕重,做好就好;友不在親疏,誠心就好;短信不在早晚,祝福就好;周末不在長短,快樂就好。祝你周末快樂。
【第12句】:死無對證的事情,怎么與親疏無關。八月長安
【第13句】:李靖嚴于治軍,賞罰分明,不避親疏與仇讎,以懲惡勸善,激勵將士。
【第14句】:對于人際關系,我逐漸總結出了一個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則,就是互相尊重,親疏隨緣。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還認為,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
【第15句】:人情有親疏,世事有輕重。天下歸元
親疎的詩句:
【第1句】:秀峰乍作沒親疎《偈頌四十二首》
【第2句】:誰辨親疎《偈頌二十一首》
【第3句】:親疎盡見舊交情《歸剡五首》
【第4句】:隨人受用有親疎《題覺心居士轉物軒》
【第5句】:四鄰聊復認親疎《和蔡生遷居二首蔡學佛故用杜老與贊公故事蔡》
【第6句】:只緣體悉有親疎《示恩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