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結尾的成語183個(含解釋和出處)

21264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意”結尾的成語183個(含解釋和出處)

百問中文為您整理了何足介意、詞不達意、合心合意、書不盡意、不足介意等“意”結尾的成語183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何足介意[hé zú jiè yì]

【解釋】介意:放在心上,耿耿于懷,哪里值得放在心上呢?指事情很小,沒有必要斤斤計較。

【出處】《后漢書·度尚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示例】袁公路豈憂國忘家都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三國志·蜀志·先主劉備傳》

【第2句】:詞不達意[cí bù dá yì]

【解釋】詞:言詞;意:意思。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

【出處】《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廟記》:“蓋五百年而書功烈者,辭不達意,余嘗嘆息之。”

【示例】不然,必有個詞不達意的毛病。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

【第3句】:合心合意[hé xīn hé yì]

【解釋】猶稱心如意。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你還裝什么呆。你難道不知道林姑爺升了湖北的糧道,娶了一位繼母,十分合心合意。”

【第4句】:書不盡意[shū bù jìn yì]

【解釋】指文辭難充分達意。后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

【出處】《北齊書·文苑傳·祖鴻勛》:“與陽休之書曰:'……已矣哉,書不盡意。’”

【第5句】:不足介意[bù zú jiè yì]

【解釋】不值得放在心上。

【出處】《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柘骨,何足介意。”

【示例】如此敵人,不足介意,所以我仍要從事譯作,再做一年。 ——《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

【第6句】:頤指如意[yí zhǐ rú yì]

【解釋】頤指:用面部表情來指揮人;如意:符合自己的心意。形容指揮起來稱心如意。

【出處】《漢書·賈誼傳》:“今陛下力制天下,頤指如意。”

【第7句】:稱心如意[chèn xīn rú yì]

【解釋】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處】宋·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

【示例】但是這個貴州,十分瘠苦,處萬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無一樣能夠稱心如意。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卷五

【第8句】:打定主意[dǎ dìng zhǔ yì]

【解釋】下定決心,抉擇做什么事。

【出處】丁寅生《孔子演義》第18回:“南宮敬叔和夫子最契合,請他先容,最為合宜,打定主意,便一徑往訪敬叔。”

【示例】他打定主意非把事情弄明白不可。

【第9句】:專心一意[zhuān xīn yī yì]

【解釋】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出處】《荀子·性惡》:“今使途之人服術為學,專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懸久,積善而不息,則通于神明,參于天地矣。”漢·陸賈《新語·懷慮》:“故管仲相桓公,詘節事君,專心一意。”

【示例】教室里,同學們正在專心一意地學習。

【第10句】:真心真意[zhēn xīn zhēn yì]

【解釋】猶真心實意。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九回:“那黛玉偏生也是個有些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我也將真心真意瞞起來,都只用假意試探。”

【示例】你猜炳哥怎么說的?他說他從前真心真意愛過的,只有一個人。真心真意好過的,也只有一個人。 ——歐陽山《苦斗》第二十二章

【第11句】:洋洋得意[yáng yáng dé yì]

【解釋】形容得意時神氣十足的姿態。

【出處】《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示例】一席話說得夏作人洋洋得意。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六回

【第12句】:毫不經意[háo bù jīng yì]

【解釋】毫:絲毫。指絲毫不往心里去。

【出處】葛琴《羅警長》:“警長毫不經意的,從那黑泥中插過去,昂昂地跨著大的踏步。”

【示例】他那毫不經意的態度讓人置疑。

【第13句】:寡情薄意[guǎ qíng báo yì]

【解釋】指缺少情意。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0回:“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

【示例】她是一個寡情薄意的人。

【第14句】:山情水意[shān qíng shuǐ yì]

【解釋】形容山水的自然景色使人產生的情感興致。

【出處】唐·司馬逸客《雅琴篇》:“山情水意君不知,拂匣調弦為誰理?調弦拂匣倍含情,況復空山秋月明。”

【示例】自世儒而論,則點也婆娑嘯詠,而流連光景,頹然自放于山情水意之間,蓋任誕之宗而虛無之祖也。 ——明·袁宏道《未編稿之一·策》

【第15句】:同心一意[tóng xīn yī yì]

【解釋】指心志一致。

【出處】《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示例】同心一意,頓興灸艾分痛之真情;因病生憐,遂起借花獻佛之妄念。 ——明·李贄《代常通病僧告文》

【第16句】:吉祥如意[jí xiáng rú yì]

【解釋】祥:祥瑞。如意稱心。多用祝頌他人美滿稱心。

【出處】北齊·張成《造像題字》:“為亡父母敬造觀音像一區,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吉祥如意。”

【示例】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惡限臨逼。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

【第17句】:疏忽大意[shū hū dà yì]

【解釋】經常不集中注意力,粗心。

【示例】你可千萬不能疏忽大意。

【第18句】:辭不達意[cí bù dá yì]

【解釋】辭:言辭;意:意思。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

【出處】《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廟記》:“蓋五百年而書功烈者,辭不達意,余嘗嘆息之。”

【示例】大概學作文時,總患辭不達意。 ——魯迅《兩地書》一一

【第19句】:低眉下意[dī méi xià yì]

【解釋】形容非常馴良的樣子。

【出處】宋·李昉《太平御覽·晉書》:“人或說之使壯,仲御勃然作色,謂之曰:'我安能隨俗低眉下意乎?’”

【第20句】:表情見意[biǎo qíng jiàn yì]

【解釋】表達感情,申述意見。

【出處】漢·班固《白虎通·姓名》:“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見意,屈節卑體尊事人者也。”

【第21句】:言不盡意[yán bù jìn yì]

【解釋】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于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出處】《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示例】病中作詞一闕,調寄《菩薩蠻》,奉上文郎云杰翰座,謹望挽回春色。詞不盡言,言不盡意。 ——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三折

【第22句】:操縱如意[cāo zòng rú yì]

【解釋】如意:滿意。形容十分自如地用不正當的手段對某事某人進行控制,處理。

【出處】明·文秉《先撥志始》卷上:“所以太阿下移,而忠賢輩得以操縱如意也。”

【第23句】:拳拳盛意[quán quán shèng yì]

【解釋】拳拳:懇切、忠誠的樣子。發自內心的真誠而深厚的情誼。

【出處】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厄》:“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示例】請不要辜負她的拳拳盛意。

【第24句】:遣詞措意[qiǎn cí cuò yì]

【解釋】指寫文章、說話時的用詞立意。同“遣辭措意”。

【出處】宋·吳開《優古堂詩話》:“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則遣詞措意,皆相緣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示例】寫文章時要注意遣詞措意。

【第25句】:快心遂意[kuài xīn suí yì]

【解釋】猶言稱心如意。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處】《豆棚閑話·介之推火封妒婦》:“叫天搶地,忿恨一回,痛哭一回,咒咀一回,癡想一回,恨不得從半空中將之推一把頭發揪在跟前,生生的咬嚼下肚,方得快心遂意。”

【第26句】:別出新意[bié chū xīn yì]

【解釋】指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出處】宋·司馬光《與王介甫書》:“大抵所利不能補其所傷,所得不能償其所亡,徒欲別出新意,以自為功名耳。”

【示例】泰西諸國,研精器數,創造火輪舟車……又于古圣新制車舟外,別出新意,以奪造化之工。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議請試辦鐵路疏》

【第27句】:不懷好意[bù huái hào yì]

【解釋】懷:包藏。沒安好心。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里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示例】他一向對弱小者都不懷好意。

【第28句】:歪心邪意[wāi xīn xié yì]

【解釋】指心術不正。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回:“你總不聽我的話,倒叫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狐媚魘道的。”

【第29句】:來情去意[lái qíng qù yì]

【解釋】事情的內容和原因。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8回:“當下戴院長與宋公明說罷了來情去意。”

【示例】請把事情的來情去意說清楚。

【第30句】:遂心快意[suí xīn kuài yì]

【解釋】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無如他此時是滿懷的遂心快意,滿臉的吐氣揚眉,話擠話,不由得沖口而出。”

【第31句】:文不盡意[wén bù jìn yì]

【解釋】文章未能完全表達出心意。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四十三:“圓光如日,有炎如煙,周繞我體,如同金剛,文不盡意,猶待訣言。”

【第32句】:知心著意[zhī xīn zháo yì]

【解釋】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二折:“那倉公扁鵲成何濟,也無過草樹根皮,怎比得玉天仙知心著意。”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六:“等我團熟了他,牽與師父,包你像意。老和尚道:'這才是知心著意的肉。’”

【示例】我只怨著我死了,再沒一個知心著意的人服伺你了!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三回

【第33句】:誠心誠意[chéng xīn chéng yì]

【解釋】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開心見誠,無所隱伏。”

【示例】大遠的誠心誠意來了,豈有個不叫你見個真佛兒去的呢?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

【第34句】:拿定主意[ná dìng zhǔ yì]

【解釋】下定決心,抉擇做什么事。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7回:“卻又一片深心,打了個呼牛也可,呼馬也可的主意,任是誰說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示例】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我們今日竟拿定主意,不下山罷。”

【第35句】:忻忻得意[xīn xīn dé yì]

【解釋】心情愉快,自覺得意。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那老畜主不曉的這話是笑他,反忻忻得意。”

【示例】那些小旦,取在十名前的,他相與的大老官來看了榜,都忻忻得意。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第36句】:見財起意[jiàn cái qǐ yì]

【解釋】見人錢財,動起歹念。

【出處】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剛道個一聲兒惡人回避,早激的他惡哏哏鬧是非,那里也見財起意。”

【示例】這廝原是遠流配軍,如何不做賊,以定是一時見財起意。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回

【第37句】:善解人意[shàn jiě rén yì]

【解釋】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別人的意圖。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7回:“他總不離楊妃左右,最能言語,善解人意,聰慧異常,楊妃愛之如寶,呼為雪衣女。”

【示例】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最后的貴族》:“她與康老一樣的善解人意,卻很少將自己的事隨便告人。”

【第38句】:好學深思,心知其意[hào xué shēn sī,xīn zhī qī yì]

【解釋】喜歡學習,勤于思考,就能集會其中的含義。

【出處】《史記·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示例】蓋詩境甚寬,詩情甚活,總在乎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三

【第39句】:設言托意[shè yán tuō yì]

【解釋】用言語寄寓心意。

【出處】《紅樓夢》第九回:“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卻外面自為避人眼目。”

【第40句】:假情假意[jiǎ qíng jiǎ yì]

【解釋】虛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實意。

【示例】請收起你的假情假意。

【第41句】:遂心如意[suì xīn rú yì]

【解釋】猶言稱心如意。亦作“遂心滿意”、“遂心快意”。

【出處】《紅樓夢》第四六回:“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么遂心如意的。”

【示例】他覺得兒子大了,要有一個遂心如意、知疼知熱的也好。 ——端木蕻良《鄉愁》五

【第42句】:毫不介意[háo bù jiè yì]

【解釋】介:留存,擱置;介意:放在心上。對不愉快或不滿意的事,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出處】《南史·張盾傳》:“于是生資皆盡,不以介懷。”

【示例】我當時雖然覺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譏刺我了。 ——魯迅《藤野先生》

【第43句】:點頭會意[diǎn tóu huì yì]

【解釋】①形容機靈乖覺。②表示允可、贊許。

【出處】《水滸傳》第七二回:“柴進喚燕青,附耳低言:'你與我如此如此。’燕青是個點頭會意的人,不必細問,火急下樓。”

【示例】鴛鴦的魂聽了點頭會意,便跟了秦氏,可卿而去。 ——《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第44句】:以辭害意[yǐ cí hài yì]

【解釋】因拘泥于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萬章上》: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示例】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也。 ——南朝·宋·劉勰《文心雕龍·夸飾》

【第45句】:洗心革意[xǐ xīn gé yì]

【解釋】指徹底改變舊有心思和意向。同“洗心革志”。

【出處】《周書·蘇綽傳》:“凡諸牧守令長,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第46句】:揚揚得意[yáng yáng dé yì]

【解釋】形容十分得意的樣子。

【出處】《荀子·儒效》:“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積足以揜其口,則揚揚如也。”《史記·管晏列傳》:“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示例】他到此更覺揚揚得意,目中無人。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

【第47句】:各如其意[gè rú qí yì]

【解釋】如:達到;愿:意愿。每個人都能達到或實現自己的愿望。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每詔令議義,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

【示例】我們希望大家各如其意,滿載而歸。

【第48句】:言外之意[yán wài zhī yì]

【解釋】指有這個意思,但沒有在話里明說出來。

【出處】宋·歐陽修《六一詩話》:“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宋·葉夢得《石林詩話》:“七言難于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余,不失言外之意。”

【示例】間有一二不盡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許勝多多許者,是他一枝一節好處。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

【第49句】:言不逮意[yán bù dǎi yì]

【解釋】說的話不能準確地表達思想內容。同“言不達意”。

【出處】《論語·魏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示例】陛下不取此,其不可十也,臣言不逮意。 ——宋·孫在、奭《諫幸汾陰

【第50句】:攻其無備,出其不意[gōng qí wú bèi,chū qí bù yì]

【解釋】其:代詞,指敵人;不意:沒有料到。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或沒有意料時就采取行動。

【出處】《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示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6回:“等主公出城勞軍,乘勢拿下,殺入城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

【第51句】:低心下意[dī xīn xià yì]

【解釋】指小心謹慎、專注不移。

【出處】《朱子語類》卷四四:“下學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達。”

【第52句】:萬事如意[wàn shì rú yì]

【解釋】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順利。

【出處】鄧小平《太行區的經濟建設》:“在組織和領導人民生產的事業上,我們也并非萬事如意的。”

【示例】祝你萬事如意。

【第53句】:假仁假意[jiǎ rén jiǎ yì]

【解釋】偽裝仁慈,其實內心奸惡。

【示例】這個假仁假意,陰險毒辣的偽君子表面上很誠懇,但心里卻另有一套。

【第54句】:柔情密意[róu qíng mì yì]

【解釋】指溫柔親密的情意。

【出處】《紅樓夢》第一一一回:“內中紫鵑也想起自己終身一無著落……如今穿懸在寶玉屋內,雖說寶玉仍是柔情密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第55句】:言不達意[yán bù dá yì]

【解釋】說的話不能準確地表達思想內容。亦作“言不逮意”。

【出處】《明史·廣西土司傳二·思明》:“以譯者言不達意,復為書曉之。”

【第56句】:令人滿意[lìng rén mǎn yì]

【解釋】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

【出處】鄧小平《太行區的經濟建設》:“合作運動也還不能令人滿意。”

【示例】你這樣處理太難令人滿意了。

【第57句】:遣言措意[qiǎn yán cuò yì]

【解釋】指寫文章、說話時的用詞立意。同“遣辭措意”。

【出處】宋·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陸贄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當,有執事之實。”

【第58句】:漫不加意[màn bù jiā yì]

【解釋】猶漫不經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出處】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俱涂飾草率,皆李永貞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第59句】:小心在意[xiǎo xīn zài yì]

【解釋】指做事十分認真與謹慎。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晁蓋道:'好兄弟,小心在意,速去早來。’”

【示例】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一回:“這官場之事不是容易干的,此去務要小心在意。”

【第60句】:雙心一意[shuāng xīn yī yì]

【解釋】雙心:彼此的心意。指彼此的心意一致。

【出處】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纻歌·秋白纻》:“雙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第61句】:鐵心鐵意[tiě xīn tiě yì]

【解釋】下了決心,非常堅定。

【示例】她偏偏鐵心鐵意要跟他結婚。

【第62句】:赦事誅意[shè shì zhū yì]

【解釋】赦:赦免;事:指罪惡事實;誅:懲罰;意:指不良意圖。赦免有罪的人而懲罰只是圖謀不軌卻并無具體行動的人。

【出處】《后漢書·霍谞傳》:“谞聞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故許止雖弒君而不罪,趙盾以縱賊而見書。”

【第63句】:不以為意[bù yǐ wéi yì]

【解釋】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

【出處】《三國志·吳書·陸凱傳》:“定大恨凱,思中傷之,凱終不以為意,乃心公家,義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飾,忠懇內發。”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臨淄官徒有在京邑,聞懷磚慕勢,咸共恥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

【示例】管亥望見救軍來到,親自引兵迎敵;因見玄德兵少,不以為意。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第64句】:知心知意[zhī xīn zhī yì]

【解釋】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同“知心著意”。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抬眼看時,只見兩個人并肩而坐,正在那里知心知意的商量。”

【示例】如今寶姐姐家去了,連香菱也不能過來,二姐姐又出了門子了,幾個知心知意的人都不在一處,弄得這樣光景。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一回

【第65句】:訖情盡意[qì qíng jìn yì]

【解釋】指盡量滿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帝王之怒,不宜訖情盡意。”

【第66句】:像心適意[xiàng xīn shì yì]

【解釋】指隨心所欲。

【出處】清·張南莊《何典》第八回:“[畔房小姐]自恃是太師爺的女兒,凡事像心適意,敢作敢為。”

【第67句】:麻痹大意[má bì dà yì]

【解釋】麻痹:肢體失去知覺和運動機能障礙,比喻失去警覺。指粗心、疏忽,對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出處】巴金《堅強戰士》:“我要當心,不能麻痹大意,我應當找個隱蔽的地方。”

【示例】我們不能麻痹大意讓他如意算盤打成。

【第68句】:開心寫意[kāi xīn xiě yì]

【解釋】寫:通“瀉”,宣泄。開誠相待,披露心意。

【出處】唐·李白《扶風豪士歌》:“愿嘗春陵六國時,開心寫意君所知。”

【第69句】:安心落意[ān xīn luò yì]

【解釋】放心,無憂慮。

【示例】這就是我剛才對你說的,不要再去想起復做官,安心落意守祖墳的原因所在。你明白嗎? ——唐浩明《黑雨》十

【第70句】:斷章取意[duàn zhāng qǔ yì]

【解釋】斷:割斷;章:文章。指不顧全文或原話上下前后的聯系,孤立地取其中的一部分,從而歪曲原意

【出處】唐·張鷟《游仙窟》:“斷章取意,唯須得情,若不愜當,罪有科罰。”

【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如今只斷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罵我自己不成?”

【第71句】:三心二意[sān xīn èr yì]

【解釋】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出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示例】可是眼下大敵當前,后有追兵,你可千萬不要三心二意,遲疑不決,誤了大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第72句】:瞻情顧意[zhān qíng gù yì]

【解釋】因有交情而互相照應或通融。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面無私的,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有許多關礙處。”

【第73句】:同心合意[tóng xīn hé yì]

【解釋】指心志一致。同“同心一意”。

【出處】《漢書·王莽傳》:“先帝委政于君而棄群臣,朕得奉宗廟,誠嘉與君同心合意。”

【示例】那四個人自然是同心合意的,俱各歡歡喜喜的,一路望朱仙鎮而來。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六回

【第74句】:三心兩意[sān xīn liǎng yì]

【解釋】常指不安心,不專一。同“三心二意”。

【出處】《醒世姻緣傳》第二七回:“我的主意已定了,你們都別要三心兩意,七嘴八舌的亂了我的主意。”

【示例】你不要三心兩意。早點歇息,明天又要行軍了。 ——歐陽予情《忠王李秀成》第一幕

【第75句】:醉翁之意[zuì wēng zhī yì]

【解釋】之:的;意:意趣。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出處】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示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八回:“仇五科說:'翩翁是醉翁之意罷了。’”

【第76句】:了無懼意[liǎo wū jǔ yì]

【解釋】懼:害怕。沒有一點害怕的神色。

【出處】《晉書·楊軻傳》:“又使人將其弟子盡行,遣魁壯羯士衣甲持刀,臨之以兵,并竊其所賜衣服而去,軻視而不信,了無懼色。”

【示例】左右縛寧戚去,將行刑。戚顏色不變,了無懼意。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第77句】:輸心服意[shū xīn fú yì]

【解釋】猶言真心順從。

【出處】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十六回:“明鋒爭利芥針,投暗暗輸心服意。”

【示例】玉飛見妹子貌美異常,輸心服意,再見他舉止安詳,更兼出言和雅。 ——清·天花才子《快心編三集》第五回

【第78句】:率性任意[shuài xìng rèn yì]

【解釋】率:隨順。隨順其本性,聽任其心意。指任著自己的本性做去而不加約束。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百十六:“或食柏葉,飲水自給,不嗜五谷。父母憐之,聽其率性任意。”

【第79句】:虛情假意[xū qíng jiǎ yì]

【解釋】虛:假。裝著對人熱情,不是真心實意。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回:“那妖精巧語花言,虛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兒好習弓馬,采獵為生。’”

【示例】在我是虛情假意,你聽了一樣的難過。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一回

【第80句】:遣詞造意[qiǎn cí zào yì]

【解釋】指寫文章、說話時的用詞立意。同“遣辭措意”。

【出處】吳晗《學習集·葬花詩和<白頭吟>》:“雖然文字不同,但遣詞造意,卻是有一脈相通之處的。”

【第81句】:乘其不意[chéng qí bù yì]

【解釋】乘:趁,因;意:猜想,意料。利用別人沒有防備的時機動手。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晉史》:“敵謂我不能逆風以戰,宜乘其不意,急擊之,此兵之詭道也。”

【示例】我們要乘其不意打擊敵人。

【第82句】:遂心滿意[suì xīn mǎn yì]

【解釋】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97回:“我們索性去截住他,奪了盤纏,搶了白馬湊分,卻不是遂心滿意之事?”

【示例】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來,三奶給你作主,管保給你挑個遂心滿意的。”

【第83句】:無本生意[wú běn shēng yì]

【解釋】沒有成本的買賣。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29章:“繼續無憂無慮地往返于省城和黃原的大小城鎮,做他的無本生意。”

【示例】很多人都想做無本生意。

【第84句】:出其不意[chū qí bù yì]

【解釋】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動。

【出處】《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示例】今日是年晚,此老必定在家,須乘此時調兵圍住,出其不意,方無走失。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第85句】:當前決意[dāng qián jué yì]

【解釋】當前:目前,眼前。現在所決定的事情。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五:“當前決意一呼再喏者,人隸也。”

【第86句】:低情曲意[dī qíng qū yì]

【解釋】指對不住,不得已。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今日魯肅低情曲意,暫取荊州,以為救民之急;待倉廩豐盈,然后再獻與將軍掌領。”

【第87句】:直言盡意[zhí yán jìn yì]

【解釋】爽直地說出全部的意思。

【出處】《漢書·元帝紀》:“直言盡意,無有所諱。”

【第88句】:詩情畫意[shī qíng huà yì]

【解釋】像詩畫里所描摩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

【出處】宋·周密《清平樂·橫玉亭秋倚》詞:“詩情畫意,只在闌桿外,雨露天低生爽氣,一片吳山越水。”

【示例】放棹西湖發浩歌,詩情畫意兩如何。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五

【第89句】:像心稱意[xiàng xīn chēng yì]

【解釋】指稱心滿意。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公子身邊最講得話、像心稱意的,有兩個門客,一個是蕭管朋友賈清夫,一個是拳棒教師趙能武。一文一武,出入不離左右。”

【第90句】: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rén wú hài hǔ xīn,hǔ yǒu shāng rén yì]

【解釋】人本沒有傷害老虎的心,而老虎卻想傷害人。比喻自己雖沒有傷害人的意思,別人卻一定要傷害你。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你有心,他無義。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

【第91句】:誠心敬意[chéng xīn jìng yì]

【解釋】形容對人十分真誠和有禮貌。

【出處】明·無名氏《下西洋》第三折:“你道是誠心敬意親呈進,俺那里知重知輕在您行。”

【第92句】:不以詞害意[bù yǐ cí hài yì]

【解釋】不因為只顧文辭而損害了對內容的理解。指寫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辭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8回:“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第93句】:移情遣意[yí qíng qiǎn yì]

【解釋】變易情志,消遣煩悶。

【出處】嚴復《救亡決論》:“若夫詞章一道,本無經濟殊科,詞章不妨放達,故雖極蜃樓海市,惝恍迷離,皆足以移情遣意。”

【第94句】:灰心喪意[huī xīn sàng yì]

【解釋】猶言灰心喪氣。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回:“鳳姐因方才一段話已經灰心喪意,恨娘家不給爭氣,又兼昨夜園中受了那一驚,也實在沒精神。”

【第95句】:深情厚意[shēn qíng hòu yì]

【解釋】深厚的感情和友誼。

【出處】明·名教中人《好逑傳》:“鐵公子本不欲留,因見過公子深情厚意,懇懇款留,只得坐下。”

【示例】橫溢著滿紙的義憤和系念來安慰我們,未嘗不深深地感到深情厚意,永不能忘。 ——鄒韜奮《經歷》

【第96句】:了了解人意[liǎo bù jiě rén yì]

【解釋】了了:聰明,懂事。形容特別聰明懂事,善于體察領會別人的心思。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上》:“阿戎了了解人意。”

【第97句】:弦外之意[xián wài zhī yì]

【解釋】弦:樂器上發音的絲線。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里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出處】《南史·范曄傳》:“其中體趣,言之不可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

【示例】他弦外之意已經很明了。

【第98句】:真心誠意[zhēn xīn chéng yì]

【解釋】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出處】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示例】他相信獻忠確實是真心誠意地歸順朝廷。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第99句】:安心樂意[ān xīn lè yì]

【解釋】原指心情安寧,情緒愉快。后多指內心情愿,十分愉快。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四回:“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樂意的孝敬我媽媽,比親媳婦還強十倍呢。”

【示例】自己便安心樂意,在寺里住下。 ——清·吳趼人《九命奇冤》第二十五回

100、粗心大意[cū xīn dà yì]

【解釋】粗:粗蔬。指做事馬虎,不細心。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學四》:“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終骨方見髓,使粗心大氣不得。”

【示例】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進去,他怎得出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

10【第1句】:回心轉意[huí xīn zhuǎn yì]

【解釋】心、意:心思;回、轉:掉轉。重新考慮,改變原來的想法和態度。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訓門人·五》:“且人一日間,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計較,都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

【示例】要不然時,叫他趁早回心轉意,有多少好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

10【第2句】:二心三意[èr xīn sān yì]

【解釋】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意念不專,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出處】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六回:“念佛是一樁正事,豈有二心三意?”

10【第3句】:空談快意[kōng tán kuài yì]

【解釋】快意:使內心感到痛快。信口開河地高談闊論,卻不付諸行動,只是為了口頭痛快。

【出處】毛澤東《論持久戰》:“或者只是空談快意,并不準備真正去做。”

【示例】別被他的空談快意迷惑了。

10【第4句】:真心實意[zhēn xīn shí yì]

【解釋】心意真實誠懇,沒有虛假。

【出處】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須見底,各辦著個真心實意。”

【示例】真心實意,才能找到知己。

10【第5句】:高情厚意[gāo qíng hòu yì]

【解釋】指深厚的情誼。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2回:“既承員外高情厚意,待老漢去叫小女出來拜見。”

10【第6句】:實心實意[shí xīn shí yì]

【解釋】指真誠實在的心意。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我如今只得再央龍香姐拿件信物送他,寫封實心實意的話,求他定下個佳期。”

【示例】我對你可是實心實意的。

10【第7句】:逞心如意[chěng xīn rú yì]

【解釋】猶言稱心如意。

【出處】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魔鬼夜訪錢錘書先生》:“反過來說,作自傳的人往往并無自己可傳,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兒子都認不得的形象。”

10【第8句】:五心六意[wǔ xīn liù yì]

【解釋】形容心思不定。

【出處】漢朝焦彥壽《易林》卷十:“五心六意,岐道多怪。”

10【第9句】:半心半意[bàn xīn bàn yì]

【解釋】指對人或事物缺乏誠心,只是敷衍應付。

【出處】毛澤東《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

【示例】咱們做事不要半心半意。

1【第10句】:主情造意[zhǔ qíng zào yì]

【解釋】主、造:謀劃。提出主張,出謀劃策。也指為首的、主謀的人。

【出處】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正末云:'誰主情造意來?’李文道云:'是俺父親來。’”

【示例】把白勝押到廳前,便將索子捆了,問他主情造意。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八回

1【第11句】:隆情盛意[lóng qíng shèng yì]

【解釋】隆、盛:深厚。深厚的情意。

1【第12句】:溫情蜜意[wēn qíng mì yì]

【解釋】指情意溫柔親密。同“溫情密意”。

【出處】楊朔《三千里江山》:“一個男人家,做什么婆婆媽媽的,做出些溫情蜜意,也不怕難為情?”

1【第13句】:孤行一意[gū xíng yī yì]

【解釋】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全憑自己的意愿行事。

【出處】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全憑自己的意愿行事。

【示例】孤行一意寧論命,盛氣誰言未可謀。 ——柳亞子《哭仲穆》詩

1【第14句】:心知其意[xīn zhī qí yì]

【解釋】意:意義。心中領會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藝的要領。

【出處】《史記·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1【第15句】:盡如人意[jìn rú rén yì]

【解釋】盡:全;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出處】宋·劉克莊《后村全集·李艮翁禮部墓志銘》:“然議者但以為恩澤侯挾貴臨民,安得盡如人意。”

【示例】他稍稍感到天下事不能盡如人意了。 ——矛盾《子夜》十

1【第16句】:像心像意[xiàng xīn xiàng yì]

【解釋】指順遂心愿,合乎心意。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海陵王荒淫》:“這海陵像心像意侮弄了幾多時節。”

【示例】我們一心計路要尋個像心像意的女婿,直至如今不曾尋著。 ——清·張南莊《何典》第七回

1【第17句】:滿不在意[mǎn bù zài yì]

【解釋】全然不放在心上,不當一回事。

【出處】巴金《復仇集·不幸的人》:“這是一只破舊的提琴,他拿著弓滿不在意地拉著。”

【示例】這孩子對干什么事都滿不在意。

1【第18句】:快心滿意[kuài xīn mǎn yì]

【解釋】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同“快心遂意”。

【出處】《豆棚閑話·藩伯子散宅興家》:“臨后一人說到傷心之處,恨不在地下挖他做官的起來,像伍子胥把那楚平王鞭尸三百,才快心滿意哩。”

1【第19句】:有心有意[yǒu xīn yǒu yì]

【解釋】猶言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1【第20句】:全心全意[quán xīn quán yì]

【解釋】投入全部精力,一點沒有保留。

【出處】茅盾《鼓吹集》:“體驗生活的時候,就應該全心全意生活,把找題材的心思完全擱起來。”

【示例】有了這樣的勇氣才能夠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巴金《作家要有勇氣,文藝要有法制》

1【第21句】:孤行己意[gū xíng jǐ yì]

【解釋】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固執地照自己的意見行事。

【出處】魯迅《集外集·記“楊樹大”君的襲來》:“我想,原來是一個孤行己意,隨隨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樣如此傲慢。”

【示例】我們不能孤行己意,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

1【第22句】:一心一意[yī xīn yī yì]

【解釋】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出處】《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示例】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莊制軍便一心一意料理軍需器械。 ——清·張春帆《宦海》第四回

1【第23句】:毫不在意[háo bù zài yì]

【解釋】絲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我佛原是個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1【第24句】:竭心盡意[jié xīn jìn yì]

【解釋】竭:盡。盡心盡意。

【出處】《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故竭心盡意,不敢為非耳。”

1【第25句】:命辭遣意[mìng cí qiǎn yì]

【解釋】運用文詞表達思想。亦作“命詞遣意”。

【出處】《朱子語類》卷八十:“變風中固多好詩,雖其間有沒意思者。然亦須得其命辭遣意方可。”

1【第26句】:青云得意[qīng yún dé yì]

【解釋】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出處】宋·辛棄疾《沁園春》詞:“況白頭能幾,定應獨往,青云得意,風說長存。”

【示例】后來尼若牟青云得意,做到教王的首相。 ——金庸《倚天屠龍記》三十

1【第27句】:無私有意[wú sī yǒu yì]

【解釋】自己雖無私心,別人則將認為有意。意為要避嫌疑。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8回:“他是梁山泊造反的人,我如何與他廝見!無私有意,你可回他話道,只說我臥病在床,動止不得,難以相見。”

1【第28句】:惓惓之意[quán quán zhī yì]

【解釋】惓惓:懇切的樣子。深摯關切的心意。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2回:“知章奉意,到家宣諭李白,且備述天子惓惓之意。”

【示例】請接受我這惓惓之意。

1【第29句】:差強人意[chā qiáng rén yì]

【解釋】差:尚,略;強:振奮。勉強使人滿意。

【出處】《后漢書·吳漢傳》:“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示例】我得了這一封信,似乎還差強人意。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六回

1【第30句】:漫不經意[màn bù jīng yì]

【解釋】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出處】郭沫若《文藝論集·<瓦特·裴德的批評論>》:“有時不能瑩然徹底而變化,好像漫不經意地在四處爆發著一個優美的結晶。”

【示例】他漫不經意地就走回來了。

1【第31句】:稱心快意[chèn xīn kuài yì]

【解釋】遇事如意,心情舒暢。稱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適。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若得如此,亡魂俱稱心快意了。”

【示例】如今,要革掉這個忘八犢子的狗命,他是稱心快意的。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

1【第32句】:誠心正意[chéng xīn zhèng yì]

【解釋】誠:真誠。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出處】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皇天有意為斯文,教人從誠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齊家治國為標準。”

【示例】則為他治國齊家存妙策,誠心正意請賢臣。 ——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

1【第33句】:丟心落意[diū xīn là yì]

【解釋】形容合意、痛快。

【出處】沙汀《淘金記》十九:“接著這聲丟心落意的叫罵,幾個銅板,或者幾張毛票,被拋在街上了。”

1【第34句】:趁心如意[chèn xīn rú yì]

【解釋】稱心如意。指符合心意,滿足愿望。趁,通“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后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

1【第35句】:故人之意[gù rén zhī yì]

【解釋】故人:舊友。指老朋友的情意。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

1【第36句】:誠心實意[chéng xīn shí yì]

【解釋】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出處】明·王守仁《傳習錄》中卷:“而其誠心實意之所在,以為不如是則無以濟其私而滿其欲也。”

【示例】他誠心實意地想要你跟他過日子。 ——姚雪垠《長夜》

1【第37句】:蝕本生意[shí běn shēng yì]

【解釋】賠本的買賣。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絕睡覺,他明天就沒有精神了,這是蝕本生意。”

1【第38句】:強奸民意[qiáng jiān mín yì]

【解釋】反動統治者把自己陰謀做的壞事硬說是人民的意愿。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72回:“后來老袁強奸民意,凡政、紳、軍、商各界,無不有請愿書。”

【示例】政客一般都會強奸民意,造謠惑眾。

1【第39句】:像心如意[xiàng xīn rú yì]

【解釋】指順心如意。

【出處】《黃金世界》第一回:“只要于己有一絲的好處,且把良心歪到半邊,千方百計,竭力鉆謀,便像心如意了,還不住手。”

1【第40句】:適情率意[shì qíng shuài yì]

【解釋】猶言放任情意。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行品》:“適情率意,旁若無人。”

1【第41句】:云情雨意[yún qíng yǔ yì]

【解釋】①云和雨的狀態。②指男女歡會之情。

【出處】宋·袁去華《浣溪沙》詞:“一夕高唐夢里狂,云情雨意兩茫茫。袖間依約去年香。”

【示例】季玉,年十一,云情雨意,小而了了。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

1【第42句】:柔情蜜意[róu qíng mì yì]

【解釋】溫柔甜蜜的情意。

【出處】《收獲》1981年第1期:“瞪得圓溜溜的眼珠里,流露出只有傅連山才看得出來的柔情蜜意。”

【示例】你的柔情蜜意讓我難以忘懷。

1【第43句】:遣辭措意[qiǎn cí cuò yì]

【解釋】指寫文章、說話時的用詞立意。

【出處】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則遣辭措意,皆相緣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1【第44句】:二三其意[èr sān qí yì]

【解釋】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出處】《三國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是時外為御難,內實乞罪,既不見赦,而屠各二三其心,臨陣叛戾。”

【示例】任之專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

1【第45句】:溫情密意[wēn qíng mì yì]

【解釋】指情意溫柔親密。

【出處】瞿秋白《餓鄉紀程》:“然而散見零星的翠色,好一似美人的眉飛色舞,已確然見溫情密意的'春之和暢’之先聲。”

1【第46句】:以詞害意[yǐ cí hài yì]

【解釋】因拘泥于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太白'斗酒詩百篇’,'東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

【示例】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七卷:“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

1【第47句】:稱心滿意[chèn xīn mǎn yì]

【解釋】稱心如意。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稱心滿意,就死何恨。”

【示例】等候在前頭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侶,是稱心滿意的事業,是理想與事實的一致。 ——葉圣陶《倪煥之》

1【第48句】:心不由意[xīn bù yóu yì]

【解釋】指不出于本意。

【出處】《紅樓夢》第七二回:“那彩霞之母滿心縱不愿意,見風姐親自和他說,何等體面,便心不由意的滿口應了出去。”

1【第49句】:自出新意[zì chū xīn yì]

【解釋】出自自己心意。指與眾不同的個人見解、旨趣

【出處】明·宋濂《答章秀才論詩書》:“孟東野陰祖沈、謝,而流于蹇澀。盧仝則又自出新意,而涉于怪詭。”

1【第50句】:遣詞立意[qiǎn cí lì yì]

【解釋】指寫文章或說話時的用辭立意。

【出處】宋·吳曾《能改齋漫錄·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則遣辭措意,皆相緣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示例】你這個小妮子,學得幾時唱,就曉得遣詞立意,又念皇家雨露之恩,真個聰明敏慧,可喜可愛。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十回

1【第51句】:徒亂人意[tú luàn rén yì]

【解釋】意:心情。只會擾亂人的心情,起不到別的作用。

【出處】宋·蘇軾《富鄭公神道碑》:“始受命聞一女卒,再受命聞一男生,皆不顧而行,得家書,不發而焚之,曰:'徒亂人意。’”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這是所謂徒亂人意,裘豐言和劉不才不敢再開口。”

1【第52句】:真情實意[zhēn qíng shí yì]

【解釋】真實的情意。

【出處】明·李東陽《求退錄·詩話》:“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彼小夫賤隸婦人女子真情實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示例】她有時覺得他是真情實意地愛她,但有時卻怪他既然愛她為什么不肯和妻子離婚? ——草明《乘風破浪》九

1【第53句】:差慰人意[chā wèi rén yì]

【解釋】很能使人的心感到安適。指某種情況使人滿意。

【出處】宋·蘇軾《答范夢得二首》:“頻得潞公手筆,皆詳悉精好,富公必時見之,聞其似四十許人,信否?君實固甚清安。得此數公無恙,差慰人意。”

1【第54句】:事出不意[shì chū bù yì]

【解釋】事情的發生出乎意料。

【出處】宋·周輝《清波雜志》卷二:“京以攸被詔同至,乃置酒留貫,攸亦預焉,京以事出不意,一時失措。”

【示例】明·姚茂良《雙忠記》第29出:“誰想命運乖違,事出不意。”

1【第55句】:二心兩意[èr xīn liǎng yì]

【解釋】形容意志不專【第1句】:不堅定。

【出處】漢·王充《論衡·閑時》:“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無狀,加罪行罰,非有二心兩意,前后相反也。”

【示例】做事不能二心兩意的。

1【第56句】:用心用意[yòng xīn yòng yì]

【解釋】猶言專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出處】姚雪垠《長夜》九:“其實他并不想曉得正文中講些什么,他只在聚精會神地,用心用意地,向密密的方塊字群中尋找他所要尋找的一個字。”

1【第57句】:有情有意[yǒu qíng yǒu yì]

【解釋】形容情義深厚。

【出處】清·明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二回:“后來細細訪問,方知果然不是拐子,倒是一個有情有意的拐子。”

【示例】雖是無根無憑,卻是有情有意。 ——王安憶《長恨歌》第一部第一章

1【第58句】:謾不經意[màn bù jīng yì]

【解釋】指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謾,通“漫”。

【出處】明·張居正《乞鑒別忠邪以定國事疏》:“今謂皇上謾不經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誣皇上邪?”

1【第59句】:虛脾假意[xū pí jiǎ yì]

【解釋】虛:假。裝著對人熱情,不是真心實意。

【出處】明·周藩憲王《三工小桃紅》第一折:“員外,你休將此話來認真,那做子弟的虛脾假意,你聽我說。”

1【第60句】:高情遠意[gāo qíng yuǎn yì]

【解釋】高、遠:形容高尚;情、意: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高情遠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詠,許將北面。”

【示例】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西昆體》

1【第61句】:依心像意[yī xīn xiàng yì]

【解釋】猶言稱心如意。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或者不拘那里天有緣在,等待依心像意尋個對得我來的好女兒為妻,方了平生之愿!”又卷四:“張廩生如此算計,若是后來依心像意,真是天沒眼睛了。”

1【第62句】:春風得意[chūn fēng dé yì]

【解釋】得意:揚揚自得的樣子。舊時形容考中進士后的興奮心情。后形容職位升遷順利。

【出處】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示例】在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會也不過是一個獵場,可以任由他們在其中踐踏一切,呼朋引類,春風得意,縱馬狩獵。 ——秦牧《手莫伸》

1【第63句】:出敵不意[chū dí bù yì]

【解釋】指行動出于敵方意料。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讓我去,出敵不意,攔腰插一拳,也許能夠把敵陣沖亂。”

【示例】我們要出敵不意、出奇制勝。

1【第64句】:正心誠意[zhèng xīn chéng yì]

【解釋】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修養方法,現也泛指心地端正誠懇。

【出處】《禮記·大學》:“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示例】今世之儒士,自以為得正心誠意之學者,皆風痹不知痛癢之人也。 ——清·朱彝尊《朱文公文鈔序》

1【第65句】:恬不為意[tián bù wéi yì]

【解釋】處之泰然,滿不在乎。

【出處】宋·蘇軾《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豈有仁圣在上,群賢并用,而肯恬不為意乎。”

【示例】惟孟明自恃才勇,以為成功可必,恬不為意。 ——明·余邵魚《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四回

1【第66句】:有意無意[yǒu yì wú yì]

【解釋】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無意的。存心與不經意。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庾子嵩作意賦成,從子文康見,問曰:若有意邪?非賦之所盡,若無意邪?復何所賦?答曰:正在有意無意之間。”

【示例】若以有意無意可解不可解間求之,不免此詩第一耳。”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

1【第67句】:可心如意[kě xīn rú yì]

【解釋】符合心意。

【出處】宋·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

【示例】這如今要辦正事,不是我女孩兒沒羞恥,必得我揀個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

1【第68句】:好心好意[hǎo xīn hǎo yì]

【解釋】指懷著善意。

【出處】老舍《茶館》第三幕:“我好心好意來告訴你,你可不能賣了我呀!”

【示例】人家是好心好意來安慰我們。

1【第69句】:擊其不意[jī qí bù yì]

【解釋】在敵人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進行攻擊。

【出處】《孫子·虛實》:“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三國·魏·曹操注:“出空擊虛,避其所守,擊其不意。”

【示例】是時,世宗新即位,以謂旻幸周有大喪,而天子新立,必不能出兵,宜自將以擊其不意。 ——《新五代史·東漢世家·劉旻》

1【第70句】:虛心平意[xū xīn píng yì]

【解釋】平:寧靜。心意空舒寧靜,如同說心平氣和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九守》:“安徐而靜,柔節先定,虛心平意以待須。”

【示例】《鬼谷子·符言》:“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

1【第71句】:執文害意[zhí wén hài yì]

【解釋】指拘泥于字面而損害內容。

【出處】宋·蘇軾《應詔論四事狀》:“推考其故,蓋提舉鹽事司執文害意,謂非貧乏不在此數。”

【示例】此皆執文害意,信經廢傳之過也。 ——宋·陳善《捫虱新話》卷二

1【第72句】:命詞遣意[mìng cí qiǎn yì]

【解釋】運用文詞表達思想。同“命辭遣意”。

【出處】王闿運《郭新楷傳》:“軍檄箋啟,日有百數,新楷命詞遣意,輕重悉宜。”

1【第73句】:紅情綠意[hóng qíng lǜ yì]

【解釋】紅:指紅花;綠:指綠葉。形容艷麗的春天景色。

【出處】唐·趙彥昭《立春日侍宴內出剪彩花應制》:“花隨紅意發,葉就綠情新。”

【示例】紅情綠意知多少,盡入涇川萬樹花。 ——宋·文同《約春》詩

1【第74句】:用心措意[yòng xīn cuò yì]

【解釋】指存心留意。

【出處】漢·王充《論衡·間時》:“用心措意,何其不平也。”

1【第75句】:趁心像意[chèn xīn xiàng yì]

【解釋】猶言稱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趁:滿足,遂。趁,通“稱”。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論起吳衙內,只算做半饑半飽,未能趁心像意。”

1【第76句】:甘心樂意[gān xīn lè yì]

【解釋】甘心:心里樂意。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強。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但是為了錢先生的恢復健康,就是冬天沒有皮袍穿,他也甘心樂意。”

【示例】為了讓心愛的人幸福,自己累一點也是甘心樂意的。

1【第77句】:詞不逮意[cí bù dài yì]

【解釋】詞:言語,詞句;逮:到,及。指說話、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不能充分、確切表達出思想感情。

【出處】清·龍啟瑞《覆唐子實書》:“嗣有四鄉聯團之議,曾泐數行奉達,倉卒中詞不逮意。”

1【第78句】:風情月意[fēng qíng yuè yì]

【解釋】指男女相互愛戀的情思。同“風情月思”。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回:“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云愁;臉如三月桃花,暗帶著風情月意。”

1【第79句】:書不盡言,言不盡意[shū bù jìn yán,yán bù jìn yì]

【解釋】書:書信。信中難以充分表達其意。指語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確切地表達思想內容。

【出處】《周易·系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1【第80句】:鄉曲之意[xiāng qū zhī yì]

【解釋】指鄉里的稱譽。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少負不羈之行,長無鄉曲之意。”

1【第81句】:自鳴得意[zì míng dé yì]

【解釋】鳴:表示,以為。自以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出處】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曇花記》:“揮策四顧,如辛幼安之歌于千古江山,自鳴得意。”

【示例】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

1【第82句】:忘象得意[wàng xiàng dé yì]

【解釋】忘記物象,得到真諦。

【出處】南朝·齊·劉虯《答竟陵王子良書》:“微文接粗,漸說或允,忘象得意,頓義為長。聊舉大較,談者擇焉。”

1【第83句】:不足為意[bù zú wéi yì]

【解釋】不值得介意。

【出處】明·張居正《答鄭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紛紛之言,不足為意。”

【示例】肺病的進行,似已被阻止;但偶仍發熱,則由于肋膜,不足為意也。 ——魯迅《書信集·致沈雁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美女视频网址|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法国性经典xxxxhd|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白嫩光屁股bbbbbbbbb| 国产色司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爱豆传媒视频在线网址最新|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久久久久综合一本久道| 男女无遮挡毛片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性色AV| 健身私教弄了我好几次怎么办| 69堂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暖暖视频在线|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99精品众筹模特私拍在线| 巨大挺进她的花茎|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老少交欧美另类|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伦理宅宅235| www.999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欧美一级在线视频| 国产我和子的与子乱视频|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免费毛片| 男人插女人的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