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盛”的成語大全(71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盛不忘衰、重熙累盛、休明盛世等含“盛”的成語71個,其中“盛”開頭的31個,“盛”結尾的16個,“盛”在中間的24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盛”開頭的成語
【第1句】:盛不忘衰[shèng bù wàng shuāi]
【解釋】興盛時不忘記衰敗時。形容安不忘危,能深謀遠慮。
【出處】《漢書·匈奴傳》:“及孝元時,儀罷守塞之備,侯應以為不可,可謂盛不忘衰,安必思危,遠見識微之明矣。”
【第2句】:盛肥丁瘦[shèng féi dīng shòu]
【解釋】宋代文人盛度休胖而為文粗疏,丁謂體瘦而作詩精優。比喻文如其人。
【出處】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盛文肅公豐肥,丁晉公疏瘦,時語:盛肥丁瘦。”
【第3句】:盛極必衰[shèng jí bì shuāi]
【解釋】興盛到了極點就會衰敗。
【出處】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君子之交》:“任何事情都是盛極必衰。”
【第4句】:盛宴難再[shèng yàn nán zài]
【解釋】筵:酒席。盛大的宴會難再遇到。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第5句】:盛年不再[shèng nián bù zài]
【解釋】盛年:壯年;不再:一去不再來。指要珍惜壯年的大好時光。
【出處】晉·陶潛《雜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示例】盛年不再得,高枝難重攀。 ——唐·王勃《落花落》
【第6句】:盛水不漏[chéng shuǐ bù lòu]
【解釋】比喻說理嚴密。
【出處】梁啟超《霍布士學案》:“霍氏之哲學,理論極密,前呼后應,幾有盛水不漏之觀。”
【示例】我覺得他這句話說得真好,真正是盛水不漏,真正把共產主義運動說穿了。 ——郭沫若《盲腸炎·窮漢的窮談》
【第7句】:盛極一時[shèng jí yī shí]
【解釋】形容一時特別興盛或流行。
【出處】清·方東樹《劉悌堂詩集序》:“劉氏名弗耀于遠,而其說盛行一時。”
【示例】僑胞亦知崇拜本國至圣,保存東方文明,故能發揚光大,盛極一時也。 ——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圣誕》
【第8句】:盛服先生[shèng féi xiān shēng]
【解釋】指戴儒冠,穿儒裝,衣冠齊整的文人。
【出處】漢·劉向《說苑·貴德》:“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譽諛之聲,日滿于耳,虛美熏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示例】盛服先生,謂儒紳也,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故稱。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
【第9句】:盛衰利害[shèng shuāi lì hài]
【解釋】興盛、衰落、利益、損害。指世間人事發展的諸多情況。
【出處】《列子·仲尼》:“盛衰利害不能易,哀樂不能移。”
【第10句】:盛筵必散[shèng yán bì sàn]
【解釋】比喻無論怎樣美好的事物,終必消散。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
【示例】少年歡樂事,鸞笙鳳管,曲能宵分。怪盛筵必散,青鬢難存。 ——清·王嗣槐《滿庭芳》詞
【第11句】:盛暑祁寒[shèng shǔ qí hán]
【解釋】祁:大。炎熱的夏天,嚴寒的冬季。形容氣候條件惡劣的時節。
【出處】《舊五代史·晉書·崔棁傳》:“指命仆役,亦用禮節,盛暑祁寒,不使冒犯。”
【示例】《清史稿·圣祖本紀》:“軍興以來,將士披堅執銳,盛暑祁寒,備極勞苦。”
【第12句】:盛衰相乘[shèng shuāi xiāng chéng]
【解釋】乘:乘除之縮略,本指乘法和除法,比喻消長。人事的興盛和衰微互相消長。
【出處】宋·辛棄疾《論荊襄上流為東南重地》:“以古準今,盛衰相乘,物理變化,圣人處之,豈非粟粟危懼,不敢自暇之時乎?”
【第13句】:盛筵易散[shèng yàn yì sàn]
【解釋】盛大的宴會容易散席。比喻良辰美景不會長存,容易消失。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示例】少年歡樂事,鸞笙鳳管,曲罷宵分。怪盛筵易散,青髩難存。 ——清·王嗣槐《滿庭芳》詞
【第14句】:盛德遺范[shèng dé yí fàn]
【解釋】指先人的美德懿范。
【出處】《新唐書·韋陟傳》:“宋璟見陟嘆曰:'盛德遺范,盡在是矣。’”
【第15句】:盛德不泯[shèng dé bù mǐn]
【解釋】盛大的德行永遠不會泯滅。指大德者永世受人崇敬。
【出處】南朝·宋·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
【第16句】:盛食厲兵[shèng shí lì bīng]
【解釋】吃飽飯,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戰斗準備。
【出處】《商君書·兵守》:“壯男之軍,使勵食厲兵,陳而待敵。”
【第17句】:盛必慮衰[shèng bì lǜ shuāi]
【解釋】興盛之時必須考慮衰微之時。
【出處】漢·耿育《上書言便宜因冤訟陳湯》:“且安不忘危,盛必慮衰。今國家素無文帝累年節儉富饒之畜,又無武帝薦延梟俊禽敵之臣,獨有一陳湯耳。”
【第18句】:盛年不重來[shèng nián bù chóng lái]
【解釋】盛年:壯年;重:重新。指要珍惜壯年的大好時光。
【出處】晉·陶潛《雜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第19句】:盛名之下,其實難副[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解釋】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于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出處】《后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示例】可是闖王知兄虛名,推誠相待,獻策等又過為吹噓。古人云:“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第20句】:盛況空前[shèng kuàng kōng qián]
【解釋】形容熱鬧至極。
【出處】今日在廣場上有數萬人參加國慶游行,真是~。
【示例】我們村這次大比賽真是盛況空前
【第21句】:盛行一時[shèng xíng yī shí]
【解釋】盛:興旺、興盛。形容一時特別興盛或流行。
【出處】明·歸有光《滄浪亭記》:“極一時之盛。”
【示例】劉氏名弗耀于遠,而其說盛行一時。 ——清·方東樹《劉悌堂詩集序》
【第22句】:盛名難副[shèng míng nán fù]
【解釋】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于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出處】《后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示例】外國的東西并不是都好,就是那些稱之為好的東西中,也有些是盛名難副。
【第23句】:盛行于世[shèng xíng yú shì]
【解釋】盛:廣泛。在社會上特別流行。
【出處】唐·釋惠能《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八》:“后著《正道歌》,盛行于世。”
【示例】然韓、柳、曾、王之全集,自李漢、劉禹錫、趙汝礪、危素之所編次,皆已傳刻,至今盛行于世。 ——明·李紹《重刊蘇文忠公全集序》
【第24句】:盛德若愚[shèng dé ruò yú]
【解釋】盛德:極高的品德;愚:愚笨。形容品德高尚的人謙遜樸實,外表看來好像愚笨的樣子。
【出處】《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其容貌謙退有若愚魯之人然。”
【示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也。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一
【第25句】:盛氣凌人[shèng qì líng rén]
【解釋】盛氣:驕橫的氣焰;凌:欺凌。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出處】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五·教人》:“不得盛氣凌人,自取恥辱。”
【示例】共產黨員決不可自以為是,盛氣凌人,以為自己是什么都好,別人是什么都不好。 ——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
【第26句】:盛氣臨人[shèng qì lín rén]
【解釋】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亦作“盛氣凌人”。
【出處】宋·樓鑰《敷文閣學士宣奉大夫汪公行狀》:“時戶部待郎李公椿年建議行經界,選公為龍游縣覆實官,約束嚴峻,已量之田隱藏畝步,不以多寡率至黥配,盛氣臨人,無敢忤者。”
【第27句】:盛名之下,其實難符[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解釋】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于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出處】《后漢書·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第28句】:盛衰榮辱[shèng shuāi róng rǔ]
【解釋】興盛、衰敗、榮耀、恥辱。指人事變化發展的各種情況。
【出處】《周易·雜卦》:“損、益,盛衰之始也。”《周易·系辭上》:“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示例】雖盛衰榮辱,所遇難齊,而道德文章,俱垂不朽。(明·方孝孺《文會疏》)
【第29句】:盛筵難再[shèng yàn nán zài]
【解釋】筵:酒席。盛大的宴會難再遇到。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示例】知道明年,重逢此日,萍蹤飄轉在誰邊?多應向,山程水驛,茸帽控絲鞭。花知識,盛筵難再,也合潸然。 ——清·曹直《多麗·桂花下作》
【第30句】:盛衰興廢[shèng shuāi xīng fèi]
【解釋】盛:興盛;衰:衰敗;興:興旺;廢:廢棄。指人與事變化發展的各種情況。
【出處】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文》:“嗚呼!盛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
【示例】人都會有盛衰興廢的時候,猶如生老病死一樣。
【第31句】:盛情難卻[shèng qíng nán què]
【解釋】濃厚的情意難以推辭。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為了盛情難卻,王有齡跟著去了。”
【示例】朋友們再三要為我餞行,因盛情難卻,我只好接受了。
“盛”結尾的成語
【第1句】:重熙累盛[chóng xī lěi shèng]
【解釋】形容累世圣明有德,天下升平昌盛。同“重熙累洽”。
【出處】《舊唐書·禮儀志六》:“國家系本仙宗,業承圣祖,重熙累盛,既錫無疆之休,合享登神,思弘不易之典。”
【第2句】:年少氣盛[nián shào qì shèng]
【解釋】指年紀輕,氣勢旺盛。
【出處】南朝·梁·蕭統《文選·書中》:“仁君年壯氣盛,緒信所嬖,既懼患至,兼懷忿恨,不能復遠度孤心,近慮事勢,遂赍見薄之決計,秉翻然之成議。”
【示例】每次軍功保案都有他的分,年未三十就做到直隸臬司,但年少氣盛,不知怎么得罪了言官,奏劾他“不堪方面”。 ——高陽《慈禧全傳》四十八
【第3句】:年輕氣盛[nián qīng qì shèng]
【解釋】年紀小,不懂得為人處世,喜歡爭強好勝。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3章:“盡管一般情況下他都老成持重,但有時也有年輕氣盛的一面。”
【第4句】:運旺時盛[yùn wàng shí shèng]
【解釋】時運旺盛。指運道很好。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我說你們放了他回去走走罷,你們斷不依我的話,如今只等他請出個運旺時盛的人來才罷。”
【第5句】:蒸蒸日盛[zhēng zhēng rì shèng]
【解釋】蒸蒸:上升、興盛的樣子。一天比一天上升發展。形容事業一天天向上發展。同“蒸蒸日上”。
【出處】清·秋瑾《〈中國女報〉發刊辭》:“自茲以后,行見東瀛留學界,蒸蒸日盛矣。”
【第6句】:血氣方盛[xuè qì fāng shèng]
【解釋】血氣: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終傳》:“黃門郎年幼,血氣方盛,既無長君退讓之風,而要結輕狡無行之客。”
【第7句】:心浮氣盛[xīn fú qì shèng]
【解釋】形容人性情浮躁,態度傲慢。
【出處】孫犁《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好在還沒惹出什么大禍,我后來就不敢再這樣心浮氣盛了。”
【示例】心浮氣盛的人是干不好事的。
【第8句】:躬逢其盛[gōng féng qí shèng]
【解釋】親身經歷那種盛況。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示例】妹子素日雖有好茶之癖,可惜前者未得躬逢其盛,至今猶覺耿耿。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
【第9句】:春秋鼎盛[chūn qiū dǐng shèng]
【解釋】春秋:指年齡;鼎盛:正當旺盛之時。比喻正當壯年。
【出處】漢·賈誼《新書·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德澤有加焉。”
【示例】及入宮庭,見王春秋鼎盛,妾非敢怨王,但自嘆生不及時耳!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
【第10句】:黨堅勢盛[dǎng jiān shì shèng]
【解釋】指團結緊、勢力盛大。
【第11句】:人煙阜盛[rén yān fù shèng]
【解釋】阜:大,盛。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自上了轎,進入城中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與別處不同。”
【示例】稻田盡頭的平原上出現了一座人煙阜盛、樓廈密集的大城市。 ——王朔《玩得就是心跳》二十
【第12句】:恭逢其盛[gōng féng qí shèng]
【解釋】恭:恭敬;逢:遇到;盛:盛況,盛會。敬逢這一盛況或盛會。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餞別序》:“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明·許三階《節俠記·二十五·誣激》:“這是卿等調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示例】可惜今年殿試都不能恭逢其盛,愚姐妹向來并未用功,今年不去,倒是借此藏拙。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五回
【第13句】:日增月盛[rì zēng yuè shèng]
【解釋】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興盛。
【出處】清·王韜《甕牖馀談·西國印書考》:“明崇禎時,麻蔭朱實立第一印書局,印器從英運至,其后日增月盛。”
【示例】日本近來著東洋史者,日增月盛,實則中國史之異名耳。 ——梁啟超《中國史敘論》第二節
【第14句】:日新月盛[rì xīn yuè shèng]
【解釋】每天每月都有變化、增加。形容不斷發展。
【出處】宋·朱熹《〈中庸章句〉序》:“而異端之說,日新月盛。”
【示例】天地之生才無窮,而文章之變,日新月盛,有非古人所能限者,此亦以見斯文之廣大。 ——清·郭嵩燾《〈古微堂詩集〉序》
【第15句】:年壯氣盛[nián zhuàng qì shèng]
【解釋】指年紀輕,氣勢旺盛。
【出處】南朝·梁·蕭統《文選·書中》:“仁君年壯氣盛,緒信所嬖,既懼患至,兼懷忿恨,不能復遠度孤心,近慮事勢,遂赍見薄之決計,秉翻然之成議。”
【示例】年壯氣盛,事方迢遞。所可知者,期以勿替。 ——宋·陳亮《祭俞德載知縣文》
【第16句】:繁榮昌盛[fán róng chāng shèng]
【解釋】繁榮:興旺發達;昌盛:興旺。指國家興旺發達,欣欣向榮。
【出處】毛澤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為什么不能在勝利以后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呢?”
【示例】中國現在越來越繁榮昌盛了。
“盛”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休明盛世[xiū míng shèng shì]
【解釋】休明:美好,清平;盛:興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興盛時代。
【出處】晉·潘岳《西征賦》:“當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質。”
【第2句】:氣盛言宜[qì shèng yán yí]
【解釋】氣:文章的氣勢;言:語言;宜:合適。文章氣勢宏大而語言適宜。
【出處】唐·韓愈《答李翊書》:“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皆宜。”
【示例】乃貌若相合,心實相離,口血未干,私爭已啟,徒賴一氣盛言宜之曹操,亦何能濟? ——蔡東蕃《后漢演義》第六十七回
【第3句】:太平盛世[tài píng shèng shì]
【解釋】安定、興盛的時代。
【出處】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章楓山封事》:“余謂太平盛世,元夕張燈,不為過侈。”
【示例】復古的,避難的,無智愚賢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了。 ——魯迅《墳·燈下漫筆》
【第4句】:物盛則衰[wù shèng zé shuāi]
【解釋】指事物繁盛以后則將衰萎。
【出處】《史記·田叔列傳》:“夫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也。”
【示例】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83卷:“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極悲來,物盛則衰。”
【第5句】:憂盛危明[yōu shèng wēi míng]
【解釋】猶言居安思危。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出處】明·陳繼儒《讀書鏡》第二卷:“夫憂盛危明,辟邪鎮惡,此皆臣子一念忠義所發,誠不可已。”
【示例】《清史稿·仁宗紀》:“辛亥,詔曰:'凡我君臣,當以憂盛危明之心,不為茍且便安之計。’”
【第6句】:本盛末榮[běn shèng mò róng]
【解釋】樹根發達,枝葉才能繁盛。比喻對待事物要著重于根本。
【出處】漢·班固《泗水亭碑銘》:“源清流潔,本盛末榮。”
【第7句】:馬革盛尸[mǎ gé shèng shī]
【解釋】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同“馬革裹尸”。
【出處】金·何宏中《述懷》詩:“馬革盛尸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
【第8句】:豐容盛鬋[fēng róng shèng jiàn]
【解釋】容:容貌;鬋:下垂的鬢發,也泛指頭發。豐潤的容貌,濃密且長的頭發。形容女子的健美。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一回:“后一個是豐容盛鬋,濃眉大眼。”
【示例】可巧馮國璋在京,有時至總統府中,晤商要公,偶見一豐容盛鬋的周女士,不覺嘖嘖嘆羨。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七回
【第9句】:年盛氣強[nián shèng qì qiáng]
【解釋】指年紀輕,氣勢旺盛。
【出處】宋·魏了翁《鶴山文集·番易王養正雙巖集序》:“世之以才觀口筆競相夸詡者,未嘗乏人,年盛氣強,位亨志得,則挾其天資之美,以自冗于文墨議論間。”
【第10句】:豐功盛烈[fēng gōng shèng liè]
【解釋】猶言豐功偉績。巨大隆盛的功業。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示例】……跡其豐功盛烈紀載于是編者,未易以窮日睹記,然掇其大者,不出乎此二言而已。 ——明·洪富《重刻〈金蛇粹編〉后序》
【第11句】:水盛勝火[shuǐ shèng shèng huǒ]
【解釋】盛:強烈。水勢盛大定能戰勝火勢。比喻善良終究能戰勝邪惡。
【出處】漢·王充《論衡·命義》:“遭逢之禍大,命善祿盛不能卻也。譬猶水火相更也,水盛勝火,火盛勝水。”
【第12句】:云霧之盛,頃刻而訖[yún wù zhī shèng,qīng kè ér qì]
【解釋】盛:大;頃刻:一會兒;訖:完結。云霧再大,一會兒就消失干凈。比喻某種勢力不會長久。
【出處】漢·魏朗《魏子》:“云霧之盛,頃刻而訖;暴雨之盛,不過終日。”
【第13句】:畫瓶盛糞[huà píng chéng fèn]
【解釋】佛教用語,比喻人身是幻相,是諸多苦難的集合。
【出處】《菩薩處胎經》卷一:“九苦為關鍵,如畫瓶盛糞。”
【第14句】:隆情盛意[lóng qíng shèng yì]
【解釋】隆、盛:深厚。深厚的情意。
【第15句】:不朽之盛事[bù xiǔ zhī shèng shì]
【解釋】不朽:永不磨滅。永不磨滅的事業。
【出處】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第16句】:過盛必衰[guò shèng bì shuāi]
【解釋】過分的興盛必定會向衰敗轉化。
【出處】宋·辛棄疾《論荊襄上流為東南重地》:“厥今夷狄,物伙地大,德不足,力有余,過盛必衰,一失其御,必將豪杰并起,四分五裂。”
【第17句】:拳拳盛意[quán quán shèng yì]
【解釋】拳拳:懇切、忠誠的樣子。發自內心的真誠而深厚的情誼。
【出處】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厄》:“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示例】請不要辜負她的拳拳盛意。
【第18句】:久負盛名[jiǔ fù shèng míng]
【解釋】負:承受,承擔,引申為享有。長時期地享有好的名聲。
【示例】桂林山水久負盛名。
【第19句】:躬逢盛事[gōng féng shèng shì]
【解釋】躬:親自;逢:遇;盛:盛會。親身經歷那種盛況。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示例】躬逢盛事,豈可當面錯過。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
【第20句】:囊里盛錐[náng lǐ shèng zhuī]
【解釋】指讓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表現自己。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示例】問了三聲道,有好男子跟的孫孔目哥哥往泰安神州燒香去,你正是囊里盛錐,尖者自出,我便道我敢去。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折
【第21句】:承平盛世[chéng píng shèng shì]
【解釋】承平:太平。太平、興盛的時代。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資數鉅萬。”
【示例】我們都希望有承平盛世的局面。
【第22句】:素負盛名[sù fù shèng míng]
【解釋】素:一向;負: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歷來享有很高的名望。
【第23句】:祲威盛容[lóng wēi shèng róng]
【解釋】莊重的聲威和盛大的儀容。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固傳》:“鳳蓋颯灑,和鸞玲瓏。天官景從,祲威盛容。”
【示例】我龍受之,祲威盛容。 ——《宋史·樂志》
【第24句】:金碗盛狗矢[jīn wǎn chéng gǒu shǐ]
【解釋】狗矢:狗屎。指小人位居高位。比喻地位與品德不相稱。
【出處】《新五代史·孫晟傳》:“與馮延巳屏為昪相,晟輕延巳為人,常曰:'金碗玉杯而盛狗矢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