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河”的成語大全(184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河東獅子、被山帶河、臨河欲魚等含“河”的成語184個,其中“河”開頭的47個,“河”結尾的65個,“河”在中間的72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河”開頭的成語
【第1句】:河東獅子[hé dōng shī zi]
【解釋】舊指妒悍的婦女。
【出處】明·梅鼎祚《玉合記·砥節(jié)》:“吼動河東獅子,驚回海底鷗兒?!?/p>
【示例】倘入侯門,河東獅子,雖不逞威;三五小星,也須生妒。 ——《西湖佳話·西泠韻跡》
【第2句】:河漢吾言[hé hàn wú yán]
【解釋】河漢:銀河,比喻言論虛夸迂闊,不著邊際;斯:這。把這話看作不實的言論,不重視。
【出處】清·蔣湘南《與田叔子論古文第二書》:“足下上觀千古,博觀而約取之,當不河漢吾言?!?/p>
【第3句】:河清難俟[hé qīng nán sì]
【解釋】俟:等待。很難等到黃河水清。比喻時間太長,難以等待。
【出處】《左傳·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示例】不佞粗中坦率,全無彼此,冀望誠深,未知得如愿否也,景迫桑榆,河清難俟,奈何。 ——明·朱之瑜《答奧村庸禮書十二首》其一
【第4句】:河汾門下[hé fén mén xià]
【解釋】河:黃河。汾:汾水。用以比喻名師門下,人才濟濟或人才輩出。
【出處】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黃河、汾水之間設館教學,遠近來此求學者達一千余人,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溫大雅等都是他的門徒,而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時稱“河汾門下”。
【第5句】:河漢無極[hé hàn wú jí]
【解釋】河漢:銀河;極:盡頭,邊際。銀河廣闊,無邊無際。比喻言論荒誕不經(jīng),難以置信。亦比喻恩澤廣大,使人難以報答。
【出處】《莊子·逍遙游》:“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
【示例】循襟佩德,撫事知恩,山岳有輕,河漢無極。 ——唐·王勃《上皇甫常伯啟》
【第6句】:河魚之疾[hé yú zhī jí]
【解釋】河魚:腹疾的隱稱,因魚腐爛是從腹中開始而得名。指腹瀉。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示例】到韶累月,疲于人事,又苦河魚之疾,少留調(diào)理乃行,益遠,愈增瞻系也。 ——宋·蘇軾《與馮祖仁書三首》
【第7句】:河伯為患[hé bó wéi huàn]
【解釋】指歪門邪惡的風氣。
【示例】我省河伯為患,災情十分嚴重。
【第8句】:河涸海干[hé hé hǎi qián]
【解釋】河流干涸,大??萁摺1扔鞲F盡、徹底,不留余地。
【出處】《三峽五義》第五五回:“誰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說菜是剩下的,酒是渾的,壇子也摔了,盤子碗也砸了,還罵了個河涸海干。”
【第9句】:河溓海晏[hé lián hǎi yàn]
【解釋】猶言河清海晏。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唐·陳集源《龍龕道場銘序》:“地平天成,河溓海晏。”
【第10句】:河水不洗船[hé shuǐ bù xǐ chuán]
【解釋】比喻不相干或相安無事。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是一片本心,特地來報信,我也只愿得無事,落得“河水不洗船”。”
【第11句】:河漢江淮[hé hàn jiāng huái]
【解釋】黃河、漢水、長江與淮河的合稱。比喻胸懷寬廣。
【出處】明·黃叔初《端正好·壽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準繩規(guī)矩,養(yǎng)成的河漢江淮?!?/p>
【第12句】:河清海晏[hé qīng hǎi yàn]
【解釋】河:黃河;晏:平靜。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唐·鄭錫《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p>
【示例】誠所謂河清海晏,太平之世界也。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回
【第13句】:河東獅子吼[hé dōng shī zi hǒu]
【解釋】比喻妒悍的妻子發(fā)怒,并借以嘲笑懼內(nèi)的人。
【出處】宋·洪邁《容齋三筆·陳季?!罚骸瓣悜V字季常……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賓客,喜畜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東坡有詩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p>
【示例】夫道本于剛,愛妻要有方。河東獅子吼 ,切莫膽驚慌。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夫道》
【第14句】:河山破碎[hé shān pò suì]
【解釋】河山:指國家的領土。比喻國家遭到外敵侵略,領土淪陷喪失。
【出處】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山河破碎風漂絮,身世浮沉雨打萍?!?/p>
【第15句】:河海不擇細流[hé hǎi bù zé xì liú]
【解釋】比喻不論大小,一律收容。
【出處】《史記·李斯列傳》:“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p>
【第16句】:河目海口[hé mù hǎi kǒu]
【解釋】河目:形狀像河一樣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長;??冢合翊蠛R粯拥淖?,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出處】《孔子家語·困誓》:“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獨立于東郭門外。或人謂子貢日:'東門外有一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孝經(jīng)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澤?!?/p>
【示例】大人的根器厚的很,天庭開闊,地角也稱的過。況且河目???,是人間有一無二的相。 ——清·嘿生《玉佛緣》第二回
【第17句】:河東三篋[hé dōng sān qiè]
【解釋】指亡失的書籍。
【出處】語出《漢書·張安世傳》:“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后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p>
【示例】及梓成,果大行于時,寶愛之者,比于吉光片羽,莫不思復得河東三篋,以睹其全焉。 ——清·宋犖《〈唐百家詩選〉序一》
【第18句】:河門??赱hé mén hǎi kǒu]
【解釋】比喻說大話。
【出處】元·無名氏《午時牌》第二折:“你忒河門??冢灰覓玫?,我不道的揀好的去哩?!?/p>
【第19句】:河東獅吼[hé dōng shī hǒu]
【解釋】比喻悍妒的妻子對丈夫大吵大鬧。
【出處】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吩姡骸褒埱鹁邮恳嗫蓱z,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p>
【示例】少不得太太面前還要趨奉趨奉,防是河東獅吼起來,要不太平。 ——清·彭養(yǎng)鷗《黑籍冤魂》第二十二回
【第20句】:河同水密[hé tóng shuǐ mì]
【解釋】比喻彼此關系密切。
【出處】《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邵氏故意欲責秀姑,卻教秀姑引得貴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瞞?!?/p>
【第21句】:河魚腹疾[hé yú fù jí]
【解釋】河魚:腹疾的隱稱,因魚腐爛是從腹中開始而得名。指腹瀉。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示例】……申叔展河魚腹疾之嘆,若罹霜露之疾,當由生靈有限,此數(shù)子者,病鬼之為也。 ——明·趙弼《疥鬼對》
【第22句】:河魚天雁[hé yú tiān yàn]
【解釋】古傳魚雁都能傳遞書信,后即以之借指傳送書信者。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回:“意馬心猿縈夢寐,河魚天雁托音書?!?/p>
【第23句】:河斜月落[hé xié yuè luò]
【解釋】表示夜將盡。同“河傾月落”。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偷曲》:“你看河斜月落,斗轉參橫,不免回去罷?!?/p>
【第24句】:河落海干[hé luò hǎi gān]
【解釋】比喻一點不剩。同“河涸海干”。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這會子你怕花錢,挑唆他們來鬧我,我樂得去吃個河落海干,我還不知道呢!”
【示例】你們就弄了這些吃的,我樂得吃個河落海干睡覺。 ——《兒女英雄傳》第一回
【第25句】:河潤澤及[hé rùn zé jí]
【解釋】河潤:如同河流浸潤土地那樣;澤:恩澤,恩惠。能將恩惠施與眾人,使都能得到好處和利益。
【出處】《列子·列御寇》:“河潤九里,澤及三族。”
【第26句】:河山帶礪[hé shān dài lì]
【解釋】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出處】《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p>
【示例】功載鼎彝,名藏王府,子孫代代,為國勛臣,河山帶礪,傳祚無絕。 ——唐·陸贄《唐德宗皇帝賜李納田悅王武俟鐵券文》
【第27句】:河清三日[hé qīng sān rì]
【解釋】為升平祥瑞的預兆。
【出處】《易緯乾鑿度》卷下:“天之將降嘉瑞應,河水清三日?!泵鳌埦诱冻刑齑笾炯o贊·龍飛紀》:“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黃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p>
【示例】逾年辛酉,欽天監(jiān)奏日月合壁,五星連珠……豫河監(jiān)督奏河清三日。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七回
【第28句】:河水不犯井水[hé shuǐ bù fàn jǐng shuǐ]
【解釋】比喻互不干犯。
【出處】魯迅《從<春秋>與<自由談>說起》:“而另一方面周瘦鵑在自己編的<春秋>內(nèi)說各種副刊有各種副刊的特性,作河水不犯井水之論。”
【示例】錢鐘書《圍城》:“這時候他知道鴻漸跟自己河水不犯井水,態(tài)度輕松了許多,嗓子已恢復平日的響朗。”
【第29句】:河溓海夷[hé lián hǎi yí]
【解釋】猶言河清海晏。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宋書·禮志三》:“故精緯上靈,動殖下端,諸侯軌道,河溓海夷?!?/p>
【第30句】:河沙世界[hé shā shì jiè]
【解釋】指多如恒河沙數(shù)的佛世界。
【出處】語出《金剛經(jīng)·一體同觀分》:“是諸恒河所有沙數(shù),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南漢·張瀛《贈琴棋僧歌》:“河沙世界盡空空,一存寒灰冷燈畔。”
【示例】南漢·張嬴《贈琴棋僧歌》:“河沙世界盡空空,一寸寒灰冷燈畔?!?/p>
【第31句】:河傾月落[hé qīng yuè luò]
【解釋】表示夜將盡。
【出處】元·陳樵《月放過賦》:“河傾月落,馀歡未歇。”
【第32句】:河不出圖[hé bù chū tú]
【解釋】河:指黃河。黃河當中沒有出現(xiàn)河圖。古代相傳每當圣明之世時,黃河便出現(xiàn)河圖。因此黃河不出河圖則不是圣明之世。指時當亂世。
【出處】《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自傷卑賤,不能致也。”
【第33句】:河清云慶[hé qīng yún qìng]
【解釋】黃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為太平祥瑞的象征。
【出處】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龍飛紀》:“河清云慶,祥光燭天。”
【第34句】:河清社鳴[hé qīng shè míng]
【解釋】為太平祥瑞的象征。
【出處】《文選·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鳴而圣人出。”劉良注:“里社,神祠也?!?/p>
【示例】河清社鳴,千載啟興王之道;天長地久,萬邦傾祝圣之心。 ——宋·王禹偁《繳連壽寧節(jié)功德疏表》
【第35句】:河清海竭[hé qīng hǎi jié]
【解釋】黃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難得遇到的事情。
【出處】《西京雜記》卷四引漢·枚乘《柳賦》:“小臣莫效于鴻毛,穿街鮮而嗽醪。雖復河清海竭,終無增景于邊撩。”
【第36句】:河漢斯言[hé hàn sī yán]
【解釋】河漢:銀河,此比喻言論夸張荒誕;斯:此。把這番話看作是虛夸不實的言論。比喻大而無當,不可置信的話。
【出處】《莊子·逍遙游》:“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p>
【示例】如我將來,亦出一轍,性情同者,當不河漢斯言。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三
【第37句】:河清人壽[hé qīng rén shòu]
【解釋】古時傳說黃河水千年一清,因以之極言人之長壽。
【出處】清·顧貞觀《金縷曲·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詞之二:“但愿得、河清人壽。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后?!?/p>
【第38句】:河梁攜手[hé liáng xié shǒu]
【解釋】河梁:橋。指送別。
【出處】漢·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第39句】:河梁之誼[hé liáng zhì yí]
【解釋】河梁:橋,指送別之地。指送別時依依不舍的情誼。
【出處】漢·李陵《與蘇武》:“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腥穗y久留,各言長相思。”
【示例】匆匆言別,未及接杯酒不實之歡,并不得展河梁之誼,深以為愧! ——清·歸莊《與朱宗遠書》
【第40句】:河帶山礪[hé dài shān lì]
【解釋】河:黃河;帶:衣帶;山:泰山;礪:磨刀石。黃河像條衣帶,泰山像塊磨刀石。比喻經(jīng)歷的時間久遠。
【出處】北周·宇文道《庾信集序》:“河帶山礪,貽厥于后。”
【第41句】:河出伏流[hé chū fú liú]
【解釋】比喻潛在力量爆發(fā),其勢猛不可擋。
【出處】語出《淮南子·墜形訓》“河出積石”漢高誘注:“河源出昆侖,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導而通之,故出積石?!?/p>
【示例】周室之勢既微,其所余虛文儀式之陳言,不足以范圍一世之人心。遂有河出伏流,一瀉千里之概。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jié)
【第42句】:河決魚爛[hé jué yú làn]
【解釋】比喻事物壞到極點,不可收拾。
【出處】清·王夫之《讀通監(jiān)論·晉武帝》:“孰如近在汾晉之間,使我不軌之士民,教猱倀虎,河決魚爛于腹心乎?”
【示例】近代之文章,河決魚爛,敗壞而不可救者,凡以百年以來學問之繆種淫于世運,熏結于人心,襲習綸輪,醞釀發(fā)作,以至于此極也。 ——清·錢謙益《〈賴古堂文選〉序》
【第43句】:河山之德[hé shān zhī dé]
【解釋】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出處】《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标懙旅麽屛模骸啊俄n詩》云:德之美貌?!蓖跸戎t《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p>
【示例】敕:詩人之義,君之夫人有委蛇之行,河山之德,然后在尊位,備盛服,從其夫榮,可以為稱。 ——宋·曾鞏《左仆射門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妻鄭氏追封楚國夫人》
【第44句】:河漢予言[hé hàn yú yán]
【解釋】河漢:銀河,比喻言論虛夸迂闊,不著邊際。把這話看作不實的言論,不重視。
【出處】孫中山《心理建設》第六章:“倘革命黨當時不河漢予言,則后天民國之進行,亦如先天組黨之手續(xù),凡歸順之官吏,新進之國民,必當于民國為正心誠意之宣誓。”
【第45句】:河奔海聚[hé bēn hǎi jù]
【解釋】比喻思路開闊,文辭暢達。
【出處】元·劉壎《隱居通議·理學二》:“與朱文公往復辯論,每書輒傾竭浩蕩,河奔海聚?!?/p>
【第46句】:河清海宴[hé qīng hǎi yàn]
【解釋】比喻天下太平。同“河清海晏”。
【出處】明·張居正《擬唐回鶻率眾內(nèi)附賀表》:“垂衣而治,際河清海宴之期;乘鉞有虔,鼓雷厲風飛烈?!?/p>
【第47句】:河海清宴[hé hǎi qīng yàn]
【解釋】比喻天下太平。同“河清海晏”。
【出處】清·納蘭性德《金山歌》:“河海清宴,中外樂康?!?/p>
“河”結尾的成語
【第1句】:被山帶河[pī shān dài hé]
【解釋】靠著山,環(huán)著河。指形勢險要的地方。
【出處】《戰(zhàn)國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
【示例】秦地最勝,無如咸陽,被山帶河,金城千里。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
【第2句】:九江八河[jiǔ jiāng bā hé]
【解釋】泛指所有的江河。
【出處】《四游記·靈耀分龍會為明輔》:“卻說次日眾真君聚朝奏玉帝曰:'當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龍會,會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宮龍王赴會迎雨?!?/p>
【第3句】:口如懸河[kǒu rú xuán hé]
【解釋】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同“口若懸河”。
【出處】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泵鳌ゑT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示例】陳宮保倒著實和秋谷談了一回,見秋谷口如懸河的滔滔不絕,不由得心中暗暗稱奇。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六八回
【第4句】:摸著石頭過河[mō zhe shí tóu guò hé]
【解釋】比喻辦事謹慎,邊干邊摸索經(jīng)驗。
【示例】我們只有摸著石頭過河,謹慎從事。
【第5句】:邈若山河[miǎo ruò shān hé]
【解釋】形容遙遠得如隔山河。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p>
【示例】昔君夢奠之時,值余置在叢棘。獄戶咫尺,邈若山河,話言空存。 ——唐·陳子昂《祭韋府君文》
【第6句】:言類懸河[yán lèi xuán hé]
【解釋】形容能言善辯,說話滔滔不絕。
【出處】南朝·齊·王僧虔《誡子書》:“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
【第7句】:尸橫遍野,血流成河[shī héng biàn yě,xuè liú chéng hé]
【解釋】尸體到處橫著,鮮血流成了河。形容被殺的人極多。
【出處】隋·祖君彥《檄洛州文》:“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積怨?jié)M于山川,號哭動于天地。”
【示例】不料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第三十四回
【第8句】:涓涓不壅,終為江河[juān juān bù yōng,zhōng wéi jiāng hé]
【解釋】壅:堵塞。細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終將匯合成為大江大河。比喻對細小或剛剛萌芽的問題不加注意或糾正,就會釀成大的問題。
【出處】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wǎng)羅。”
【第9句】:百二山河[bǎi èr shān hé]
【解釋】百二:以二敵百。比喻山河險固之地。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馬?!?/p>
【示例】百二山河同敗絮,兩三親友各飄萍。 ——寧調(diào)元《清明憶亡友姚宏業(yè)》
【第10句】:口似懸河[kǒu sì xuán hé]
【解釋】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同“口若懸河”。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示例】從無心閑話里談到十三妹,果然引動了那老頭兒的滿肚皮牢騷,不必等人盤問,他早不禁不由口似懸河的講將起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
【第11句】:言若懸河[yán ruò xuán hé]
【解釋】形容能言善辯,說話滔滔不絕。同“言類懸河”。
【出處】《北史·裴蘊傳》:“蘊亦機辯,所論法理,言若懸河,或重或輕,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時人不能致詰?!眳⒁姟翱谌魬液印?。
【第12句】:口若懸河[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釋】若:好像;懸河:激流傾瀉。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碧啤ろn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
【示例】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賊,不由得不信。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第13句】:以指測河[yǐ zhǐ cè hé]
【解釋】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出處】《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p>
【第14句】:帶礪山河[dài lì shān hé]
【解釋】帶:衣帶;礪:磨刀石;山:泰山;河:黃河。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示例】朝廷當待以虞賓,統(tǒng)承禮物,帶礪山河位在諸王侯上。 ——《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
【第15句】:涓滴成河[juān dī chéng hé]
【解釋】涓滴:小水珠。一點一滴的水珠匯集起來就可以成為河流。形容積少成多。
【示例】涓滴成河,我們堅持節(jié)約,那將受益匪淺。
【第16句】:泥船渡河[ní chuán dù hé]
【解釋】坐泥土做的船過河。比喻非常危險。
【出處】《三慧經(jīng)》:“人在世間,譬如乘泥船渡河,當浮渡船且壞,人身如泥船不可久。”
【示例】你這樣做是泥船渡河——自身難保。
【第17句】:辨如懸河[biàn rú xuán hé]
【解釋】辨,通“辯”。猶言口若懸河。
【出處】金·王若虛《<道學發(fā)源>后序》:“故士有讀書萬卷,辨如懸河,而不免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p>
【第18句】:楚界漢河[chǔ jiè hàn hé]
【解釋】楚、漢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qū)之間的地界與河流。后常比喻戰(zhàn)爭的前線。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16回:“霎時間煙焰沖霄……仿佛槍林彈雨,依稀楚界漢河。”
【示例】我們要劃清楚楚界漢河。
【第19句】:挈泰山以超江河[qiè tài shā yǐ chāo jiāng hé]
【解釋】超:跨過;挈:用手提著。用手提著泰山跨過大江大河。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出處】《墨子·兼愛下》:“夫挈泰山以超江河,自古之及今,生民而來,未嘗有也?!?/p>
【第20句】:香象渡河[xiāng xiàng dù hé]
【解釋】佛教用語。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評論文字精辟透徹。
【出處】《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一:“如恒河水,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p>
【示例】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過,更無疑滯。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
【第21句】:水牛過河[shuǐ niú guò hé]
【解釋】指出露頭角,出頭露面。
【示例】這次她的演出算是水牛過河露頭角了。
【第22句】:長江大河[cháng jiāng dà hé]
【解釋】指長江和黃河。形容氣勢磅礴,奔騰不息。
【出處】宋·蘇洵《上歐陽內(nèi)翰書》:“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
【第23句】:談若懸河[tán ruò xuán hé]
【解釋】猶言口若懸河。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出處】《司勘集》:“加以談若懸河,識同藻鑒,車騎填門,履綦沓座,狎梵侶以玄深,結勝流而觴詠?!?/p>
【第24句】:一虎不河[yī hǔ bù hé]
【解釋】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后在元劇中比喻不顧一切。
【出處】《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薄墩撜Z·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p>
【第25句】:以一簣障江河[yǐ yī kuì zhàng jiāng hé]
【解釋】簣:盛土的筐。用一筐土去堵塞長江大河的泛濫。比喻所用力量微薄,無濟于事。
【出處】《漢書·何武等傳贊》:“何武、王嘉,區(qū)區(qū)以一簣障江河,用沒其身。”
【第26句】:倒峽瀉河[dǎo xiá xiè hé]
【解釋】比喻文筆酣暢,氣勢磅礴。
【出處】《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筆,拈在手中,便如龍飛鳳舞,落在紙上,便如倒峽瀉河,真有掃千軍萬馬之勢。”
【第27句】:百川灌河[bǎi chuān guàn hé]
【解釋】河:黃河。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黃河。比喻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出處】《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p>
【第28句】:揮劍成河[huī jīn chéng hé]
【解釋】將寶劍一揮,就變出一條河。形容法術高明,神通廣大,實力雄厚。
【出處】元·無名氏《龐掠四郡》第二折:“為上將者,揮劍成河,撒豆成兵。”
【第29句】:百二關河[bǎi èr guān hé]
【解釋】比喻山河險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出處】金·元好問《岐陽》詩之二:“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第30句】:氣蓋山河[qì gài shān hé]
【解釋】形容氣勢很盛,可以覆蓋山河。
【出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氣壓山河百二雄,元也波戎,將軍校統(tǒng)。宰臣每為頭兒又盡忠,文官每守正直,武將每建大功,到今日可也樂升平,好受用?!?/p>
【示例】怎當?shù)靡粋€是氣沖牛斗,一個是氣蓋山河。 ——清·李寶嘉《中國現(xiàn)在記》第六回
【第31句】:一簣障江河[yī kuì zhàng jiāng hé]
【解釋】簣:盛土的筐。用一筐土去堵塞長江大河的泛濫。比喻所用力量微薄,無濟于事。
【出處】《漢書·何武等傳贊》:“何武、王嘉,區(qū)區(qū)以一簣障江河,用沒其身?!?/p>
【示例】而臣欲以一簣障江河之流,可謂不自量已。 ——宋·高登《上淵圣皇帝》
【第32句】:不廢江河[bù fèi jiāng hé]
【解釋】贊揚作家或其著作流傳不朽。
【出處】唐·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p>
【示例】至以仆為'不廢江河’之喻,則不敢當;此自足下阿其所好耳,然得無為他人笑耶? ——清·姚瑩《復楊君論詩文書》
【第33句】:潰敵如決河[kuì dí rú jué hé]
【解釋】潰:散,亂。潰敗的敵人像河水沖決堤壩一樣。
【出處】唐·許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尊彼前茅,追奔若順海,乘茲破竹,潰敵如決河?!?/p>
【第34句】:邈以山河[miǎo yǐ shān hé]
【解釋】形容遙遠得如隔山河。同“邈若山河”。
【出處】清·譚嗣同《鄒硯銘敘》:“而斷金之誼,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
【第35句】:涉海鑿河[shè hǎi záo hé]
【解釋】渡過海去開河道。比喻事情無法成功。
【出處】《莊子·應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第36句】:偃鼠飲河[yǎn shǔ yǐn hé]
【解釋】比喻所需極有限。
【出處】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偃鼠飲河,不過滿腹?!?/p>
【示例】所謂偃鼠飲河,不過滿腹者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8回
【第37句】:負石赴河[fù shí fù hé]
【解釋】河:指黃河。背著石頭跳進黃河。比喻人以死明志。
【出處】《荀子·不茍》:“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p>
【第38句】:暴虎馮河[bào hǔ píng hé]
【解釋】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薄墩撜Z·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示例】俺張孔目怎還肯緣木求魚,魯齋郎他可敢暴虎馮河?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
【第39句】:鼴鼠飲河[yǎn shǔ yǐn hé]
【解釋】田鼠到河邊喝水,喝一些就飽了。比喻所需極有限。
【出處】《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p>
【示例】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鳥獸》
【第40句】:阻山帶河[zǔ shān dài hé]
【解釋】靠山環(huán)河。指形勢險要。
【出處】《漢書·項籍傳》:“秦民失望。于是韓生說羽曰:'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肥饒,可都以伯。’”
【第41句】:礪山帶河[lì shān dài hé]
【解釋】礪:磨刀石;山:泰山;帶:衣帶;河:黃河。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出處】《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p>
【示例】乃者袁逆世凱,謀叛民國,復興帝制,黃屋大纛,遽興非分之思,礪山帶河,無復未寒之約。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八回
【第42句】:鼷鼠飲河[xī shǔ yǐn hé]
【解釋】比喻欲望有限。
【出處】清·劉文培《南山虎》:“驅爾如爾首俯,羊鼷鼠飲河只滿腹?!?/p>
【示例】清·劉文培《南山虎》:“驅爾如羊爾首俯,鼷鼠飲河只滿腹。”
【第43句】:半壁山河[bàn bì shān hé]
【解釋】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處】李光《集詩述感》:“半壁山河話戰(zhàn)爭,布衣空負魯連名。”
【示例】從此,革命的烈焰,迅速蔓延開去,不公燃遍了祖國半壁山河,而且轉戰(zhàn)大江南北約二十年之久。 ——《<太平天國故事歌謠選>前言》
【第44句】:表里山河[biǎo lǐ shān hé]
【解釋】表里:即內(nèi)外。外有大河,內(nèi)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zhàn)也。戰(zhàn)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p>
【示例】重門杰觀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宋·陳師道《和寇十一晚登白門》
【第45句】:流血成河[liú xuè chéng hé]
【解釋】鮮血流成了河。形容被殺的人極多。
【出處】隋·祖君彥《檄洛州文》:“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積怨?jié)M于山川,號哭動于天地。”《舊唐書·李密傳》:“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積怨?jié)M于山川,號哭動于天地?!?/p>
【示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1回:“紛紛撞擊,殺人如麻,流血成河?!?/p>
【第46句】:順口開河[shùn kǒu kāi hé]
【解釋】猶言信口開河。不假深思,不負責任地隨口亂說。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回:“我原來是私訪,為何順口開河?好不是東西!快些走罷?!?/p>
【示例】吃了我的糖,到天上多說幾句好話,別不三不四地順口開河,瞎扯! ——老舍《正紅旗下》一
【第47句】:血流成河[xuè liú chéng hé]
【解釋】形容被殺的人極多。
【出處】《舊唐書·李密傳》:“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積怨?jié)M于山川,號哭動于天地?!?/p>
【示例】須臾血流成河,頃刻尸如山積。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九回
【第48句】:三獸渡河[sān shòu dù hé]
【解釋】佛教以兔、馬、象三獸渡河入水之深淺,喻小、中、大三乘證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出處】《優(yōu)婆塞戒經(jīng)·三種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緣河也。聲聞渡時,猶如彼兔;緣覺渡時,猶如彼馬;如來渡時,猶如香象,是故如來得名為佛。”
【第49句】:氣壯山河[qì zhuàng shān hé]
【解釋】氣:氣概;壯:使壯麗;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
【出處】唐·張說《孔補闕集市》:“族高辰象,氣壯河山,神作銅鉤,天開金印?!?/p>
【示例】又聽到了你的樸樸實實、氣壯山河的言談了。 ——梁信《從奴隸到將軍》上集第四章
【第50句】:滴水成河[dī shuǐ chéng hé]
【解釋】比喻積少成多。
【出處】周立波《山鄉(xiāng)世變》上一:“幾年過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幾塊花邊了。”
【第51句】:掏沙壅河[tāo shā yōng hé]
【解釋】壅:堆塞。比喻不毫無用處。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救邊》:“不一命大將以掃丑虜而州郡稍稍肖役,連連不已。若排糠障風,掏沙壅河?!?/p>
【第52句】:后海先河[hòu hǎi xiān hé]
【解釋】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出處】語出《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p>
【示例】及乎年齒漸大,聞見益增,始知后海先河,為山覆簣,而炳燭之光,桑榆之效,亦已晚矣。 ——清·顧炎武《與陸桴亭札》
【第53句】:三豕渡河[sān shǐ dù hé]
【解釋】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三豕:應為“己亥”。同“三豕涉河”。
【出處】《呂氏春秋·察傳》:“子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酉脑唬?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劣跁x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薄犊鬃蛹艺Z·七十二弟子解》作“三豕渡河”。
【示例】書有轉誤,三豕渡河之類也。 ——漢·蔡邕《月令問答》
【第54句】:揮涕增河[huī tì zēng hé]
【解釋】抹下來的眼淚可以增添河水的分量。比喻行為對個人有損而對國家也無所補益。
【出處】三國·魏·曹植《諫取諸國士息表》:“愚誠以揮涕增河,鼷鼠飲海,于朝萬無損益,于臣家計甚有廢損?!?/p>
【第55句】:痛抱西河[tòng bào xī hé]
【解釋】比喻喪子之痛。
【出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第56句】:大好山河[dà hǎo shān hé]
【解釋】山河:指國土。無限美好的祖國國土。
【出處】曹靖華《安得一飲貢河水,九泉長眠愿亦足!》:“云山萬里,遙望祖國的大好山河,被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的黑天幕遮得連一絲微光也不透?!?/p>
【第57句】:辨若懸河[biàn ruò xuán hé]
【解釋】辨,通“辯”。猶言口若懸河。
【出處】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吾見一人焉,辨若懸河,藻若春工;含吐鄒枚,方駕陸謝?!?/p>
【第58句】:氣壓山河[qì yā shān hé]
【解釋】形容氣勢極盛,可以壓倒山河。
【出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氣壓山河百二雄,元也波戎,將軍校統(tǒng),宰臣每為頭兒又盡忠?!?/p>
【第59句】:氣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解釋】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p>
【示例】這號人,在困難中不是低頭嘆息,而是奮發(fā)圖強,壯志凌云,氣吞山河。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第60句】:抱痛西河[bào tò xī hé]
【解釋】痛:哀痛;西河:古地名,戰(zhàn)國魏地。原指指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喪子而哭瞎眼睛的事。后泛指死了兒子而極其頭痛。
【出處】典出《史記·仲尼弟子傳·卜商傳》:“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p>
【第61句】:礪岳盟河[lì yuè méng hé]
【解釋】比喻封爵與國共存,傳之無窮。同“礪帶河山”。
【出處】宋·王禹偁《右衛(wèi)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夷兇戡難,爾既立于殊庸;礪岳盟河,予豈忘于豐報。”
【第62句】:三豕涉河[sān shǐ shè hé]
【解釋】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
【出處】戰(zhàn)國·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察傳》:“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p>
【示例】請不要犯三豕涉河的錯誤。
【第63句】:錦繡山河[jǐn xiù shān hé]
【解釋】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鮮艷的絲織品一樣。形容美好的國土。
【出處】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p>
【示例】王侯第宅蒼茫外,錦繡山河感慨中。 ——元·戴良《秋興五首(其二)》
【第64句】:信口開河[xìn kǒu kāi hé]
【解釋】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p>
【示例】村老老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九回
【第65句】:擔雪填河[dān xuě tián hé]
【解釋】挑雪去填塞河。比喻徒勞無功。
【出處】《全元散曲·普天樂·嘲風情》:“姐姐每鉆冰取火,婆婆每指山賣磨,哥哥每擔雪填河?!?/p>
“河”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臨河欲魚[lín hé yù yú]
【解釋】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同“臨河羨魚”。
【出處】《文子·上德》:“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織網(wǎng)?!?/p>
【第2句】:俟河之清,人壽幾何[sì hé zhī qīng,rén shòu jǐ hé]
【解釋】俟:等待。人的壽命很短,等待黃河變清是不可能的。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實現(xiàn)。
【出處】《左傳·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第3句】:過河拆橋[guò hé chāi qiáo]
【解釋】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后,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三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p>
【示例】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過河拆橋,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不平。 ——老舍《駱駝祥子》十四
【第4句】:井水不犯河水[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
【解釋】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沖了他?”
【示例】井水不犯河水,怎的開發(fā)他的先生?況且素無仇冤,你該怎的?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六回
【第5句】:懸河注火[xuán hé zhù huǒ]
【解釋】指以河水傾瀉于火。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
【出處】《梁書·武帝紀上》:“況擁數(shù)州之兵以誅群豎,懸河注火,奚有不滅?”
【第6句】:百二河山[bǎi èr hé shān]
【解釋】百二:以二敵百。指山河險固,可以二敵百。后指國力強盛,邊防穩(wěn)固的國家。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懸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p>
【示例】護百二河山,掌七十四司。 ——元·鄭廷玉《看錢奴》第四折
【第7句】:半壁河山[bàn bì hé shān]
【解釋】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處】清·鈕琇《觚?!せ⒘周姞I唱和》:“昊《懷古》四首《詠岳忠武》云:'將軍野戰(zhàn)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撐?!?/p>
【示例】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 ——陳毅《三十五歲生日寄懷》詩
【第8句】:高山低頭,河水讓路[gāo shān dī tóu,hé shuǐ ràng lù]
【解釋】比喻人民群眾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無窮力量。
【出處】鄧拓《英雄的路》:“人們常說的'高山低頭,河水讓路’的奇跡,在寶成路上真正實現(xiàn)了。”
【第9句】:先河后海[xiān hé hòu hǎi]
【解釋】先祭河神,后祭海神。比喻治學要弄清源流。
【出處】《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p>
【示例】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九卷:“非先河后海之義,宜增入者?!?/p>
【第10句】:過河卒子[guò hé zú zǐ]
【解釋】象棋規(guī)則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過了河之后可以橫著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進,不能后退。
【出處】張友鸞《秦淮粉墨圖》第62回:“這是'做了過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的時候呀!”
【示例】他覺得自己成了過河卒子,沒有退路。
【第11句】:日月經(jīng)天,河海帶地[rì yuè jīng tiān,hé hǎi dài dì]
【解釋】經(jīng):經(jīng)過。太陽和月亮每天經(jīng)過天空,江河永遠流經(jīng)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偉大。
【出處】《后漢書·桓譚馮衍傳》:“其事昭昭,日月經(jīng)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
【第12句】:山河之固[shān hé zhī gù]
【解釋】形容山川形勢的險要和堅固。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示例】臣聞皇圖廣辟,實崇宗社之尊;帝業(yè)弘基,實等山河之固。 ——《舊唐書·禮儀志》
【第13句】:跳在黃河也洗不清[tiào zài huáng hé yě xǐ bù qīng]
【解釋】比喻無法擺脫嫌疑。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2回:“我何玉鳳這個心跡,大約說破了嘴也沒人信,跳在黃河也洗不清?!?/p>
【第14句】:帶河厲山[dài hé lì shān]
【解釋】帶:衣帶;河:黃河;厲:通“礪”,磨刀石;山:泰山。黃河細得像條衣帶,泰山小得像塊磨刀石。比喻國基久遠,國祚長久。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第15句】:山河易改,本性難移[shān hé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解釋】指習慣成性,很難改變。
【出處】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二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難移?!?/p>
【第16句】:海晏河澄[hǎi yàn hé chéng]
【解釋】晏:平靜;河:黃河;澄:清澈。黃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靜。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清·魏源《秦淮燈船引》:“海晏河澄二百年,那信鯨鯢吞士女。”
【第17句】:跳在黃河洗不清[tiào zài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
【解釋】比喻很難擺脫干系,避免嫌疑。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我何玉鳳這個心跡,大約說破了嘴也沒人信,跳在黃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鳳的身分了!”
【示例】我真是跳在黃河洗不清,再說也沒用
【第18句】:恒河沙數(shù)[héng hé shā shù]
【解釋】恒河:南亞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樣,無法計算。形容數(shù)量很多。
【出處】《金剛經(jīng)·無為福勝分第十一》:“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shù)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p>
【示例】吾愿恒河沙數(shù)仙人,并遣嬌女,婚嫁人間,則貧窮海中,少苦眾生矣。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鳳仙》
【第19句】:魚爛河決[yú làn hé jué]
【解釋】魚肉腐爛,黃河潰決。比喻因自身原因潰敗滅亡而不可挽救。
【出處】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
【示例】魚爛河決,不可救藥,君子每為之太息。 ——明·宋濂《傅守剛墓碣》
【第20句】:西河之痛[xī hé zhī tòng]
【解釋】指喪子之痛。
【出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p>
【示例】知道儺壽先生具西河之痛,又因著家中病人非儺壽先生親來診視不成。 ——沈從文《好管閑事的人·爹爹》
【第21句】:礪帶河山[lì dài hé shān]
【解釋】黃河細得像衣帶,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與國共存,傳之無窮。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p>
【示例】已聞帝王自有真,更說南陽多貴人,戈矛貔虎三千士,礪帶河山十八臣。 ——明·唐順之《皇陵行》
【第22句】:擔水河頭賣[dān shuǐ hé tóu mài]
【解釋】河:黃河。到黃河邊賣水。比喻在內(nèi)行面前賣弄。
【出處】《古尊宿語錄·黃梅東山演和尚》:“擔水河頭賣,諸人盡笑怪,滯貨沒人猜,一似欠他債。”
【第23句】:滴水成河,粒米成籮[dī shuǐ chéng hé,lì mǐ chéng luó]
【解釋】一滴水一滴水匯集起來能成河,一粒米一粒米聚起來能裝滿籮。比喻積少成多。
【第24句】:投河覓井[tóu hé mì jǐng]
【解釋】即尋死覓活。鬧著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殺來嚇唬人。
【出處】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一方面,說非看不可,或者沒有得看,就要跳腳拍手,以至于投河覓井?!?/p>
【第25句】:邈若河山[miǎo ruò hé shān]
【解釋】形容遙遠得如隔山河。同“邈若山河”。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魯公女》:“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何如也!”
【第26句】:江淮河漢[jiāng huái hé hàn]
【解釋】指長江、淮河、黃河、漢水。
【出處】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p>
【第27句】:渡河香象[dù hé xiāng xiàng]
【解釋】渡:橫渡江河。大象過河,腳踏河底。形容評論文字精辟透徹。
【出處】《優(yōu)婆塞戒經(jīng)》第一卷:“如恒河水。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能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
【第28句】:馮河暴虎[féng hé bào hǔ]
【解釋】猶言暴虎馮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出處】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抱頭鼠竄者膽裂之不暇,馮河暴虎者虛驕而無實。”
【第29句】:山河帶礪[shān hé dài lì]
【解釋】山:泰山;河:黃河;帶:衣帶;礪:磨刀石。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出處】《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p>
【示例】朝堂耆碩輔,樽俎英雄表。福無艾,山河帶礪人難老。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十二
【第30句】:臨河羨魚[lín hé xiàn yú]
【解釋】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wǎng)。”
【示例】臨河羨魚,為時已晚。
【第31句】:中河失舟,一壺千金[zhōng hé shī zhō,yī hú qiān jīn]
【解釋】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出處】《遏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p>
【第32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sān shí nián hé xī]
【解釋】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后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優(yōu)勢,我是親眼看見的。”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八章:“真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p>
【第33句】:懸河注水[xuán hé zhù shuǐ]
【解釋】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同“懸河瀉水”。
【出處】唐·劉肅《大唐新語》卷八:“張說謂人曰:'楊盈川之文,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yōu)于盧,亦不減王。恥居王后則信然,愧在盧前則為誤矣?!?/p>
【第34句】:邈若河漢[miǎo ruò hé hàn]
【解釋】形容奇異怪誕之極。
【出處】明·可觀道人《<新列國志>序》:“墨憨氏補輯《新平妖傳》,奇奇怪怪,邈若河漢,海內(nèi)驚為異書?!?/p>
【第35句】:大好河山[dà hǎo hé shān]
【解釋】河山:國土。無限美好的祖國大地。
【出處】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舉其防家賊、媚異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p>
【示例】長安卿相多權貴,大好河山付博徒。——劉復《竊國》詩
【第36句】:懸河瀉火[xuán hé xiè huǒ]
【解釋】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同“懸河注火”。
【出處】清·陳天華《中國革命史論》第二章第二節(jié):“掃蕩無余,猶懸河以瀉火?!?/p>
【第37句】:飲河滿腹[yǐn hé mǎn fù]
【解釋】比喻人應知足,貪多無益。
【出處】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示例】巢林一枝,鳥見遺于叢葦;飲河滿腹,獸不吝于洪波。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49卷
【第38句】:海晏河清[hǎi yàn hé qīng]
【解釋】晏:平靜。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碧啤む嶅a《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p>
【示例】如今海晏河清,重逢太平,重樂太平。 ——元·施惠《幽閨記·和寇還朝》
【第39句】:投河奔井[tóu hé bèn jǐng]
【解釋】投河跳井。指自殺。
【出處】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動不動神頭鬼臉,投河奔井,拽巷邏街,張舌騙口,花言巧語,指皂為白?!?/p>
【示例】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45回:“倘若他母女有投河奔井之事,我定然將你二人送官究治,決不饒你!”
【第40句】:恒河之沙[héng hé zhī shā]
【解釋】恒河:南亞大河,流經(jīng)印度和孟加拉國。佛教語,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樣,無法計算。形容數(shù)量很多而無法計算。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夫死生轉轂,因果循環(huán),如恒河之沙,積數(shù)不可以測算。”
【第41句】:江河日下[jiāng hé rì xià]
【解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地壞下去。
【出處】宋·蘇轍《欒城集·應詔進策·君術策第五道》:“其狀如長江大河,日夜渾渾趨于下而不能止。”
【示例】不瞞大師說,現(xiàn)在的時勢,實在是江河日下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九回
【第42句】:江水不犯河水[jiā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
【解釋】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沒有關系。
【第43句】:濟河焚舟[jì hé fén zhōu]
【解釋】濟:渡;焚:燒。渡過了河,把般燒掉。比喻有進無退,決一死戰(zhàn)。
【出處】《左傳·文公三年》:“秦伯伐晉,濟河楚舟。”
【示例】若文度來,我以偏師待之;康伯來,濟河焚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第44句】:江河不實漏卮[jiāng hé bù shí lòu zhī]
【解釋】卮:古代盛酒的器具。江河的水,漏處太多,也會像有漏洞的酒器那樣遲早要干涸。比喻不能忽視事物的細微之處。
【出處】《淮南子·汜論訓》:“今夫溜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卮?!?/p>
【第45句】:山河襟帶[shān hé jīn dài]
【解釋】比喻依山繞河形勢的險要,如同人身上的衣襟和腰帶一樣緊緊纏住。
【出處】唐·白居易《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宣歙崔中丞》:“山河地襟帶,軍旗國浚維?!?/p>
【示例】人物車書南北混,山河襟帶古今同。 ——元·趙孟睢督鵒曖昊ㄌ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