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惶”的成語(18個)
本文整理了惶惶不可終日、誠恐誠惶、驚惶萬狀等含“惶”的成語18個,其中“惶”開頭的成語4個,“惶”結尾的成語4個,“惶”在中間的成語10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惶”開頭的成語【第1句】:惶惶不可終日[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解釋】驚慌地連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不安到了極點。
【出處】郭沫若《我怎樣寫<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敵人還有西進的模樣,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終日的情形。”
【示例】義軍進逼京城,嚇得朝廷官僚們惶惶不可終日,崇禎上吊,皇城禁軍作鳥獸散。
【第2句】: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
【解釋】惶:恐懼。內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唐·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示例】他終日感到惶恐不安。
【第3句】:惶惶不安[huáng huáng bù ān]
【解釋】惶:恐懼。內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唐·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示例】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
【第4句】:惶悚不安[huáng sǒng bù ān]
【解釋】驚慌害怕得不得安寧。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4回:“相父今又如此受苦,使孤日夜惶悚不安!”
“惶”結尾的成語【第1句】:誠恐誠惶[chéng kǒng chéng huáng]
【解釋】誠:確實;惶:害怕。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謹慎以至于惶恐不安。
【出處】明·湯顯祖《南柯記·朝議》:“念臣棼誠恐誠惶,壍江城遭寇與攔當。”
【第2句】:棲棲惶惶[xī xī huáng huáng]
【解釋】棲棲:忙碌的樣子;惶惶:心不安定的樣子。形容忙碌不安。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正郭》:“及至衰世,棲棲惶惶,席不暇溫。”
【第3句】:戰戰惶惶[zhàn zhàn huáng huáng]
【解釋】戒慎畏懼貌。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第4句】:人心惶惶[rén xīn huáng huáng]
【解釋】惶惶:也作“皇皇”,驚惶不安的樣子。人們心中驚惶不安。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回:“今人心皇皇,見太叔勢大力強,盡懷觀望。”
【示例】無端起來胡鬧,蔞喊一陣,西跑一陣,弄得人心惶惶,不是擾亂治安是什么? ——哇圣陶《丁祭》
“惶”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驚惶萬狀[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
【解釋】驚惶:害怕;萬狀:各種樣子,表示程度極深。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出處】宋·陳亮《謝楊解元啟》:“憂患百罹而未艾,驚惶萬狀而莫支。”
【第2句】:慞惶失次[zhāng huáng shī cì]
【解釋】慞惶:彷徨疑懼的樣子;次:次第,常態。形容驚恐失態。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03卷:“守真受教而往,方至其家,坐于客館,而歧哥已覺,慞惶失次。”
【第3句】:誠惶誠懼[chéng huáng chéng jù]
【解釋】誠:確實;惶:害怕;懼:畏懼。惶恐不安。指非常小心謹慎以至于惶恐不安。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03卷:“真君事跡三卷,謹隨表上進以聞,臣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言。”
【第4句】:驚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解釋】失措:失去常態。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么辦才好。
【出處】《北齊書·元暉業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示例】少卿虛心病,元有些怕見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覺驚惶失措。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第5句】:驚惶不安[jīng huáng bù ān]
【解釋】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么辦才好。
【出處】《北齊書·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示例】但為了怕剛有些懂人事的小皇帝驚惶不安,所以不愿召見弘德殿的師傅。 ——高陽《玉座珠簾》十五
【第6句】:驚惶失色[jīng huáng shī sè]
【解釋】驚慌之極而面目變色。
【出處】元·孔齊《至正直記·羅太無高節》:“司徒稱名大呼,以手觸扃。從官偕至者,動以百騎,驚惶失色”
【第7句】:張惶失措[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解釋】驚慌得不知怎么辦才好
【示例】我一時張惶失措,不知如何應對
【第8句】:驚惶無措[jīng huáng wú cuò]
【解釋】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么辦才好。
【出處】《北齊書·元暉業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示例】告以連稱作亂之事。遂造寢室,告于襄公。襄公驚惶無措。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
【第9句】:恛惶無措[huí huáng wú cuò]
【解釋】恛:昏亂的樣子;惶:驚慌。指惶恐不安,不知所措。
【出處】唐·柳宗元《禮部為百官上尊號第二表》:“此臣等所以兢惕失圖,恛惶無措。”
【第10句】:誠惶誠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解釋】誠:實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處】漢·杜詩《乞退郡疏》:“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示例】一些成了驚弓之鳥的部員們算也誠惶誠恐地先后把那段危險的地面通過了。 ——郭沫若《北伐途中》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