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主”的成語大全(121個)

15507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主”的成語大全(121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主次不分、心不由主、地主之儀等含“主”的成語121個,其中“主”開頭的19個,“主”結尾的51個,“主”在中間的51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主”開頭的成語

【第1句】:主次不分[zhǔ cì bù fēn]

【解釋】作謂語、定語;用于人處事。

【示例】這篇文章觀點主次不分。

【第2句】:主賢臣良[zhǔ xián chén liáng]

【解釋】君主圣明,臣子忠誠。比喻上行下效。

【出處】《漢書·薛廣德傳》:“臣聞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橋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聽。”

【第3句】:主圣臣良[zhǔ shèng chén liáng]

【解釋】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賢臣良”。

【出處】《北史·仲方傳》:“況主圣臣良,兵強國富,陳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險無百二之固,眾非九國之師,獨此島夷,而稽天討!”

【第4句】:主敬存誠[zhǔ jìng cún chéng]

【解釋】指恪守誠敬。宋儒以此為律身之本。

【出處】語本《易·乾》:“閑邪存其誠。”《禮記·少儀》:“賓客主敬,祭祀主敬。”

【示例】古之圣賢,戒慎恐懼,主敬存誠,默察乎天命民彝之本。 ——清·王鼎《朱子原訂近思錄序》

【第5句】:主文譎諫[zhǔ wén jué jiàn]

【解釋】主文:用譬喻來規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

【出處】《詩序》:“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示例】突兀長篇賦荔支,主文譎諫起人思。 ——清·錢謙益《宋比玉過訪虞山》

【第6句】:主辱臣死[zhǔ rǔ chén sǐ]

【解釋】主:君主。君主蒙受恥辱時,作臣子的就應當效忠而死。指以死報效君王。

【出處】《國語·越語下》:“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

【示例】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敢懷二心乎?(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四回)

【第7句】:主憂臣勞[zhǔ yōu chén láo]

【解釋】君主有憂慮,作臣子的要立即效勞。

【出處】《國語·越語下》:“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

【示例】主憂臣勞,孰不祗懔。(晉·潘岳《關中詩十六首》其八)

【第8句】:主心骨[zhǔ xīn gǔ]

【解釋】可以倚仗、做為憑借或起核心作用的人或事物。也指主見,主意。

【出處】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正在有情無思間》:“在民盟中央,別看沈老(鈞儒)的地位最高,是旗幟性人物,可他才是民盟的主心骨。”

【示例】他是我們單位里的主心骨。

【第9句】:主圣臣直[zhǔ shèng chén zhí]

【解釋】君主圣明,臣子忠誠。比喻上行下效。

【出處】《漢書·薛廣德傳》:“臣聞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橋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聽。”

【示例】臣聞主圣臣直。今既遇圣主,輒為直臣,上答殊私,下塞群謗,誓除國蠹,無以家為。(《舊唐書·裴度傳》)

【第10句】:主一無適[zhǔ yī wú shì]

【解釋】專一,無雜念。

【出處】《二程·粹言》卷上:“或問敬子曰:'主一之謂敬。何謂一?’子曰:'無適之謂一。’”《論語·學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無適之謂。”

【示例】梁啟超《說常識》:“一國之中,但能有少數仁人君子,挾主一無適之誠,行百折不回之氣,以日夜與惡社會為不斷之爭斗。”

【第11句】:主守自盜[zhǔ shǒu zì dào]

【解釋】竊取公務上自己看管的財物。

【出處】《漢書·刑法志》:“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命復有笞罪者,皆棄市。”顏師古注:“即今律所謂主守自盜者也。”

【第12句】:主觀臆斷[zhǔ guān yì duàn]

【解釋】臆斷:憑臆想進行判斷。不依舊客觀實際情況,只憑主觀對事物做出判斷。

【示例】憑個人的主觀臆斷是行不通的。

【第13句】:主人翁[zhǔ rén wēng]

【解釋】當家作主的人。

【出處】鄧小平《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我們熱誠地希望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都以主人翁的態度,關心國家大事。”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37章:“因此,很多人對煤礦沒什么主人翁感。”

【第14句】:主明臣直[zhǔ míng chén zhí]

【解釋】君主圣明,臣子忠誠。比喻上行下效。

【出處】《北史·張晏之傳》:“天下有道,主明臣直;雖休勿休,永貽世則。”

【示例】妾聞主明臣直,今朝有直臣魏征,就是陛下的圣明呢。(蔡東藩《唐史演義》第十八回)

【第15句】:主客顛倒[zhǔ kè diān dǎo]

【解釋】比喻事物輕重大小顛倒了位置。

【出處】施蟄存《滇云浦雨話從文》:“由此,從文有了一個固定的職業,有月薪可以應付生活。但這樣一來,寫作卻成為他的業余事務,在他的精神生活上,有些主客顛倒。”

【示例】你這樣做是主客顛倒。

【第16句】:主情造意[zhǔ qíng zào yì]

【解釋】主、造:謀劃。提出主張,出謀劃策。也指為首的、主謀的人。

【出處】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正末云:'誰主情造意來?’李文道云:'是俺父親來。’”

【示例】把白勝押到廳前,便將索子捆了,問他主情造意。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八回

【第17句】:主少國疑[zhǔ shǎo guó yí]

【解釋】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懼不安。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

【示例】疆場騷動,主少國疑,不乘此時出師卻賊,如何安定社稷? ——蔡東藩《后漢演義》第九十六回

【第18句】:主觀主義[zhǔ guān zhǔ yì]

【解釋】由腦子或感官感覺內部的條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據客觀情況加以分析的處事方法。

【出處】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第一種:主觀主義的態度。”

【示例】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正在有情無思間》:“其實應教育的不是無辜被告而正是主觀主義的審判人員自己。”

【第19句】:主憂臣辱[zhǔ yōu chén rǔ]

【解釋】君主有憂患是作臣子的恥辱。

【出處】宋·魏了翁《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贊軍事從丞相行奏札》:“臣竊念主憂臣辱,義不得辭,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條列事目、調遣將士,凡所以為速發之計者,靡微不周。”

【示例】清·侯方域《為司徒公與寧南侯書》:“固以主憂臣辱,金革之義,不敢控辭;亦緣與將軍知契素深,相須如左右手,倘得憑先聲。”

“主”結尾的成語

【第1句】:心不由主[xīn bù yóu zhǔ]

【解釋】為情感所激動,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張協貧女團圓》:“張協本意無心娶你,在窮途身自不由己。況天寒舉目又無親,亂與伊家相娶。”

【示例】那蘭兒幾疑身入廣寒,弄得神思恍惚,心不由主。 ——蔡東藩《慈禧太后演義》第二回

【第2句】:一代風騷主[yī dài fēng sāo zhǔ]

【解釋】風騷:原指《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泛指文學。一個時代的文壇領袖人物。

【出處】宋·龍袤《全唐詩話》卷五:“司空嘆息撫背曰:'當為一代風騷主。’”

【第3句】:天無二日,民無二主[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zhǔ]

【解釋】日:太陽。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出處】《元史·太祖本紀》:“吾聞東方有稱帝者,天無二日,民豈有二主耶?”

【第4句】:物歸舊主[wù guī jiù zhǔ]

【解釋】歸:還給。把物品還給原來的主人。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兒女,就過繼著你家兒子,承領了這家私,物歸舊主,豈非天意。”

【第5句】:物各有主[wù gè yǒu zhǔ]

【解釋】主;主人。世間萬物各有其所屬。

【出處】宋·蘇軾《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

【示例】物各有主,我們加以利用就行。

【第6句】:打狗欺主[dǎ gǒu qī zhǔ]

【解釋】打狗也就是打擊或欺侮其主人,打擊或欺侮人。

【示例】誰都知道打狗欺主這個道理。

【第7句】:高世之主[gāo shì zhī zhǔ]

【解釋】高世:超越當世的人;主:君主。世上最好的君主。

【出處】《晉書·江統傳》:“高世之主,不尚尤物,故能正天下之俗,刑四方之尺。”

【第8句】:六神無主[liù shén wú zhǔ]

【解釋】六神:道家認為人的心、肺、肝、腎、脾、膽各有神靈主宰,稱為六神。形容驚慌著急,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出處】漢·張衡《髑髏賦》:“五內皆還,六神皆復。”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嚇得知縣已是六神無主,不有甚心腸去吃酒。”

【示例】那里我這個人六神無主,失張失智的。 ——朱自清《笑的歷史·笑的歷史》

【第9句】:一家之主[yī jiā zhī zhǔ]

【解釋】家庭的當家人。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媽媽是一家之主,有甚煩難?’”

【示例】我就是一家之主。

【第10句】:埋頭財主[mái tóu cái zhǔ]

【解釋】舊指不出名的富翁。

【出處】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他是埋頭財主,我回哥哥話去。”

【第11句】:各為其主[gè wèi qí zhǔ]

【解釋】各人為自己的主人效力。

【出處】《三國志·魏志·曹爽傳》裴松之注引《世語》:“及爽解印綬,將出,主簿楊綜止之曰:'公挾主握權,舍此以至東市乎?’爽不從。有司奏綜導爽反,宣王曰:'各為其主也。’宥之,以為尚書郎。”

【示例】徐茂公,你放手,往日咱兩個是朋友,今日各為其主也。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三折

【第12句】:千里投名,萬里投主[qiān lǐ tóu míng,wàn lǐ tóu zhǔ]

【解釋】舊時比喻慕名投靠。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三位頭領容復: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憑托柴大官人面皮,徑投大寨入伙。林沖雖然不才,望賜收錄。”

【第13句】:五色無主[wǔ sè wú zhǔ]

【解釋】五色:指人臉上的神采;無主:無法主宰。形容恐懼而神色不定。

【出處】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知分》:“禹南省,方濟乎江,黃龍負舟,舟中之人,五色無主。”

【示例】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西漢·劉向《新序·雜事》

【第14句】:鵲巢鳩主[què cháo jiū zhǔ]

【解釋】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比喻強占別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同“鵲巢鳩居”。

【出處】清·蔣士銓《賀新涼·再疊韻束心齋》:“費商量、虎威狐假,鵲巢鳩主。”

【第15句】:一客不犯二主[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

【解釋】比喻一件事情由一個人全部承擔,不用麻煩第二人。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示例】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

【第16句】:名花無主[míng huā wú zhǔ]

【解釋】名貴的花沒有主人。比喻還沒有嫁人的名門閨秀或有名氣的美女。

【出處】《浣溪沙傳奇》:“咱花枝無主,一任東風嫁。”

【第17句】:犬馬戀主[quǎn mǎ liàn zhǔ]

【解釋】比喻臣下眷懷君上。

【出處】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瞻望反側,不勝犬馬戀主之情。”

【示例】如今雖蒙皇太后、皇上詳細詢問,還覺得未盡所懷,馬上又要遠赴四川,不知陛見何日。臣實不勝犬馬戀主之情。 ——高陽《慈禧全傳》九十八

【第18句】:反客為主[fǎn kè wéi zhǔ]

【解釋】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

【示例】心里正在為難,只聽得那女子反客為主,讓著說道:“尊客,請屋里坐。”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

【第19句】:正頭香主[zhèng tóu xiāng zhǔ]

【解釋】嫡傳的子孫。引申以稱事物的正主。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張四,你休胡言亂語,我雖不才,是楊家正頭香主。”

【示例】這魏大哥是正頭香主,指望著娶過媳婦去侍奉婆婆,生兒種女,當家理紀,不知那等的指望。(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十二回)

【第20句】:閉關自主[bì guān zì zhǔ]

【解釋】指關閉關口,不和外國來往。

【出處】見“閉關自守”。

【示例】如今不是我們閉關自主的時侯了,輸入歐西先覺諸邦的藝術也正是我們的急圖。 ——郭沫若《文藝論集·一個宣言》

【第21句】:當家作主[dāng jiā zuò zhǔ]

【解釋】當家:主持家務。本指主管家政,有權對家事做出決定。比喻在單位或國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出處】阿鳳《夜景》:“看到自己的名字,端端正正寫在那選民名單上時,一個公民當家做主的光榮感,會涌上心頭的。”

【示例】沙汀《風浪》:“申大嫂可以說是全家真正當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聽她安排。”

【第22句】:不由自主[bù yóu zì zhǔ]

【解釋】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1回:“我也不很記得了。但覺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殺人才好。”

【示例】韋珍說不上什么愛不愛,只是接觸的多了,便不由自主地常和常飛親近起來。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

【第23句】:青黃無主[qīng huáng wú zhǔ]

【解釋】臉色一會兒青一會兒黃,無法控制。形容因驚恐而神色不定。

【出處】清·天花藏主人《玉支磯》第十三回:“四個侍妾見管小姐說的言語利害,驚得青黃無主,沒話答應,走了出來。”

【第24句】:物歸原主[wù guī yuán zhǔ]

【解釋】歸:還給。把物品還給原來的主人。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兒女,就過繼著你家兒子,承領了這家私,物歸舊主,豈非天意。”

【示例】不是沒收吧?又物歸原主啦?這可是喜事! ——老舍《茶館》第三幕

【第25句】:亡國之主[wáng guó zhī zhǔ]

【解釋】主:君主。亡國時的君主,即最后一代君王。

【出處】《呂氏春秋·謹聽》:“亡國之主反此,乃自賢而少人。”

【示例】至于“毅宗”,則是崇禎帝的廟號,亡國之主,更不可用。 ——高陽《慈禧全傳》四十

【第26句】:身不由主[shēn bù yóu zhǔ]

【解釋】身體不由自己作主。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張協貧女團圓》:“張協本意無心娶你,在窮途身自不由己。況天寒舉目又無親,亂與伊家相娶。”

【示例】今既到此間,身不由主,拼著這條命吧。(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六回)

【第27句】:東道主[dōng dào zhǔ]

【解釋】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示例】做為東道主,一面忙著歡送即將出征的子弟兵,還一面忙著接應、招待這些來自各個村莊的鄉親們。 ——郭澄清《大刀記》第20章

【第28句】:喧客奪主[xuān kè duó zhǔ]

【解釋】喧:聲音大。客人的聲音壓倒了主人的聲音。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出處】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宋齊書帶敘法》:“遂覺一傳中義慶事轉少,鮑照事轉多,此未免喧客奪主矣。”

【示例】回教祖摩訶末子孫,由西而東,爭至天山南路,生齒漸蕃,喧客奪主,察哈臺的后裔,反弄到沒有主權。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三十七回

【第29句】:一客不煩二主[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

【解釋】一位客人不用勞煩兩位主人接待。比喻一件事情由一個人全部承擔,不用找別人幫忙。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堂遠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示例】事要恰好,話要湊巧,冰梅也腹痛起來。這宋婆生意發財,一客不煩二主。(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十七回)

【第30句】:怨家債主[yuàn jiā zhài zhǔ]

【解釋】怨家:仇人。佛教指與我有冤仇的人。

【出處】《無量壽經》卷下:“怨家債主,焚漂劫奪。”

【示例】業道受苦及怨家債主悉愿布施歡喜。 ——唐·孔思義《造像記》

【第31句】:吠非其主[fèi fēi qí zhǔ]

【解釋】吠:狗叫。狗朝著外人亂叫。舊比喻各為其主。

【出處】《戰國策·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示例】嶠雖不辨逆順,然亦為當時之謀吠非其主,不可追討其罪。 ——《舊唐書·李嶠傳》

【第32句】:一物一主[yī wù yī zhǔ]

【解釋】比喻每一事物必有所屬。

【出處】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一折:“這披掛一物一主,看有甚么人來?”

【示例】怪不的一物一主,那里有哥這等大福,偏有這樣巧價兒來尋你的。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四十五回

【第33句】:功烈震主[gōng liè zhèn zhǔ]

【解釋】功:功勞,功勛;震:震動、威震;主:君主。指臣下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出處】宋·李覯《袁州州學記》:“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

【第34句】:冤有頭,債有主[yuān yǒu tóu,zhài yǒu zhǔ]

【解釋】冤有冤頭,債有債主。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須找主事的人。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法云本禪師法嗣》:“上堂,眾集定,喝一喝曰:'冤有頭,債有主。’”

【示例】冤有頭,債有主,愿大眾莫結惡緣。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一回

【第35句】:先入為主[xiān rù wéi zhǔ]

【解釋】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占有主導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出處】《漢書·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今,反復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

【示例】見長幼尊卑之節有一定不易之理,先入為主,故后起之私心,終有所顧忌而不敢逞。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七

【第36句】:萬乘之主[wàn shèng zhī zhǔ]

【解釋】乘:四匹馬拉的車。指大國的國君。

【出處】《老子》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輕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示例】眾將已會于此,有屈難伸,特令戴宗屈萬乘之主,親臨水泊,懇告平日衷曲。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二十回

【第37句】:當家做主[dāng jiā zuò zhǔ]

【解釋】當家:主持家務。本指主管家政,有權對家事做出決定。比喻在單位或國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出處】王朔《浮出海面》:“我一直夢想有一間自己的店鋪,好當家做主,從領導、父母給我氣受那天起。”

【示例】阿鳳《夜景》:“看到自己的名字,端端正正寫在那選民名單上時,一個公民當家做主的光榮感,會涌上心頭的。”

【第38句】:諠客奪主[xī kè duó zhǔ]

【解釋】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來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第39句】:救世主[jiù shì zhǔ]

【解釋】基督徒對耶酥的稱呼。比喻挽救世界的人物。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即刻鉆進了駕駛樓,像救世主一樣微笑著向他招招手,就坐著汽車跑得一溜煙不見了蹤影。”

【第40句】:迭為賓主[dié wéi bīn zhǔ]

【解釋】輪流做主人請客。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九卷:“有時迭為賓主,不過清茶寡飯,不設酒肴,以此為常。”

【示例】我們幾個單身漢迭為賓主,輪流請吃,打發時光。

【第41句】:強賓不壓主[qiáng bīn bù yā zhǔ]

【解釋】強:強勢。指客人應當讓主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三回:“陳宮曰:'強賓不壓主,請使君勿疑。’”

【示例】晁蓋道:“不可。自古'強賓不壓主。’晁蓋強殺,只是個遠來新到的人,安敢便來占上。”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九回

【第42句】:喧賓奪主[xuān bīn duó zhǔ]

【解釋】喧:聲音大。客人的聲音壓倒了主人的聲音。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出處】清·楊宜治《俄程日記》:“近有喧賓奪主之勢。”

【示例】成了多數政治,還怕什么外種人喧賓奪主嗎?(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

【第43句】:狐媚惑主[hú mèi huò zhǔ]

【解釋】傳說狐貍能用媚態來迷惑人。比喻做出各種媚態來討好迷惑主人。

【出處】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后于翚翟。”

【第44句】:狗吠非主[gǒu fèi fēi zhǔ]

【解釋】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踐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示例】狗吠非主,狼虎夜擾。驚我東西,不為家咎。 ——漢·焦贛《易林·咸之泰》

【第45句】:冤家債主[yuān jiā zhài zhǔ]

【解釋】冤家:仇人;債主:收債的人。指與我結怨欠債的人。

【出處】《無量壽經》卷下:“怨家債主,焚漂劫奪。”

【示例】張善友不覺驚醒,乃是睡倒在神案前,做的夢,明明白白,才省悟多是宿世的冤家債主。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

【第46句】:獨立自主[dú lì zì zhǔ]

【解釋】多指國家或政黨維護主權,不受別人的控制或支配。

【出處】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買辦,然后是獨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買辦。”

【示例】我們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第47句】:功高震主[gōng gāo zhèn zhǔ]

【解釋】功:功勞,功勛;震:震動、威震;主:君主。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示例】袁既然準備做皇帝,就不能不在正大位之前扭轉這種'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的趨勢。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14章

【第48句】:出奴入主[chū nú rù zhǔ]

【解釋】指挾門戶成見。

【出處】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示例】樂府至有明而叢雜,出奴入主,三百年來,迄無定論。 ——清·馮班《鈍吟雜錄》

【第49句】:冤各有頭,債各有主[yuān gè yǒu tóu,zhai gè yǒu zhǔ]

【解釋】比喻處理事情必尋負主要責任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六回:“武松捋起雙袖,握著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還曉得冤各有頭,債各有主。你休驚怕,只要實說,對我一一說知武大死的緣故,便不干涉你!’”

【示例】說得出這種無賴話的,未必懂得'冤各有頭,債各有主’的道理。 ——葉圣陶《倪煥之》十二

【第50句】:打狗看主[dǎ gǒu kàn zhǔ]

【解釋】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給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處理壞人下事要顧全其后臺的情面。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九回:“不知原來家中大小姐這等暴躁性子,就是打狗也看主人面。”

【示例】你怎的這般纏不清!自古道:打狗看主。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一回

【第51句】:家無二主[jiā wú èr zhǔ]

【解釋】指一家之內,不可以有兩個主人,否則會發生爭吵,不得安靜。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示例】家無二主”,你還是服從吧 ——俗話說

“主”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地主之儀[dì zhǔ zhī yí]

【解釋】住在本地的人對外地客人的招待義務。同“地主之誼”。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三仙》:“未修地主之儀,忽叨盛饌,于理不當。茅茨不遠,可便下榻。”

【第2句】:欺主罔上[qī zhǔ wǎng shàng]

【解釋】指蒙騙主人或上司。

【出處】南朝·齊·沈沖《奏劾江謐》:“謂販鬻威權,奸自不露,欺主罔上,好議可掩。”

【第3句】:神不主體[shén bù zhǔ tǐ]

【解釋】恐懼地神志控制不住軀體。

【出處】宋·張齊賢《洛陽縉紳舊聞記·梁太祖優待文士》:“荀鶴聲喏,恐懼流汗,再拜敘謝訖,命坐。荀鶴慘悴戰栗,神不主體。”

【第4句】:機會主義[jī huì zhǔ yì]

【解釋】利用機會或情況的技巧、策略或實踐,特別是很少顧及原則或最后結果。

【出處】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這種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導,是不是要產生機會主義錯誤,或者盲動主義錯誤呢?”

【示例】你不要有機會主義的僥幸。

【第5句】:閉關主義[bì guān zhǔ yì]

【解釋】閉關自守不與國外進行往來的政策。

【示例】閉關主義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第6句】:監主自盜[jiān zhǔ zì dào]

【解釋】竊取公務上自己看管的財物。同“監守自盜”。

【出處】《舊唐書·楊炎傳》:“杞怒,謫晉衡州司馬,更召他吏繩之,曰:'監主自盜,罪絞。’”

【示例】我們要堅決打擊監主自盜的現象。

【第7句】:現實主義[xiàn shí zhǔ yì]

【解釋】注重事實或現實,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

【出處】毛澤東《論持久戰》:“雖可能有張伯倫一類的遷就所謂'既成事實’的'現實主義’的調頭出現,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1章:“金俊山抱著現實主義態度說。”

【第8句】:唯心主義[wéi xīn zhǔ yì]

【解釋】物質世界是意識、精神的產物,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哲學觀點。

【示例】唯心主義的觀點難以茍同。

【第9句】:尊主澤民[zūn zhǔ zé mín]

【解釋】尊崇君主,澤惠生民。

【出處】宋·蘇軾《與李公擇書》之十一:“雖懷坎壈于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

【第10句】:挾主行令[jiā zhǔ xíng lìng]

【解釋】挾持君主,發布命令。同“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11句】:盡地主之誼[jìn dì zhǔ zhī yì]

【解釋】地主:當地的主人;誼:通“義”。盡本地主人應盡的義務,指招待外地來客。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如何便要去?”

【示例】今天該我盡地主之誼了。

【第12句】:自由主義[zì yóu zhǔ yì]

【解釋】主張個人自由發展、自由表現的看法或人生觀。

【出處】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但是自由主義取消思想斗爭,主張無原則的和平,結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風發生。”

【示例】領導機關的放松領導和放任各種錯誤傾向的自由主義,都達到相當驚人程度。 ——鄧小平《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于土改與整黨工作的指示》

【第13句】:經驗主義[jīng yàn zhǔ yì]

【解釋】指憑自己的經驗來處事的世界觀。

【出處】鄧小平《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于土改與整黨工作的指示》:“這種惡劣的經驗主義,使我們遭受了嚴重的損害。”

【第14句】:推東主西[tuī dōng zhǔ xī]

【解釋】推掉東面主西面。指借口推托,不說實情。

【出處】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兀那廝,我問著你,您休推東主西的!”

【第15句】:盜憎主人[dào zēng zhǔ rén]

【解釋】主人:物主。盜賊憎恨被他所盜竊的物主。比喻邪惡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出處】《左傳·成公十五年》:“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難。”

【示例】逆胡挑釁,興此大獄,盜憎主人,固亦其所。 ——清·章炳麟《獄中答新聞報》

【第16句】:東道主人[dōng dào zhǔ rén]

【解釋】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同“東道主”。

【出處】《周書·文帝紀上》:“令親人蔡儁作牧河濟,厚相恩贍,以為東道主人。”

【示例】我雖不能做詩,這些詩人竟不厭俗,容我做個東道主人。 ——《紅樓夢》第三七回

【第17句】:唯物主義[wéi wù zhǔ yì]

【解釋】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出處】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觀。

【示例】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觀

【第18句】:不分主次[bù fēn zhǔ cì]

【解釋】指人辦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出處】王朔《動物兇猛》:“雖然這三種說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樣有力的證人和很難杜撰栩栩如生的細節,我還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種說法。”

【示例】他一向辦事不分主次。

【第19句】:圣主垂衣[shèng zhǔ chuí yī]

【解釋】形容天下太平,無為而治。

【出處】語出《易·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葛亮乾坤。”

【示例】玉燭調和,圣主垂衣。 ——元本高明《琵琶記·旌表》

【第20句】:形式主義[xíng shì zhǔ yì]

【解釋】給予形而上學的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種哲學。

【出處】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這種單純建立在'上級’觀念上的形式主義的態度是很不對的。”

【示例】我不想那樣搞形式主義。

【第21句】:義不主財[yì bù zhǔ cái]

【解釋】指為重義氣者不茍取財物。

【出處】元·無名氏《張協狀元》第三十五出:“慈不主兵,義不主財。狀元臺旨:除是朝士官員,你便通報。其次村里漢、外方人及婦女,莫容它來。”

【示例】義不主財,慈不主兵。必定要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不怕他遠在萬里,可以報我之仇,泄我之恨。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十九回

【第22句】:打定主意[dǎ dìng zhǔ yì]

【解釋】下定決心,抉擇做什么事。

【出處】丁寅生《孔子演義》第18回:“南宮敬叔和夫子最契合,請他先容,最為合宜,打定主意,便一徑往訪敬叔。”

【示例】他打定主意非把事情弄明白不可。

【第23句】:名從主人[míng cóng zhǔ rén]

【解釋】事物以主人所稱之名為名。

【出處】《榖梁傳·桓公二年》:“孔子曰:'名從主人,物從中國。’”

【示例】李去病聽見他開口說'支那’兩字,心中好生不悅,忖道:怎么連名從主人的道理都不懂得?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五回

【第24句】:悲觀主義[bēi guān zhǔ yì]

【解釋】對世事所懷消極看法的處世觀。

【出處】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投降主義根源于民族失敗主義,即民族悲觀主義。”

【第25句】:居停主人[jū tíng zhǔ rén]

【解釋】居停:寄居之處。寄居之處的主人。指房東。

【出處】《宋史·丁謂傳》:“帝意欲謫(寇)準江淮間,謂退,除道州司馬。同列不敢言,獨王曾以帝語質之。謂顧曰:'居停主人勿復言。’蓋指曾以第舍假準也。”

【示例】已求此公作居停主人矣。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桓侯》

【第26句】:窩停主人[wō tíng zhǔ rén]

【解釋】藏匿盜匪、贓物的人或人家。

【出處】宋洪邁《夷堅癸志·李五郎》:“為盜有求不愜,誣為窩停主人,訴于郡,不見察,故陷黨中。”

【第27句】:冒險主義[mào xiǎn zhǔ yì]

【解釋】靠投機取巧冒險行事的一種行為方式。

【出處】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目前的時局,要求我們勇敢地拋棄關門主義,采取廣泛的統一戰線,防止冒險主義。”

【示例】我們不需要冒險主義。

【第28句】:拿定主意[ná dìng zhǔ yì]

【解釋】下定決心,抉擇做什么事。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7回:“卻又一片深心,打了個呼牛也可,呼馬也可的主意,任是誰說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示例】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我們今日竟拿定主意,不下山罷。”

【第29句】:官僚主義[guān liáo zhǔ yì]

【解釋】指只發號施令而不考虛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即當官作老爺的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

【出處】毛澤東《必須注意經濟工作》:“第二,動員群眾的方式,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

【示例】哪怕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義也好,哪怕是艱苦奮斗的命令主義也好,都在反對之列。 ——鄧小平《在西南區新聞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第30句】:倉卒主人[cāng cù zhǔ rén]

【解釋】倉卒:匆忙。客人突然到來,倉促中招待不周,難盡主人之禮。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第四卷:“有倉卒客,無倉卒主人。”

【示例】請原諒我這個倉卒主人。

【第31句】:賣主求榮[mài zhǔ qiú róng]

【解釋】指出賣主人的利益以換取個人的榮華富貴。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得勢則聚若蠅蚊,失勢則散若鳥獸,甚至賣主求榮者頗多。”

【示例】這位黃先生我看枉為人師!勸學生賣主求榮,他當的什么老師? ——溫靖邦《將星在狼煙中升起》

【第32句】:自作主張[zì zuò zhǔ zhāng]

【解釋】指沒有經過上級或有關方面同意,就擅自處置。

【出處】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但那楊景是一個郡馬,怎好就是這等自做主張,將他只一刀哈喇了。”

【示例】凡事總得回過他,就是多用些,也無話說,但不可自作主張。 ——清·李寶嘉《活地獄》第八回

【第33句】:入主出奴[rù zhǔ chū nú]

【解釋】原意是崇信了一種學說,必然排斥另一種學說;把前者奉為主人,把后者當作奴仆。后比喻學術思想上的宗派主義。

【出處】唐·韓愈《原道》:“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示例】往往持以樹門戶,入主出奴,視他文人未嘗顯然標三先生為宗主者。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七

【第34句】:北道主人[běi dào zhǔ rén]

【解釋】北道上接待過客的主人。與“東道主人”同義。

【出處】《后漢書·鄧晨傳》:“更始北都洛陽,以晨為常山太守。會王郎反,光武自薊走信都,晨亦間行會于巨鹿下,自請從擊邯鄲。光武曰:'偉卿(鄧晨)以一從我,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

【第35句】:入鐵主簿[rù tiě zhǔ bù]

【解釋】比喻有才能有經驗的官員。

【出處】《北齊書·許淳傳》:“淳清識敏速,達于從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斷,見之時人,號為入鐵主簿。”

【第36句】:月暈主風[yuè yùn zhǔ fēng]

【解釋】暈:日光或月光通過云層時因折射作用而形成日、月周圍的光圈。月亮周圍出現暈圈,則是有風的預兆

【出處】《田家五行·雜占論月》:“月暈主風,何方有闕,即此方風來。”

【第37句】:盜怨主人[dào yuàn zhǔ rén]

【解釋】比喻奸惡的人怨恨正直的人。同“盜憎主人”。

【出處】漢·劉向《說苑·敬慎》:“盜怨主人,民害其貴,君子知天下之不可蓋也。”

【第38句】:震主之威[zhèn zhǔ zhī wēi]

【解釋】主:君主。震動君主的威勢。形容臣子的威勢極大。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

【示例】自來負不賞之功,挾震主之威者,保全能有幾人!(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十八回)

【第39句】:人道主義[rén dào zhǔ yì]

【解釋】道:道義。關心人類幸福。

【出處】王朔《你不是一個俗人》:“如果你不是以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去對待他,那無異于落井下石、謀財害命,把自己的歡樂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示例】我們要講人道主義。

【第40句】:本本主義[běn běn zhǔ yì]

【解釋】盲目地照搬書本或僵硬地憑上級指示辦事,是一種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作風。

【出處】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本本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法也同樣是最危險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示例】我們要堅決拋棄本本主義的作風。

【第41句】:個人主義[gè rén zhǔ yì]

【解釋】自私自利。

【出處】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

【示例】在某些黨員中還存在著比較濃厚的個人主義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識。 ——《個人和集體》

【第42句】:額外主事[é wai zhǔ shì]

【解釋】明清時為各部司員的低級官吏。一般由沒有考中庶吉士的進士充任,也可以由皇帝賞賜。

【第43句】:教條主義[jiào tiáo zhǔ yì]

【解釋】不對具體事物進行調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現成原則、概念來處理問題的思想作風。

【出處】毛澤東《矛盾論》:“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認識各別事物的特殊的本質。”

【示例】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兩片落葉,偶爾吹在一起》:“那樣的話,我們的盟就要變成教條主義者。”

【第44句】:本位主義[běn wèi zhǔ yì]

【解釋】為自己所在的小單位打算而不顧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

【出處】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六)本位主義,一切只知道為四軍打算,不知道武裝地方群眾是紅軍的重要任務之一。”

【示例】我們要放棄本位主義,從全局看問題。

【第45句】:擇主而事[zé zhǔ ér shì]

【解釋】事:侍奉。舊指選擇明主,為他辦事。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四回:“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回:“凡事自有命數,不可奢望,亦不須性急;待時而動,擇主而事,不愁不富貴也。”

【第46句】:家有千口,主事一人[jiā yǒu qiān kǒ, zhǔ shì yī rén]

【解釋】無論一家有多少人口,都有一人全面主持家事。指辦任何事情都要有為首領頭的人。

【出處】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一:“小毛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有你男人在場,叫你做什么?走吧走吧!’”

【第47句】:義不主財,慈不主兵[yì bù zhǔ cái,cí bù zhǔ bīng]

【解釋】主:掌管。遵從道義就不能掌管錢財,心懷仁慈就不能掌管軍隊

【出處】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義不主財,慈不主兵。”

【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9回:“'義不主財,慈不主兵’,必定要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第48句】:地主之誼[dì zhǔ zhī yì]

【解釋】地主:當地的主人;誼:義務。住在本地的人對外地客人的招待義務。

【出處】《左傳·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謂子財曰:'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

【示例】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如何便要去?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第49句】:文牘主義[wén dú zhǔ yì]

【解釋】一種官僚主義作風。不下基層搞調查而在辦公室簽發文件,想以此來解決實際問題。

【示例】領導必須下基層了結,否則會犯文牘主義的錯誤。

【第50句】:保守主義[bǎo shǒu zhǔ yì]

【解釋】守舊、不想改進的思想和行為。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正確地規定戰略方向,進攻時反對冒險主義,防御時反對保守主義,轉移時反對逃跑主義。”

【第51句】:不主故常[bù zhǔ gù cháng]

【解釋】故常:舊的常規、習慣。不拘于老的一套。

【出處】《莊子·天運》:“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示例】而其盤盤之氣,熊熊之光,瀏漓頓挫,不主故常。 ——清·莫友芝《巢經巢詩鈔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yellow字幕网在线| 八戒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直接在线观看的三级网址|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 日韩无套内射视频6|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亚洲精品老司机| 夫妇野外交换hd中文小说|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 美女把屁屁扒开让男人玩| 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91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QQ号| 日本暴力喉深到呕吐hd|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1久久青青草原线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国产twink男同chinese|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韩国伦理电影年轻的妈妈|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全部电影| 免费看黄色片子| 国语free性xxxxxhd| 欧美五级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多女多p多杂交视频| 欧美叉叉叉BBB网站| 狠狠久久永久免费观看| 孩交videos精品乱子豆奶视频| 99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成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