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災”的成語大全(57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災梨禍棗、血光之災、三災六難等含“災”的成語57個,其中“災”開頭的2個,“災”結尾的24個,“災”在中間的31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災”開頭的成語
【第1句】:災梨禍棗[zāi lí huò zǎo]
【解釋】從前印書用梨木或棗木刻板。形容濫刻無用不好的書。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至于交通聲氣,號召生徒,禍棗災梨,遞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標榜多誣,即月泉吟社諸人,亦病未離乎客氣矣?!?/p>
【示例】其中或者有片言只語可采,敬煩刪定。至于會不會有災梨禍棗,非我所能計了。 ——高陽《胭脂井》
【第2句】:災難深重[zāi nán shēn zhòng]
【解釋】災難很多,而且嚴重。
【出處】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封建統治者喪權辱國,勾結帝國主義殘酷壓榨中國人民。國家日益貧弱,社會戰亂不已,盡族災難深重,人民饑寒交迫。”
【示例】當年軍閥混戰時期兵亂不定,加上黃河決堤,蟲災連年,老百姓真是災難深重?。?/p>
“災”結尾的成語
【第1句】:血光之災[xuè guāng zhī zāi]
【解釋】迷信指有被殺的災禍。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1回:“吳用道:'員外這命,目下不出百日之內,必有血光之災。”
【示例】我們要盡量避免血光之災。
【第2句】:滅頂之災[miè dǐng zhī zāi]
【解釋】滅頂:水漫過頭頂。指被水淹死。比喻毀滅性的災難。
【出處】《周易·大過》:“過渉滅頂,兇。”
【示例】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 ——毛澤東《論持久戰》
【第3句】:泛濫成災[fàn làn chéng zāi]
【解釋】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災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處傳播,影響極壞。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p>
【示例】表報之多,鬧得泛濫成災。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第4句】:避難逃災[bì nàn táo zāi]
【解釋】避:躲開。逃脫災害侵襲,避免罹難之禍。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5回:“爭奈宋江出身微賤,鄆城小吏,犯罪在逃,權居梁山水泊,避難逃災?!?/p>
【第5句】:樂禍幸災[lè huò xìng zāi]
【解釋】猶言幸災樂禍。謂以別人的災禍為樂。
【出處】《宋書·沈攸之傳》:“而攸之始奉國諱,喜見于容,普天同哀,己以為慶。此其樂禍幸災,大逆之罪一也?!?/p>
【第6句】:求福禳災[qiú fú ráng zāi]
【解釋】禳:祈禱消災。祈求福運降臨,災害消除。
【出處】漢·荀悅《漢紀·武帝紀四》:“若夫神君之類精神之異,非求請所能致也,又非可以求福而禳災矣?!?/p>
【第7句】:二豎為災[èr shù wéi zāi]
【解釋】豎:小子;二豎:指病魔。比喻疾病纏身。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示例】本想與諸公同心協力,保持國家,怎奈二豎為災,竟致不起。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22回
【第8句】:得人錢財,與人消災[dé rén qián cái,yǔ rén xiāo zāi]
【解釋】得到別人金錢等好處就得為別人辦事。
【出處】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14回:“惟小子弄慣了這管筆頭,才知里邊緣故,叫做得人錢財,與人消災,只顧騙準,值些甚么?”
【示例】得人錢財,與人消災,收了他這二千兩,信和有什么要求,就非得替他辦到不可。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
【第9句】:八難三災[bā nàn sān zāi]
【解釋】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況且自己又三災八難的,好容易懷了一個哥兒,到了六七個月還掉了?!?/p>
【示例】人總免不了八難三災的。
【第10句】:無妄之災[wú wàng zhī zāi]
【解釋】無妄:意想不到的。指平白無故受到的災禍或損害。
【出處】《周易·無妄》:“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示例】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二回
【第11句】:旱魃為災[hàn bá wèi zāi]
【解釋】旱魃:傳說中能引起旱災的怪物。指發生旱災。
【出處】明·歸有光《論三區賦役水利書》:“又今旱魃為災,瀕河人跡所至之處,禾稼僅有存者?!?/p>
【第12句】:月值年災[yuè zhí nián zāi]
【解釋】指時運不濟而遭災禍。
【出處】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問甚么撞著喪們,管甚么逢著吊客,怕甚么月值年災,拼死在鶯花寨?!?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早是抱閑怨時乖運蹇,又添這害相思月值年災。
【示例】料應他衣絕祿盡,時乖運拙,月值年災。 ——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
【第13句】:橫禍飛災[hèng huò fēi zāi]
【解釋】指意外的、平白無故的災禍。同“橫殃飛禍”。
【出處】元·無名氏《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虛脾愛使乖,也只怕粉臉香腮,引動你密意幽懷,倒做了橫禍飛災?!?/p>
【示例】我院君賢達,人間沒賽。真是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飛災。 ——明·徐臣《殺狗記·迎春私嘆》
【第14句】:得馬生災[dé mǎ shēng zāi]
【解釋】指因福而得禍。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p>
【示例】維鵜受刺因吾過,得馬生災念爾冤。 ——唐·元稹《哭子》詩之一
【第15句】:惹禍招災[rě huò zhāo zāi]
【解釋】給自己引來麻煩。
【出處】元·張養浩《普天樂》:“莫剛直,休豪邁,于身無益,惹禍招災。”
【示例】本是那驢騾里出弩駘,少教訓,欠丁揌,惹禍招災。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斗鵪鶉》
【第16句】:雪恨消災[xuě hèn xiāo zāi]
【解釋】雪:洗除。洗雪仇恨,消除災禍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4回:“望爺爺與我們雪恨消災,早進城降邪從正也?!?/p>
【第17句】:馬舞之災[mǎ wǔ zhī zāi]
【解釋】比喻火災。
【出處】《晉書·藝術傳》:“黃平問紞曰:'我昨夜夢舍中馬舞,數十人向馬拍手,此何詳也?’紞曰:'馬者,火也,舞為火起。向馬拍手,救火人也?!轿礆w而火起?!?/p>
【第18句】:豐屋延災[fēng wū yán zāi]
【解釋】指高大其屋,將引起災禍。同“豐屋生災”。
【第19句】:救患分災[jiù huàn fēn zāi]
【解釋】解除別人的禍患,分擔別人的困苦。
【出處】《左傳·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災討罪,禮也?!?/p>
【示例】行人失辭,救患分災,系鄰國常理,奈何來索重賂呢? ——蔡東藩《兩晉演義》第六十一回
【第20句】:豐屋生災[fēng wū shēng zāi]
【解釋】指高大其屋,將引起災禍。
【第21句】:救苦弭災[jiù kǔ mǐ zāi]
【解釋】解脫苦難,消除災禍。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謂善者如此收場,不善者如此結果,使人知所趨避,是藥人壽世之方,救苦弭災之具也?!?/p>
【第22句】:養虎自貽災[yǎng hǔ zì yí zāi]
【解釋】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后患。同“養虎自遺患”。
【出處】明·康?!吨猩嚼恰返诙郏骸敖袢绽锿鲈逞昙澳荆l待肯養虎自貽災?!?/p>
【第23句】:橫禍非災[hèng huò fēi zāi]
【解釋】猶言橫殃飛禍。指意外的、平白無故的災禍。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只為那當年認了個不良賊,送的俺一家兒橫禍非災?!?/p>
【示例】天哪,天哪,怎遭這場橫禍非災! ——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三折
【第24句】:回祿之災[huí lù zhī zāi]
【解釋】回祿:傳說中的火神。指火災。
【出處】宋·朱熹《答包定之》:“近聞永嘉有回祿之災,高居不至驚恐否?”
“災”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三災六難[sān zāi liù nán]
【解釋】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同“三災八難”。
【出處】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第二四回:“誰家也有三災六難哩!互相幫助嘛!”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3章:“一輩子三災六難總是免不了的?!?/p>
【第2句】:逃災躲難[táo zāi duǒ nàn]
【解釋】指逃避災難。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頭兩炷香可也不打緊,第三炷香愿天下好男子休遭羅網之災。我是逃災避難之人,他說這等吉利的話?!?/p>
【示例】按下三位公子逃災躲難。且言那吏部米順領了一千鐵騎、四十名校尉,捧了圣旨,一擁來到秦府。 ——明·羅貫中《粉妝樓》第四十四回
【第3句】:轉災為福[zhuǎn zāi wéi fú]
【解釋】同“轉禍為?!薄0褳牡溵D化為幸福。
【出處】漢·馬融《延光四年日蝕上書》:“必得將兼有二長之才,無二短之累,參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數姿,然后能折沖厭難,致其功實,轉災為福?!?/p>
【示例】轉災為福吾緘舌,倚翠偎紅你小心。 ——明·汪廷訥《獅吼記·賞春》
【第4句】:亡猿災木[wáng yuán zāi mù]
【解釋】比喻欲損人反而害己的行為。同“亡猿禍木”。
【出處】清·王闿運《<桂陽州志>序》:“覆鹿遺蕉,亡猿災木,非敵非寇,自傾自覆?!?/p>
【第5句】:被災蒙禍[pī zāi méng huò]
【解釋】被、蒙:遭受。指遭受災禍。
【出處】漢·王充《論衡·命義篇》:“人命有長短,時有盛衰,衰則疾病,被災蒙禍之驗也?!?/p>
【第6句】:福薄災生[fú bó zāi shēng]
【解釋】薄:輕薄,少。福分少,災禍便容易發生。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十八回:“若是再胡弄起來,這便是福薄災生了?!?/p>
【示例】門生想在這里報效老師,無奈門生福薄災生,門生的母親又生起病來,門生不得不回去。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
【第7句】:救災恤患[jiù zāi xù huàn]
【解釋】恤:救濟。指解救他人或他方的災難禍患。
【出處】明·李贄《焚書·雜述·寒燈小話》:“今得人錢財,視同糞土,豈為謀王圖霸,用之以結客乎?抑救災恤患,而激于義之不能以己也?”
【示例】今焚戍谷伐宋,生事中原,此天授我以救災恤患之名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九回
【第8句】:天災地孽[tiān zāi dì niè]
【解釋】天地所發生的災害和變異。古人迷信,認為是上天對統治者的警告。
【出處】《隋書·高祖紀下》:“天災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鉗口,道路以目。”
【示例】君子潛逃,小人得志,天災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鉗口,道路以目。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八十四回
【第9句】:橫災飛禍[hèng zāi fēi huò]
【解釋】指意外的、平白無故的災禍。同“橫禍飛災”。
【出處】徐紹武《檢察長人選》:“好同志啊!我永遠忘不了你!希望你堅強地安然無恙地度過這橫災飛禍之年。”
【第10句】:逃災避難[táo zāi bì nàn]
【解釋】逃避災難。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似這等逃災避難,倒不如奔井投河?!?/p>
【示例】不能因為逃災避難而放棄自己應盡的責任。
【第11句】:年災月晦[nián zāi yuè huì]
【解釋】舊時迷信說法,指在一定時刻將遭遇某種災難。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回:“為是林沖年災月厄,遭這場屈事。今去滄州,生死不保,誠恐誤了娘子青春。”
【示例】你也別難過!年災月晦,過了這一陣子就好了。等志端稍微好一點兒,我打發人來接你! ——高陽《慈禧全傳》三十
【第12句】:三災八難[sān zāi bā nàn]
【解釋】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
【出處】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難三災,一心齋戒?!?/p>
【示例】況且他也三災八難的,既說了給他作生日,這會子又給人去裝裹,豈不忌諱。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二回
【第13句】:招災惹禍[zhāo zāi rě huò]
【解釋】招引災禍。
【出處】清·李漁《巧團圓·議贅》:“難道我老夫妻兩口自己照管不來,還帶著個如花似玉的閨女去招災惹禍不成!”
【示例】老張說怎么干,咱們就怎么干吧。別招災惹禍,可沒好處呀! ——甘鐵生《“現代化”茶館》第二章
【第14句】:千災百難[qiān zāi bǎi nàn]
【解釋】指多災多難。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自從逃難以來,這位在千災百難中,寧死也要把小王撫養成人的母親,這位……沒吃過一頓飽飯?!?/p>
【第15句】:幸災樂禍[xìng zāi lè huò]
【解釋】幸:高興。指人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
【出處】《左傳·僖公十四年》:“背施無親,幸災不仁?!庇帧肚f公二十年》:“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p>
【示例】對于同學的缺點和錯誤,我們不應采取幸災樂禍的態度。
【第16句】:躲災避難[duǒ zāi bì nàn]
【解釋】躲:逃避;避:避開。閃躲與逃避災難。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今日權且去滄州躲災避難,早晚天可憐見,放你回來時,依舊夫妻完聚?!?/p>
【第17句】:天災地妖[tiān zāi dì yāo]
【解釋】自然界發生的災害怪異。
【出處】《孔子家語·五儀》:“存亡禍福,皆己而已,天災地妖,不能加也?!?/p>
【第18句】:天災地變[tiān zāi dì biàn]
【解釋】天地所發生的災害和變異。古人迷信,認為是上天對統治者的警告。
【出處】《魏書·崔浩傳》:“比年以來,天災地變,都在秦涼?!?/p>
【第19句】:瑞應災異[ruì yìng zāi yì]
【解釋】瑞應:吉祥的征兆;災異:自然災禍和奇特的自然現象。指吉祥和災禍的征兆。
【出處】漢·王充《論衡·卜筮》:“論者或謂隨人善惡之行也,猶瑞應應善而至,災異隨惡而到?!?/p>
【示例】凡歲將終,奏新年歷。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 ——《后漢書·百官志二》
【第20句】:福過災生[fú guò zāi shēng]
【解釋】幸福到了極點就轉化為災禍。比喻樂極生悲。
【出處】《晉書·庾亮傳》:“無勞受遇,無與臣比。小人祿薄,福過災生,止足之分,臣所宜守?!?/p>
【示例】明公功名到此,已無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時矣。直待福過災生,只恐悔之無及。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第21句】:多災多難[duō zāi duō nàn]
【解釋】指災難深重。
【出處】郭沫若《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間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災多難,他經常嘆息而至于流眼淚。”
【示例】他這個人多災多難,值得同情。
【第22句】:天災人禍[tiān zāi rén huò]
【解釋】天:自然。自然的災害和人為的禍患。也比喻害人精(罵人的話)。
【出處】元·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屠世雄并無此事,敢是另有個天災人禍,假稱屠世雄的么。”
【示例】但仆生長危邦,年逾大衍,天災人禍,所見多矣。 ——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
【第23句】:天災物怪[tiān zāi wù guài]
【解釋】天地所發生的災害和變異。古人迷信,認為是上天對統治者的警告。
【出處】《隋書·高祖紀下》:“天災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鉗口,道路以目?!?/p>
【示例】天災物怪,罔徹宸聰;國計民生,莫關圣慮。 ——《明史·王家屏傳》
【第24句】:利災樂禍[lì zāi lè huò]
【解釋】見到別人遭受災禍反而高興。
【出處】宋·文天祥《吊五木》詩序:“至晚,北兵繞山后薄贛軍,尹玉當之。曾全、胡遇、謝云、曾玉先遁走,尹玉死焉。張提軍隔岸,不發一矢,有利災樂禍之心?!?/p>
【第25句】:年災月厄[nián zāi yuè è]
【解釋】舊時迷信說法,指在一定時刻將遭遇某種災難。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回:“為是林沖年災月厄,遭這場屈事。今去滄州,生死不保,誠恐誤了娘子青春。”
【示例】算我年災月厄,撞在他手里。 ——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將無作有》
【第26句】:救災恤鄰[jiù zāi xù lín]
【解釋】恤:救濟。解救百姓的災難,解除周圍鄰國的禍患。后表示鄰國或鄰居間互相幫助的義務。
【出處】《左傳·僖公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p>
【示例】明公英名蓋世,仁義為懷,湘鄂壤地相接,救災恤鄰,古人所許,何乃自餒若是?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二十五回
【第27句】:飛災橫禍[fēi zāi hèng huò]
【解釋】意外的災禍。
【出處】《后漢書·周榮傳》:“若卒遇飛禍,無得殯斂?!?/p>
【示例】自己年紀可也不小了,家中又碰見這樣飛災橫禍,不知如何了局。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回
【第28句】:惹災招禍[rě zāi zhāo huò]
【解釋】給自己引來麻煩。同“惹禍招災”。
【出處】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風波,都自己惹災招禍?!?/p>
【第29句】:千災百病[qiān zāi bǎi bìng]
【解釋】指大大小小的各種疾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三回:“老老,我的命交給你了。我的巧姐兒也是千災百病的,也交給你了?!?/p>
【第30句】:禍棗災梨[huò zǎo zāi lí]
【解釋】舊時印書,多用棗木梨木刻板。比喻濫刻無用的書。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至于交通聲氣,號召生徒,禍棗災梨,遞相神圣,不但有明未造標榜多誣,即月泉吟社諸人亦病未離乎客氣?!?/p>
【示例】刻這些書無疑是禍棗災梨。
【第31句】:招災攬禍[zhāo zāi lǎn huò]
【解釋】招攬災禍。
【出處】元本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諫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鍋,是你招災攬禍?!?/p>
【示例】老官兒道:'怎的沒影響,怎的沒人看見?只是他的對頭利害,誰敢多嘴管這閑事,去招災攬禍?’ ——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