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體的近義詞
[mark_b]
龍體的相關詞: 龍褲、龍孫、龍蟠、龍榻、龍狼、龍王、龍語、龍尾、龍野、龍飛
[/mark_b]
龍體的意思:皇帝之身。
龍體的拼音:[ lóng tǐ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龍蝦:節肢動物。體粗壯,圓柱形而略扁平,長30厘米以上,色鮮艷,常有美麗斑紋。頭胸甲堅硬多棘,兩對觸角很發達,腹部較短。棲息于海底,肉味鮮美,是名貴的經濟蝦類。
【第2句】:龍榻:龍榻,讀音為lóngtà,漢語詞語,意思是指皇帝坐床,出自《封神演義》。
【第3句】:龍孫:詞語信息詞目:龍孫拼音:lóngsūn
【第4句】:龍母:指龍王的后妃。 宋 梅堯臣 《龍女祠祈順風》詩:“龍母龍相依,風云隨所變。”
【第5句】:龍的:《辭源》云“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辭海》又云“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云作雨的神異動物”。因此龍的定義為: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特征是有鱗、有須、能興云作雨的生物。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稱為“龍祖”。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系,“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竹書記年》),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后化為赤龍。因而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漢族傳說中的龍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云致雨和騰云駕霧,后來成為皇權象征。舊時認為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稱為真龍天子,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山海經》記載,夏后啟、蓐收、句芒等都“乘兩龍”。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等傳說。在中國,流行“耍龍燈”(“舞龍”、“龍燈舞”)等風俗。龍在中國人心目中是威力無比,變幻萬千,無所不能的。它象征著自由歡騰和完美。
【第6句】:龍野:龍所在之野。借指 中國。
【第7句】:龍飛:意即皇帝興起或即位。出現年份尚待考證,最晚清代也已出現。近義詞有登基、即位。
【第8句】:龍脊:指山脊。
【第9句】:龍女:中國神話中龍王的女兒。
【第10句】:龍狼:《龍狼》是一款戰爭策略類型的網頁游戲,由上海松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發制作。
【第11句】:龍蟠:龍蟠里,在現在南京市清涼山下。
【第12句】:龍褲:龍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lóngkù,是指漁民下海時穿的黑色長褲,形如燈籠褲。
【第13句】:龍心:圣意,皇帝的情緒。
【第14句】:龍王:古代神話傳說中說它是水中魚蝦等水族之王,能興云布雨。舊時迷信的人向它求雨。
【第15句】:龍尾:【第1句】: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東方蒼龍七宿之末,故稱。《左傳·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杜預 注:“龍尾,尾星也。”漢 張衡《天象賦》:“歷龍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茲。”
龍體造句:
【第1句】:昨天,來自全市各區、縣的名老年門球選手,齊聚賀龍體育中心門球場,參加在這里舉行的市六運會老年門球賽。
【第2句】:春季潮濕多霧,短信送上叮囑,適當添加衣物,鍛煉勤走兩步。霧天難辨道路,出門多加關注,謹慎行使周顧,安全第一為主。順便給你祝福,問候聲聲無數,祝你龍體健康如故,開心帥氣特。
【第3句】:造句網.com盡量原創和收集優質句子,使您在造句的同時,還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第4句】:步行鐘之內可到白沙井公園,黃興路步行街,賀龍體育館、田漢大劇院。
【第5句】:這就是烏鴉一家五人搭乘的小船與船夫,正前往進入龍體的途中。
【第6句】:當晚,長沙金德隊將在賀龍體育中心迎戰上海申花隊。
【第7句】:據新華社長沙電中國男足對陣科威特隊的熱身賽將于晚在長沙賀龍體育中心舉行,這也是中國男足龍年的首戰。
【第8句】:精靈龍體長大約為一英尺,身體纖細苗條,很像一只縮微型的龍族,有一條適合抓握的尾巴,蝴蝶般輕薄的翅膀上有著豐富的圖案。
【第9句】:他是依傳統的上半部人身而下半部為龍體的形象畫出的。
【第10句】:六運會開幕式定于在賀龍體育中心舉行。
【第11句】:春風輕輕吹,用耳細聽,那是我親切的問候;春雨綿綿下,用耳細聽,那是我真心的祝福。全國愛耳日,愿勞逸結合,注意休息,目明耳聰,龍體安康!
【第12句】:除夕餃子包進年收獲的幸福,十五元宵煮出年希望的藍圖,二月二龍頭抬起你的信心與豪情。祝你:龍頭抬起,龍體安康,龍騰虎躍再創輝煌!
【第13句】:新年到來人歡笑,送上祝福萬事好,愿你事業如龍頭,蒸蒸日上發財富;祝你家庭如龍身,幸福的龍鱗數不清;愿你身體如龍尾,生龍活虎無疾病;祝你新年新氣象,龍年龍體棒。
【第14句】:鹿臺高樓入云霄,如今天已是深秋時節,臣憂恐陛下龍體生寒,特獻皮袍與陛下御冷驅寒。
【第15句】:浙江省黃龍體育館的屋面板采用貝姆屋面系統。
龍體的詩句:
【第1句】:行藏悉是乾龍體《積雨寫懷》
【第2句】:樹蟠龍體雨飛湯《諭臨蒸縣官》
【第3句】:游鯈具龍體《重游雁山分得六題·照膽潭》
【第4句】:十幅黃旗上龍體《陳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