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箭的近義詞
[mark_b]
令箭的相關詞: 令箭、令牌、令兄、令質、令嬡、令愛、令狐、令你、令旗、令尹
[/mark_b]
令箭的意思:也叫令旗。舊時軍中發令所用的小旗,桿頭加箭鏃,故稱。清李漁《巧團圓·全節》:“﹝末持令箭上﹞小小一枝箭,發出如雷電,陵谷轉滄桑,世界須臾變。”
令箭的拼音:[ lìng jiàn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令牌:舊指道士進行迷信活動時發令的木牌。
【第2句】:令愛:令愛,也作“令嬡(ài)”,敬辭,敬稱他人的女兒,多用于稱呼對方的女兒。但絕不可寫作“令媛(yuàn)”,雖然蒲松齡《聊齋志異·胡氏》一篇中作“令媛”,但“令媛”一說并不存在。
【第3句】:令名:令名,指美好的聲譽;好的名稱。見《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第4句】:令尹: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發號施令的最高官,其執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國貴族當中的賢能來擔任,且多為羋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亦有少數外姓之人為令尹(吳起、黃歇、李園),實不多見。
【第5句】:令質:美好的品質。明 方孝孺《處士金君妻董氏墓銘》:“夫人少有令質,為父母所愛。既筓,擇士之賢者,得 金處士 而嫁之。”清 褚人穫《堅瓠八集·禁纏足表》:“沽村釀於市中,無妨令質;擷園蔬於雨里,豈損柔情。”
【第6句】:令譽:令譽,漢語詞匯。拼音:lìngyù意為美好的聲譽。(令lìng:美好,善),最早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第7句】:令嬡:“令嬡”是“令愛”的俗寫,敬辭,敬稱別人的女兒,多用于敬稱對方的女兒。
【第8句】:令兄:令兄,漢語詞語,讀音為lìngxiōng,釋義為對方的哥哥。
【第9句】:令旗:即令箭。
【第10句】:令狀:【第1句】:用于強行一種權力的文件。
【第11句】:令星:零星。零碎。
【第12句】:令合:令合是指賢惠的妻子
【第13句】:令狐:【第1句】:古地名。在今山西臨猗一帶。
【第14句】:令終:【第1句】:謂保持善名而死。《詩·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終;令終有俶,公尸嘉告。”鄭玄 箋:“令,善也。天既助女以光明之道,又使之長有高明之譽,而以善名終,是其長也。”宋 王禹偁《刻石為丘行恭贊》:“患難之際,我無茍免;理平之世,我惟令終。青史之上,人誰我同?能執干戈,以衛社稷。”清 昭槤《嘯亭續錄·報應之爽》:“其后高朗令終,為一代之賢臣,吁,亦異矣!”
【第15句】:令箭:也叫令旗。舊時軍中發令所用的小旗,桿頭加箭鏃,故稱。清李漁《巧團圓·全節》:“﹝末持令箭上﹞小小一枝箭,發出如雷電,陵谷轉滄桑,世界須臾變。”
令箭造句:
【第1句】:事實上不少行業,特別是一些壟斷行業工作人員,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歧視和瞧不起弱勢群體,動不動拿雞毛當令箭為難人、刁難人。
【第2句】:還有位網友說,小學一年級時,老師覺得他學習好就讓他當班長,他就拿著雞毛當令箭,準備了根兩米長的高粱稈,上課發現誰亂說亂動就敲誰一下。
【第3句】:然而違章不是公車工作努力的證明,更不是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借口。
【第4句】:要求檢驗員在檢驗每道工序和產品時,必須做到“一看,二摸,三量,四聽,五問,六記”,平時要“雞毛當令箭,無事找事做,小題大做”。
【第5句】:有種境界叫揸住支雞毛當令箭,有種開溜叫啊崩叫狗越叫越走,有種失望叫好無飛士,有種開車叫揸車,有種補衣服叫車衫。
【第6句】:水仙那修長的葉兒,嬌嫩嫩,濕潤潤,綠盈盈,仿佛是百花女神發出的春天的令箭。
【第7句】:“你不要拿著雞毛當令箭,當了個小官就翻臉不認人!”回想起在案件查辦過程中紛至沓來的“說客”,仲愷潼僑鎮紀委*記周小威滿面愁云。
【第8句】:造句網盡量原創和收集高質量句子,使您在造句的同時,還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第9句】:你拿著雞毛當令箭去指責人家,當著這么多人的面,人家臉上掛不住,便起爭執。
【第10句】:搞笑語錄: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以不變應萬變不離其宗,成事不足掛齒,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無敵,舉頭望明月幾時有,呆若木雞毛當令箭,一瀉千里共嬋娟。
【第11句】:本文分析了松耦合總線型陣列機系統的兩種消息傳輸機制,即總線碰撞檢測和令箭傳輸。
【第12句】:有什么事,叫他直接告訴我。你別拿著羽毛當令箭,用這種口氣和我說話。
【第13句】:很多給個雞毛當令箭的主,都在這方面死翹翹了,以為太祖真的在征詢意見呢,因而說了不合太祖之意的話而倒霉。
【第14句】:蔣小玉沒有把美麗的令箭荷花賣給那個濁氣熏人的“干部”,卻廉價地賣給了那個老農,引發了一片會心而開懷的笑聲。
【第15句】:仙人掌、令箭荷花、仙人指:當室內有電視機或電腦啟動的時候,負氧離子會迅速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