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死的近義詞
[mark_b]
昏死的相關詞: 昏濁、昏死、昏昏、昏睡、昏憒、昏招、昏瞢、昏鴉、昏明、昏眊
[/mark_b]
昏死的意思:暫時性昏迷,不省人事。
昏死的拼音:[ hūn sǐ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昏瞢:見“昏蒙”。
【第2句】:昏睡:昏昏沉沉地睡:~不醒。病人仍處在~狀態。
【第3句】:昏暴:樸仁修,男,2010年廣州殘疾人亞運會韓國代表團成員,并在團體花劍比賽中與隊友金奇鴻、章東信、趙永萊參賽獲銅牌。
【第4句】:昏媾:昏媾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hūngòu,意思是姻親;通婚關系。
【第5句】:昏明:昏暗和明亮;黑夜和白晝。《列子·周穆王》:“昏明之分察,故一晝一夜。”《文選·劉琨》:“昏明迭用,否泰相濟。”李善注:“昏明謂晝夜也。”《南齊書·高帝紀上》:“夫昏明相襲,晷景之恒度;春秋遞運,時歲之常序。”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賢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陰霾天日,雖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則一。”
【第6句】:昏聵:昏聵,指眼花耳聾,頭腦糊涂。比喻不明事理,頭腦糊涂,不明是非。如:一個昏聵而又可憐的老人。
【第7句】:昏暈:昏暈,拼音hūnyūn,意思是指光線模糊不清。
【第8句】:昏亂:昏亂,指昏庸無道;糊涂妄為。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
【第9句】:昏憒:頭腦昏亂;神志不清。(或昏迷,神志不清)。《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荊公眼中垂淚道:'適才昏憒之時,恍恍忽忽到一個去處,如大官府之狀。’”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長亭》:“方昏憒間,忽聞婦人哭入。視之,則縗絰者長亭也。”許杰《七十六歲的祥福》:“一時間他又震眩在恐怖的心境中。平梅抬起頭來,看見祥福的半昏憒的情形。”愚昧;糊涂。《東周列國志》第八七回:“甚矣,公叔之病也,乃使我托國於衛鞅,又曰:'不用則殺之,’夫鞅何能為?豈非昏憒之語哉?”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老婦昏憒,一時見利取此錢。”聶紺弩《論萬里長城》:“他就是那時候的,窮鄉僻壤的三家村里,昏憒腐朽,愚昧頑固的冬烘學究。”①戲曲中指規模較大的武打。(例)排演一出全武行的好戲。②指打群架,泛指進行暴力行動。出處:①魯迅《準風月談·后記》:“官辦的《中央日報》討伐得最早,真是得風氣之先,不愧為'中央’;《時事新報》正當'全武行’全盛之際,最合時宜,卻不免非常昏憒。”
【第10句】:昏暗:昏暗是一個詞語,基本意思是形容昏黑,陰暗的樣子。
【第11句】:昏昏:昏昏是中國漢語里的詞匯,有多種意思,用來形容天色暗。
【第12句】:昏話:【第1句】:糊涂或荒謬的話。
【第13句】:昏眊:讀音hūnmào(1).【釋義】眼睛昏花。(2).【釋義】同“昏耄”。老邁。(3).【釋義】同“昏耄”。昏聵;糊涂。
【第14句】:昏鴉:黃昏歸巢的烏鴉。
【第15句】:昏招:昏招,圍棋和中國象棋用語,棋手由于疏忽,下了(或走了)一手(或一步)關鍵的敗著。
昏死造句:
【第1句】:為了引起急救人員的注意,他哇哇大叫,接著就昏死過去。
【第2句】:但地中海想到昨夜和阿拜在那別墅中,不也斷定身後那昏死的歹人,不可能逃走而不被自己等人察覺嗎。
【第3句】:傅名玉那這話一出口,傅母頓時驚怒交加,一口痰氣堵在胸口頓時就昏死了過去。
【第4句】:戰場之上,劉尚和黃忠、華雄、太史慈以武力稱雄,萬軍從中,斬殺敵酋首級,殺得讓為數不多的匪寇頭領亡魂喪膽,差點就昏死過去。
【第5句】:養父閉口不答,被打得昏死過去……沒多久,養父因傷勢過重去世了。
【第6句】:游艇緩緩駛向碼頭,帶著躊躇滿志的總督大人,和醉的昏死過去的主教老爺。
【第7句】:心中越發焦躁不安,最后只聽得巨大的轟響聲后,整個人頭昏腦漲,靠在門口昏死過去。
【第8句】:我曾把許多詩修改成昏死狀態。
【第9句】:他昏死過去。一秒鐘后醒轉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在抽泣著想媽媽。
【第10句】:不料,司機猛地一掉頭,車輪從他的腰部軋過,頭部也被重撞,他頓時昏死過去,經搶救脫險。
【第11句】:他睡眼惺忪的看了看床邊的鐘。午夜。他剛睡了一個小時,但感覺如昏死過去一般。
【第12句】:母親看到兒子的尸體后,就昏死地過去了。
【第13句】:別人都哭得昏死了過去,他卻哀而不傷。
【第14句】:狗腿子把爺爺按倒在地,打得皮開肉綻,昏死過去還不住手,直到爺爺表示再也不打官司了,才肯罷休。
【第15句】:但我們非常喜歡這個結構,用賈寶玉聽到黛玉死了以后一下子就昏死過去,結合他去陰司地府路的那個情節,把后太虛幻境最重要的意思表達出來了。
昏死的詩句:
【第1句】:長夜昏昏死實難《銅雀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