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的近義詞
[mark_b]
行云的相關詞: 行人、行書、行信、行楷、行軍、行敝、行篋、行山、行商、行兇
[/mark_b]
行云的意思:行云(xíngyún),意思是流動的云;亦用以比喻女子頭發。
行云的拼音:[ xíng yún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行兇:《水滸傳》第三八回:“家住沂州翠嶺東,殺人放火恣行兇。”《西游記》第五七回:“師父,恕弟子這遭,向后再不敢行兇,一一受師父教誨。”
【第2句】:行楷:介于行書和楷書之間的字體。
【第3句】:行山:【第1句】:行走于山地。
【第4句】:行信:謂做事誠實不欺。
【第5句】:行敝:亦作“行蔽”。謂貨物質量差。
【第6句】:行商:行商,包括幫客、廂客、邊客、攤販等。行,有兩個讀音,且不同的讀音有著不同的寓意。xínɡshānɡ,行商,寓指外出經營的流動商人;hángshāng,行商,寓指昔時獲準販賣糧食的商人。
【第7句】:行軍:軍隊進行訓練或執行任務時從一個地點走到另一個地點:夜~。急~。
【第8句】:行人:行人:路上行走的人;參加同業商行的商人;走過的人。一復姓春秋鄭有行人子羽。---見《慎子》。“行人”也是我國古代一官名。
【第9句】:行婆:居家事佛的老婦。
【第10句】:行篋:行篋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xíngqiè,意思是旅行用的箱子。
【第11句】:行草:介于行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
【第12句】:行令:行令,指發布命令;行酒令。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
【第13句】:行道:行道,漢語詞匯。拼音:héngdào釋義:〈方〉指行業;舊時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或學說。語出《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第14句】:行書: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符號,實用性和藝術性相對不足。相比較而言,草書藝術性高,而實用性相對不足。
【第15句】:行囊:出門時所帶的袋子或包兒。
行云造句:
【第1句】:露天操場上正在舉行合唱,歌聲響遏行云。
【第2句】:我們班來了一位新的語文教師,她叫周慶芝,她不僅年輕,口齒伶俐,說普通話的教學方法也是一流的。文能罵的你歸天隱居,武能舉起粉筆行云流水。
【第3句】:運動場上歡笑聲雷動,口號聲和歡呼聲響遏行云。
【第4句】:隨著師父行云流水般的開示,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明月也漸升中天。
【第5句】:度量如海涵春育,應接如流水行云。金纓
【第6句】:這篇散文,形散意不散,文字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暢快,值得一讀。
【第7句】:她所演唱的歌劇,高亢處響遏行云,低回時如黃鶯出谷。
【第8句】:他的文章思路行云流水,把各種人物寫得惟妙惟肖,把各種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
【第9句】:這段戲全是高音,由他唱來真是響遏行云。
【第10句】:這位陶藝大師的功力已經出神入化,從桿土到製胚的過程有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第11句】:這位聲樂家的歌聲,響遏行云,十分嘹亮。
【第12句】:這篇文章的獨到之處,在于行文如行云流水。
【第13句】:"黃河大合唱"那響遏行云的歌聲激發人們奮起反抗侵略者的斗志。
【第14句】:那年申奧成功后,天安門廣場上人們的歡呼聲響遏行云。
【第15句】:云,起自湖上,前簇后擁,推上山來。直飛到一千二百米高的含鄱口懸崖上,在人的身前身后涌來退去,飄飄蕩蕩。人行云中,好像蒙上一層紗幕的舞臺,看不真切舞蹈者。
行云的詩句:
【第1句】:隅然謫墮行云去《鷓鴣天·雪屋冰床深閉門》
【第2句】:仙山靈草濕行云《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
【第3句】:不放行云飛過《西江月·畫幕燈前細雨》
【第4句】:曉隨幽徑踏行云《接待贈相送諸公》
【第5句】:想歌遏行云《齊天樂·百花香里鶯聲好》
【第6句】:歌響行云止《長壽樂·繁紅嫩翠》
【第7句】:天外行云駐《醉思仙·記華堂》
【第8句】:被行云低損《好事近·和淚唱陽關》
【第9句】:行云不動《酹江月/念奴嬌》
【第10句】:每遇行云《其二》
【第11句】:舟行云駛方求問《贈丘執禮》
【第12句】:說與行云《滿江紅·說與行云》
【第13句】:香箋小字寄行云《臨江仙·馬上匆匆聽鵲喜》
【第14句】:不放行云散《鳳棲梧》
【第15句】:醉看行云住《虞美人·倚窗人似鶯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