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持的近義詞
[mark_b]
住持的近義詞: 當家、方丈
[/mark_b]
住持的反義詞:沙彌
住持的意思:住持(abbot),道教職稱,在道觀或道院中掌管大小事務,是道觀或道院中的當家、負責人。佛教傳入中國后借用這一名詞。在佛教中又稱住職。原為久住護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個寺院的主僧。
住持的拼音:[ zhù chí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住讀:zhùdúㄓㄨˋㄉㄨˊ住讀(住讀)指學生住校讀書。與走讀相對。《人民日報》19【第81句】:【第1句】:1:“學生走讀和住讀并舉,以走讀為主。”
【第2句】:住民:百科名片住民是指:在本國長期從事生產和消費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況他國的公民也可能屬于本國住民。這時,住民可分為自然人住民和法人住民。自然人住民是指那些在本國居住時間長達一年以上的個人,但官方外交使節、駐外軍事人員等一律是所在國的非住民;法人住民是指在本國從事經濟活動的各級政府機構、企業和非營利團體,但是國際性機構,諸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組織,是任何國家的非住民。
【第3句】:住院:住院,zhùyuàn,解釋:病人住進醫院接受治療或觀察,出處:孫斐君《后記》:“不料我短于乳兒知識,忽患乳腺炎,住院開刀。”
【第4句】:住址:住址,拼音為zhùzhǐ,是住所的地址的意思。
【第5句】:住處:住處,漢語詞語,在居住的處所。
【第6句】:方丈:佛寺住持的居處稱為方丈,亦曰堂頭、正堂。這是方丈一詞的狹義。廣義的方丈除指住持居處外,還包括其附屬設施如寢室、茶堂、衣缽寮等。據《維摩詰經》說,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所住的臥室雖僅僅一丈見方,卻能容納二千師子之座,有不可思議之妙。
【第7句】:住戶:住戶,漢語詞語,意思是住在某處的人家。
【第8句】:住腳:住腳,漢語詞匯。拼音:zhùjiǎo。釋義:止步
【第9句】:當家:本義為主持家政。又比喻在一定范圍內起主要作用經營管理者她是我們廠里的好當家現實生活中,一般指的是家庭中一家之主,做事說話有分量的人稱之為當家。當然也是為家庭貢獻較大的人。
【第10句】:住所:住所是指為使法律關系集中于一處而確定的自然人或法人的地址,是公民生活和進行民事活動的主要基地或中心場所。《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經常居住地”應當理解為連續居住1年以上的居住地,并有長期居住目的的。如果公民由其戶籍所在地遷出后,尚未遷入另一地,又無經常居住地的,仍應以原戶籍所在地為住所。
住持造句:
【第1句】:寺里的這位住持是得道的高僧。
【第2句】:相傳很久很久以前,中會寺有一個老住持,掌管寺里的一切廟產,權力很大。
【第3句】:山東住持被舉報與女居士同居致流產。
【第4句】:金華寺坐落在谷翠山山腰,沒有人知道它的由來,住持來之前,這里只是一片荒落的廟宇。
【第5句】:昨日,是中秋“小長假”第一天,龍門寺住持釋宏永穿著僧袍、手持佛珠早早地來到了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教學樓前,熟悉新環境。
【第6句】:“四神咒塔”碑記載住持法現建塔緣起。
【第7句】:對。玄奘回國之后,皇帝修建了慈恩寺,玄奘就是第一任住持。
【第8句】:部隊還未趕到,早上,由龍門寺住持釋宏永、寶山集團董事長賈卿等組成的救援敢死隊進溝救人。
【第9句】:禪宗寺院比附此說,用“方丈”二字命名住持所居住的房間,“方丈”一詞也因此被引申為住持之意。
【第10句】:老甄摸了摸臉,得意地道:“不是咱家說,咱家當年那也是馳名一方的最美住持。”。青青的悠然
【第11句】:明崇禎間建,前后二殿,住持明正三際重修。
【第12句】:十九日中午,各寺庵上大供,由住持帶班頂禮祝圣,設齋供眾,晚上舉行隨課普佛。
【第13句】:也難怪住持為難,當年他金口玉牙欽點的“轉世玄奘”。
【第14句】:救援部隊還未趕到,早上,由龍門寺住持釋宏永、寶山集團董事長賈卿等組成的救援敢死隊進溝救人。
【第15句】:前任的住持和尚退位,便稱為退院老和尚,他閑居養靜,再不問事,或者閉關專修,大體都是功高望重,修持與德操,達到圓滿的程度。
住持的詩句:
【第1句】:烏寺搖頭不住持《贈音上人》
【第2句】:空門無住持《寄天臺秀師》
【第3句】:住持良有愿《建安寺西院喜王郎中遘恩命初至聯句》
【第4句】:莫向閒中覓住持《調云岑》
【第5句】:龍神降伏住持堅《贈和龍妙空禪師》
【第6句】:老僧住持事繁《偈頌一百零二首》
【第7句】:口掛壁上欲學古人住持《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第8句】:權名住持《禪人寫真求贊》
【第9句】:不作住持心《送僧》
【第10句】:長年無住持《妙智寺》
【第11句】:古無住持事《和陶讀山海經十三首韻送機簡堂自景星巖再住》
【第12句】:住持羞接閑人話《重游能仁寺》
【第13句】:山僧住持事繁《偈頌五十一首》
【第14句】:可當一住持《山居雜詩九十首》
【第15句】:用靜定為庵自住持《沁園春 勉諸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