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750 三國演義讀后感,700字通用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750 三國演義讀后感,700字篇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伴著這首耳熟能詳的音律,我再一次重溫《三國演義》,這清代小說的巔峰。急于興復漢室的劉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張飛與關羽、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曹操,這些英雄又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我隨著這本書走進了歷史上局勢動亂的三國時期,親臨了馬革裹尸的戰場,目睹了考慮周全的計謀,同時也感受到了千古流傳的情誼,那就是諸葛亮對劉備的忠心。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他就是諸葛亮,一個淡泊名利的隱士,一位足智多謀的智者,一名忠心耿耿的軍師。如果諸葛亮是一匹未被世人了解的千里馬,那么劉備就是發掘千里馬的伯樂。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二十年如一日地為劉備奔走效勞?;馃乱?、白河用水、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如今細細品味這些家喻戶曉的故事,感受到的不止是諸葛亮那過人的智慧,更是諸葛亮一心為劉備出謀劃策打江山的忠誠。他的忠誠不僅僅表現在劉備在位輝煌的時候,更表現在劉備仙去之后。
“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白帝城托孤,諸葛亮接受劉備最后的托付。劉備臨終前告誡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辈⒏嬖V諸葛亮:“如果劉禪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钡侵T葛亮并無謀權篡位之心,依然竭盡全力輔佐著劉禪,盡管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為完成劉備的遺愿,諸葛亮多次親自出征,從無怨言,只為報答多年前劉備的發掘之恩。
搖著羽毛扇的諸葛亮永遠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不僅僅因為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的智慧,更因為他對劉備那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三國演義讀后感750 三國演義讀后感,700字篇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敝腥A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四大名著更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杰作。最近,我利用課余時間讀了《三國演義》這部著作。故事起于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終于三國歸晉。書中刻畫了眾多的歷史人物,有寬厚仁義的劉備、狡猾多疑的曹操、忠肝義膽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勇猛粗魯的張飛以及視死如歸的趙云,都是盡人皆知。
書中描寫的經典故事更讓人回味無窮,有桃園三結義、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其中我最喜歡“借東風”這個故事。周瑜的“連環計”成功后,準備起兵用火攻攻打曹軍,可當他發現外面現在刮得是西北風時,當時就昏倒在地。因為他需要的是東南風,否則火就算燒起來了,被燒的也是東吳自己的大營。周瑜的朋友魯肅見大都督一直昏迷不醒,便把諸葛亮請來出主意,諸葛亮沒說什么,只是提筆在紙上寫下十六個字:欲破曹公,宜用火功;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時,周瑜醒了,見諸葛亮看透自己的心事,便問:“這病該用什么藥醫治啊?”諸葛亮笑笑說:“都督若要刮東南風并不難,只要建一個七星法壇,我來做法,一定給您刮一個三天三夜的東南風。”周瑜大喜,病馬上好了一大半,命人趕快建好了七星壇。到了三更天的時候,果然刮起了東南風,這才有了火燒赤壁的故事。
難道諸葛亮真的會呼風喚雨么?當然不會,其實他早就算好了這幾天會刮東南風的。原來諸葛亮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并且考慮好結果再行動。他為了輔佐劉備成就大業,一生都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覺得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學習諸葛亮的這種精神,要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今天用心的準備和不懈的努力,才會有明天的成功和收獲!
《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這樣精彩的故事,請大家也跟我一起進入三國時代吧,看看誰到底能成為最后的霸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