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超越極限的作文素材模板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超越極限的作文素材篇一
孟子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見,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就必須敢于超越極限。
海倫?凱勒被馬克?吐溫譽為19世紀最偉大的兩個人之一。她兒時因患一場大病喪失了視覺和聽覺,但她并沒有向命運低頭,挑戰(zhàn)了生命的極限,學會了英語、德語、希臘語、拉丁語等多種語言,最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她用親身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要敢于超越人生的艱難險阻,披荊斬棘地闖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愈是艱難的絕境,愈能促進人發(fā)揮潛力,超越看似不可征服的極限。紅軍的長征,在當今世界被譽為奇跡,在漫漫的二萬五千里路途中,紅軍戰(zhàn)士忍受著“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孤獨,挑戰(zhàn)了忠孝的極限;爬雪山,過草地,饑寒交加,為了災難深重的民族的解放,紅軍戰(zhàn)士們挑戰(zhàn)了生理的極限。正是有了許許多多像紅軍長征精神一樣的超越,我們才有了不斷的攀登與進步。
剛剛過去的汶川大地震又給了我們許多對于人生極限的思考。溫總理說的最讓人難忘的一句話:“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決不放棄。”武警官兵們不顧自己的安危,在隨時可能到來的余震中奮力救人,表現(xiàn)出對使命和人民的無限忠誠;醫(yī)務(wù)工作者不分晝夜搶救災民,給“救死扶傷”一個最大限度的詮釋;我們平常總說母愛是偉大的,地震中那個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孩子的母親用行動再次詮釋了什么是母愛的大境界,突破了愛的極限;在超過72小時生命存活極限之后,仍有許多的災民被救活,這不僅是生命的奇跡,更是對生死極限的頑強跨越。試想,人類連生死極限都能跨越,還有什么我們不能超越的“極限”呢?
吉尼斯紀錄,就可以說是對極限的考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紀錄被不斷打破更新,可見極限不過是個具有時效性的字眼。就像那個實驗中,桶中看似已裝滿了石塊,但卻又可以倒“滿”沙子,甚至倒“滿”水。很贊同那個學生的觀點,“很多事情看起來達到了極限,實際上還存在很大空間”。
也許現(xiàn)在我們還沒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氣概,沒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胸懷,沒有“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睿智,但只要我們心中有理想、有勇氣、有毅力,定能超越自己的極限,創(chuàng)造一切的可能!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文,作者以題目中的材料為依據(jù),又不拘于題目材料,提煉出了“超越極限”的中心論題,體現(xiàn)了新材料作文的特點。
本文最大的亮點是緊緊圍繞中心論題,選用了一組很有說服力的論據(jù)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些論據(jù)有名人名言,有名人事跡,還有紅軍與“512”大地震災民的群體事跡,以及吉尼斯紀錄被不斷更新的事實等,材料顯得豐富充實。
全文說古論今,從孟子的“生于憂患”中提出了敢于超越的前提條件,從海倫的事跡中,從紅軍長征的事跡中,從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人們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堅強中說明了超越的可能性。
為了能體現(xiàn)文章與題目的緊密關(guān)系,作者在倒數(shù)第二段中再現(xiàn)了題目材料內(nèi)容,并引用材料中一個學生的話說明了“很多事情看起來達到了極限,實際上還存在很大空間”,從而讓作文與題目材料的關(guān)系緊密。雖然新材料作文不要求一定引用材料內(nèi)容,但恰當?shù)匾檬敲髦堑摹?/p>
超越極限的作文素材篇二
一條路,走了很久,沒有盡頭;一首詩,作了很久,終難完美;一杯水,一塊石,折射出無限可能、無限人生:看似放了石頭的杯子已經(jīng)滿了,然而沙子和水還可以放進去……這正如我們的人生,看似已經(jīng)瀕于“極限”的事物總會有“驚世”轉(zhuǎn)機和意外收獲!
曾記否,那年小小的你,執(zhí)拗地甩開父親的手,爬上自己的“鐵馬”。你鎖眉,你嚴肅,你滿眼執(zhí)著。終于,你登上“寶座”,用力一蹬,自行車動了。可是你的腳還夠不到大大的車蹬啊。下一秒,事情可想而知……父親急忙挪開壓在你身上的車,從摔倒到被扶起一語不發(fā)的你笑了,笑著說:“爸爸,我做到了。”也許你摔倒了,但從你執(zhí)意自己騎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你是成功的。因為那一刻,你挑戰(zhàn)了自己,超越了自己年齡和身體的極限……
曾記否,那年你站在小小的舞臺上,那樣稚拙。漲紅的小臉,不自然地向上揚起的嘴角,細密的汗珠,借助你不知所安的眼睛和體側(cè)緊握的雙手,一眼就看到你臉上寫著:無助。然而,那第一句的清晰歌唱,收尾時的燦爛微笑,表明了你無可爭議的'勝利爆發(fā),你必將化繭成蝶,炫彩飛舞。因為那一刻,你戰(zhàn)勝了自己,解開沉重枷鎖,超越了心理極限……
曾記否,汶川地震158個小時后帶給你的驚喜和感動,救援的黃金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八十幾個小時,他依然生還,虛弱但不懦弱。在黑暗中,摸索、等待是他生存的重心。然而最苦悶、最絕望的時期,他熬過來了。當?shù)谝豢|陽光照進那微小的縫隙時,就已宣告了他在這場與死神的拉鋸戰(zhàn)中勝利了。那一刻,他安全了,勝利了。生命的光輝在他身后光彩奪目,因為那一刻,他也克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種種困難,走出陰霾,超越了生命的極限……
曾經(jīng),珠穆朗瑪峰是不可征服的;曾經(jīng),南極極點是不可穿越的;曾經(jīng),馬里亞納海溝是下不去的……而今,珠峰上插遍了各國國旗;極點上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海溝里還有我們的殘溫……這一個個的不可能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得平常無奇,不經(jīng)意間我們發(fā)現(xiàn):都是因為“極限”,我們超越了極限,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
蝶的飛舞是因為它超越了繭層的極限;花的芬芳,是因為它超越了苞葉的極限;果的誘人,是因為它突破了青澀的極限……
漫漫人生路,我們知道,害怕退卻,沒有出路;我們也知道,中途拋錨,又要耽誤時間;我們更知道,任其飄搖,就有觸礁沉沒的危險。所以,“超越”是我們的必經(jīng)之路,唯有越過“極限”的高山,我們才能看到曠世奇景!
【名師點評】
文章用抒情的筆調(diào)頌揚無極限的人生。作者運用具有濃郁抒情意味的語言對敢于超越自己的孩子給予了頌揚,對在汶川大地震中超越72小時生命極限頑強堅持到生還的受難者,對征服珠穆朗瑪峰、南極、馬里亞納海溝等人類極限的中國人進行頌揚。全文語言感情充沛,激情洋溢。
這篇作文是情理相生的散文。從說理這個角度,作者在第一段運用走路、寫詩引出作文題目中材料所涉及的話題,提出了無極限的觀點。然后以第一次騎自行車的孩子,第一次上舞臺的孩子以及地震中超越生命極限頑強堅持的災民,征服珠峰、南極等的英雄豪杰為事例論證,充分地說明了超越人類極限完全是有可能的。從抒情的角度說,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寫孩子的事例時采用了第二人稱的寫法,使文章親切,富有情感,而全文主要采用排比段的寫法,也為增添抒情意味作了很好的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