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課文片斷賞析
《匆匆》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把抽象、空靈的時間當作具體、形象的事物來描寫,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稍縱即逝的時間的留戀、無奈和痛苦之情,也表現了作者不甘虛度一生的強烈愿望。文章文質兼美,情感濃郁,作者很注意運用修辭手法,文中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和時間的悄然流逝;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如何讓學生感悟匆匆流逝的歲月,體驗作者豐富的情感,品味語言文字的優美,得到讀寫遷移的訓練?請看下面的教學片段。
[片段一]
(課件出示燕子輕飛、垂柳依依、桃花盛開的畫面,配上輕柔的音樂。)
師(導語):同學們,微風輕撫,桃紅柳綠,燕子呢喃,好一派迷人的春色??!年輕的朱自清先生望著這充滿生機的春景,感慨萬千,寫下了這樣富有詩意的句子——(字幕顯示: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師:請你們伴著優美的輕音樂,自由朗讀這兩句話,體會作者描寫的巧妙。
生(讀后):我覺得第一句寫得特別優美,作者抓住了燕子、楊柳和桃花這三樣景物寫出了春天的美麗與充滿生機,讓人不由地產生喜愛之情。
生:我還發現了這句話中用了三組反義詞,分別是“去——來”,“枯——青”,“謝——開”,可見作者遣詞造句十分講究。
師:作者為什么把春天的景物寫得這么美呢?
生:是為了拿燕子、楊柳和桃花這三樣景物與時間進行對比,體現時間的一去不復返。
師:你們能不能仿照第一句的寫法也寫一句話呢?
生小練筆。
師:誰來展示你寫的句子?
生:白天過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樹木被砍了,有再長的時候;東西用完了,有再買的時候。
師:你們覺得這句話寫得怎樣?
生:這三個分句用詞不夠講究,句子不夠優美,而且第二分句說到“樹木被砍了,有再長的時候”似乎在誘導我們可以隨意砍樹,思想不夠健康。
生:太陽西落了,有再次升起的時候;河水結冰了,有再次奔流的時候;碧草枯萎了,有再次青翠的時候;百花凋零了,有再次爭芳的時候。
生:太陽落了,有再升的時候;海水退了,有再漲的時候;月兒缺了,有再圓的時候。
師:這兩句寫得好多了,我們來欣賞欣賞。
生:江林的那句話抓住太陽、河水、碧草、百花來寫,富有詩情畫意,雖然幾組詞還構不成反義詞,但用得挺準確的。
生:葉嘉寫的句子可以跟朱自清先生寫的相媲美了。因為太陽、海水和月亮都是屬于大自然中比較永恒的景物,而且“落——升”,“退——漲”,“缺——圓”這三組反義詞也用得十分貼切、巧妙。
師:同學們,只要我們留心生活,多讀多練,也會寫出很美的句子的?,F在,讓我們回到課文中來,結合自己對時間的感悟,把這兩句話有滋有味地讀出來。
……
[片段二]
(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作者從七個方面寫出了日子的來去匆匆。請同學們輕聲朗讀這幾句話,找出你認為寫得特別好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和感受。
生:我覺得這句話寫得特別好。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作者從洗手、吃飯和默默這三個方面寫出了日子過得很快。
師:你這是從內容上體會日子的來去匆匆。能從語言表達上想想嗎?
生:這句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句式十分整齊,但又樸實易懂,寫出了時光在每個平凡的瞬間,在不經意間悄然流逝。
……
師:是呀,日子總是在不經意間悄然流逝。二十四歲的朱自清先生覺得八千多個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飯、睡覺、嘆息等等中溜走。聰明的孩子們,你們也有四千多個日子從手中溜去,這些日子是怎樣溜走的呢?趕快拿起筆來,仿照作者的寫法,寫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的。
生小練筆。
生1: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眼邊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從身邊溜走;講話的時候,日子從嘴邊溜去。
師:你們覺得這句話寫得怎么樣?
生2:“眼邊”不太準確,可以改為“眼前”。還有,后面兩個分句都用“溜”,有點重復,可以把第一個“溜”改為“逃”。
生3:在玩耍的時候,從身邊滑過;在看電視的時候,從眼前飄過;在看書的時候,從腦海里逝去。
師:大家有沒有聽出來,吳天寫的句子漏了什么?
生4:每個分句都漏了“時間”二字。
師:這句話有沒有寫得好的地方?
生5:三個動詞“滑”、“飄”、“逝”不重復,而且寫出了時間的輕巧、靈活,消失得無影無蹤。
生6:在走路的時候,時間與我擦肩而過;看電視時,時間從我眼前溜過;做作業時,時間從我的筆尖下滑過。
師:請大家來評價一下,這句話寫得怎樣?
生7:“擦肩而過”和“滑”寫得特別好。
師:好在哪里?
生8:這兩個詞用得準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時間流逝的特點——稍縱即逝,無聲無息。
……
[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北菊n出自大家之筆,語言生動形象,修辭豐富多樣,句子整散統一,節奏鮮明活潑,是學生語言積累和運用的極好范例。
為了充分利用文體,實現文本超越,我在學生多元解讀文本,感悟歲月匆匆的基礎上,努力創設讀寫結合的情境,給予學生兩次練筆的機會,盡情抒發內心感受和生活經驗,并通過點評、欣賞、激勵,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吸納有效的評改,得到積累、運用語言的有效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