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課教學設計
硬筆書法課教學設計
科 目:硬筆書法
課 題:筆畫的名稱及寫法執
課 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的要求: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指出過分強調筆畫頓挫的不良后果。引導學生臨帖,在筆畫分明、字體端正的基礎上力求大小基本一致,結構均稱。
教學重點:掌握撇畫的字形。
教學難點:掌握結構理解撇的基本變化,初步學會與點相關字的寫法。
教具準備:示范用筆、示范用紙、示范用的.書畫作品以及書畫故事類的書籍及運筆圖解。學具準備:練習紙、筆、字帖等。
教學過程:
(一)書畫作品欣賞
1、王羲之《喪亂帖》是行草墨跡,白麻紙,縱28.7厘米,橫63厘米。此帖早在唐時就傳入日本,有專家考證說是唐朝一個大和尚鑒真東渡日本時帶去的。
(二)講王羲之吃餃子的故事。
1、談談聽了故事后的感想。
2、教師總結: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這需要我們一絲不茍、持之以恒地練習。
3、很希望大家在漢字書寫方面能夠學有所成,在短暫的時間內提高漢字書寫能力,但是要謙虛求學。
(三)交代任務:
根據課時的計劃向學生說明這堂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說明要把漢字寫好,首先把組成漢字的橫、豎、撇、捺、點、鉤、折、挑等八種筆劃寫好,在八種基本筆畫中,進行練寫撇筆畫?
(四)解讀:
領導學生解讀字帖上關于“撇畫”的說明。
1、撇:撇如同人的手足,可伸可屈,在結構組合中,它主要起到平衡字勢的作用。撇的形態舒展,筆意流暢,瀟灑時如同蘭葉,豎實處恰似大象的長牙,撇畫用筆由按到提,由重到輕,速度由慢而快,線條由粗而細,顏色由深到淺。撇時要行筆輕捷均呈撇尖形,撇尖角度要按字中所處的位置而定,力求準確,使字搭配穩當。
(1)短平撇:一般在字的頂部,寫得短而平,否則,頭重腳輕,不成比例。寫法是起筆向右作頓,隨即轉筆向左下迅速提筆出鋒。宜平、宜短,“如鳥啄食”。如“千、反、毛、禾”等字中的短平撇。
(2)短斜撇:一般在字的左肩部位。寫法是起筆作頓,隨即轉筆向左下快速出鋒。特點是短小,尖銳,有力。如“牛、升、生、行”等字中的短斜撇。
(3)斜撇: 一般如同人的胳膊或腿,寫法是起筆作頓,然后轉筆向左下,由慢而快撇出,力到鋒端。斜撇要有一定弧度,切忌寫成直撇或彎曲過度。如“人、文、木、米”等字中的斜撇。
(4)豎撇:寫法是起筆作頓,隨即轉筆直下,約在三分之二處,向左下撇出。撇出的地方常有弧形的意味。呈現多半是豎,很少一部分是撇。如“月、用、師、病”等字中的豎撇。
(5)豎斜撇:寫法是起筆作頓,隨即調轉筆鋒向下,寫至一半時向左下弧形撇出。通常和橫畫交叉時,豎斜撇和捺呈對稱形式。一般橫畫以上較直,以下則漸成斜撇。如“大、夫、春、火、”等字中的豎斜撇。
(6)直撇:寫法是起筆作頓,然后轉筆向左下呈45°撇出,因筆畫較直,故叫直撇。如:“在、老、考、孝”等字中的直撇。
(五)、老師指導,示范。
(六)、學生當場書寫。
(七)、作業點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