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教案集錦八篇
《橋》教案集錦八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橋》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橋》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請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以前我們學過的有關橋的課文,都有哪幾篇?簡要地說一說這幾篇課文分別寫的是什么內容。
(3)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又會寫些什么內容呢?請同學們大膽地猜測一下。
二、初讀課文,驗證猜測。
(1)快速讀課文,看一看你剛才的想法與作者所寫的內容有沒有吻合或者相似之處?(2)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3)我們平時在讀文章的時候,要養成一個習慣,看見題目后先想一想這篇文章可能會寫些什么,如果讓我來寫,我會怎樣寫。如果能夠堅持這樣做,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會提高得更快。
(4)再次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遇見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和聯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決,也可以向學習伙伴請教。
(5)檢查生字認讀和課文朗讀情況,對存在問題予以指導。
三、細讀課文,探究人物。
(1)想一想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畫出描寫老漢的有關語句,在旁邊做上批注。
(2)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互相補充完善。
(3)組織全班交流。你認為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么。請同學們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
《橋》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2、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從描寫老漢的詞句中感悟老漢的崇高精神。
三、教學難點:理解“橋”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山洪的兇猛
1、一連下了幾天的大雨,一場可怕的災難降臨到這座美麗的小山村,讓我們再一次來感受這個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視頻)
2、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場面,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概括山洪的特點。(大、猛、狂)
(二)扣課后提示,領悟表達特色
1、導入:同學們,課文一次次地寫到山洪和暴雨,請大家找出這樣的句子讀一讀。
2、作者是怎樣寫的,才讓我們有了這種可怕的感覺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種表達特色。出示三個句子: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天動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種表達特色:哪一種有最簡短的句子?在哪兒?(像潑。像倒。)指導朗讀(讀得有力、并猛)
看,簡短,卻寫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種表達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種表達特色:由學生說;指導朗讀(你覺得怎樣才能把這個句子讀好?):指名讀、齊讀。
第三種特色:讓學生自己發現。(指名回答);找出文中這樣的句子讀一讀。(教師課件出示);你們看,“跳舞、舔、爬”,單獨看,似乎很美好,很親昵,可是在這里,一點也不美好,反而寫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懼、膽戰心驚)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導朗讀。
(三)抓關鍵詞語,對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發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樣?書上是怎么寫的?讀3----10自然段,劃出關鍵詞語。(學生匯報找出的關鍵詞語,并結合句子指導朗讀。)
2、同樣是在山洪的突發時刻,誰的表現不一樣呢?(老漢)該選哪些詞來表現老漢呢?也在3---10處然段中找幾個關鍵詞。(學生匯報,指導朗讀。)
3、對比著讀這些詞語,并放進課文中的句子里讀讀。
4.解句子“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
(1)引入:在鎮定的老漢面前,紛亂的人群終于安靜下來。(播放影象:洶涌的洪水。同時出示字幕:人們停信腳,望著老漢。)洪水中想起了老漢的聲音:教師出示句子: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生讀)
(2)你覺得應該怎樣讀,你想讀出老漢的什么呢?(指名說,并讀一讀)
(3)老漢的聲音雖然是沙啞的,但是三個感嘆號傳出來的聲音就像大山一樣堅定,就像大山一樣鏗鏘有力,誰來讀讀這段話,咱們鏗鏘有力地讀讀這段話。
(四)尋一個“情”字,走進人物內心
1、在撤離的過程中還有這樣一幅畫面(出示畫面)。
(1)誰?(老漢),老漢在干嘛?(把小伙子從隊伍中揪出來),小伙子是誰?從哪看出來的?
(2)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2、出示句子: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自已讀讀,看看老漢此時給你什么樣的印象?從哪看出的?
(2)誰能讀出老漢的兇(指名讀)
(3)父親為什么要把把兒子揪出隊伍呢?(指名說)是的,是黨員就得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
(4)老漢的這一“揪”,很可能就會把小伙子從生命線上揪到死亡線上,老漢猶豫了嗎?從哪里看出的?老漢、絲毫沒有猶豫,而像大山一樣果斷。誰能果斷地讀這段話。如果老漢不揪,會是什么后果?
(5)。而此時的洪水——?哪些詞可以看出,放肆是什么意思?(毫無忌憚)“放肆的舔是說洪水——?
(7)洪水越漲越高,情況越來越危險,此時老漢想到的卻是村民的安危,還把他的的兒子從隊伍里揪出來,那是他的親骨肉啊,他是不是不愛他的兒子?從哪兒看出來的?
3、理解句子: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老漢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橋。
(1)他是在什么情況下把把兒子推上木橋的?
(2)指導朗讀:是啊,洪魔在向這對父子張牙舞爪了,讀——;木橋已經在發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讀——;眼看洪水就要把他們吞沒了,讀——。
(3)老漢把生的希望給了兒子,因為他——愛他的兒子。老漢的這一推,成了老漢在生命的最后關頭,最簡單也是最壯美的動作。一起讀——。
(4)真希望小伙子能脫離危險,但——
(5)是的,老漢眼看著兒子被洪水這一惡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眼里、心里只在兒子,他想喊,他還想……可是——
(6)指導朗讀:多好的父親啊,我們把文中的老漢換作父親,把小伙子換成兒子。當你們讀著這兩個充滿血緣、充滿親情的字眼時,相信你們更能理解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了。
(五)領悟“橋”的內涵。
1、最后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漢保住了一百多號人的性命,卻沒有保住自己的兒子。老漢離我們而去,全村人擁戴的黨支書離我們而去……
2、出示課文最后幾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配樂讀)
(1)她丈夫是誰呢?多么可愛的老漢,多么可敬的老支書啊,我們來夸夸他吧。能用上橋的,盡量用上“橋”。
(2)總結:是啊,他已成為一座摧不毀的橋,永遠留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六)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讓我們難以忘懷。這又讓想起了剛剛過去的5.12大地震,讓我們隨著祖海的歌聲再一次來感受那些催人淚下的畫面。生活中也有許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跡,用你喜歡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我們下節課再一起來交流交流。
《橋》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
人教新課標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6課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課文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
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通過比較,了解作者結尾布局之妙。
4、體會《橋》的深刻涵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研讀課文,感悟老支書沉著鎮定、先人后己、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
難點:體會《橋》的涵義及文章結尾布局的巧妙。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記得我們學過的《趙州橋》介紹的是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寫的是海峽兩岸人民用愛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陸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這篇課文僅用一個字“橋”做題目,作者會寫些什么呢?這又是一座什么樣的橋呢?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6課《橋》
板書課題————橋
2.首先我們來回顧下上節課的一些內容,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朗讀課文,深入體會
1.快速讀課文,找出描寫洪水兇猛的句子,畫出來。
(1)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比喻)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擬人)
(3)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擬人)
(4)水漸漸竄上來,放肆的舔著人們的腰。(擬人)
(5)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擬人)
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洪水? (兇猛 可怕??)
2.面對洶涌的洪水,面對死亡的威脅,鄉親們是怎樣的?
(驚慌 你擁我擠 瘋了跌跌撞撞)
3.過渡:那他們還有路可走嗎? 哪里?什么樣的路? 這是一座什么樣的橋? 面對唯一可以逃生而又隨時可能崩塌的橋,如果鄉親們還是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跑,會有什么后果? 那鄉親們安然過橋了嗎? 是誰在中間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是的,是老支書。
(三)品悟老漢的言行,體會人物品質
1、孩子們,現在請你們拿出一支筆,靜下心來,讀7—23自然段,從中找出最能表現老漢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用“———”劃出,反復讀讀,試著說說自己的體會。
2、出示句子
(1)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這是對老漢什么的描寫?(外貌 神態)
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比喻)
你從這個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把老漢比作“一座山”,既表現了老漢的威嚴、冷靜,
與人們的“驚慌”“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你擁我擠”等形成鮮明的對比,又寫出了老人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這座“山”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試想:如果是你或者我鎮定得像一座山就能讓村民們停下來嗎?那為什么老漢就行?
(因為全村人都擁戴他)
要求學生理解擁戴的意思:擁護愛戴
(鎮定的老支書是人們擁戴的人,而人們看到他就像看到了心中的靠山,讓我們一起讀讀,也讓大家來感受感受山一樣的老支書吧。)
(2)老漢沙啞的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老漢認為應該讓誰排在前面?(老百姓)
老支書本身就是個黨員,那他也要排到后面去。
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舍己為人 先人后己 心系群眾)
(3)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你體會到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現出來?(老漢很兇,從“沖”“揪” “吼”體現出來。)
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年輕人不守紀律。)
(好的,那請你們帶著老漢那種兇、那種果斷的語氣來讀一讀吧。)
過渡:老漢是那樣兇,村民們一個個安全的過了橋,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了,這時候老漢又吼了。
(4)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1.老漢呢,先是兇巴巴地揪出小伙子,此時又推他上橋,這都是為了什么?他們是什么關系?讀了文章結尾,你就會明白了。
(他們是父子關系,在剩下自己和兒子時,把生的希望留給兒子。)
2.明白這一切我們再看看,老漢從隊伍里揪出兒子,此時又推兒子,這不矛盾嗎? 他是怎樣的人?
(不矛盾,老漢認為共產黨員就應當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他是大公無私,堅持原則的人。)
過渡:最后,老漢和小伙子都被洪水吞沒了,全村的人呼喊著,哀嚎著,他們擁戴的老支書走了。現在,請同學們結合課文,說說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大公無私,為他人著想,深受人們喜歡,舍己為人……)
七、領會“橋”之真諦
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在這場洪水中,老支書選擇讓村民走;在群眾和黨員之間,他選擇群眾走;在自己和兒子之間選擇兒子走。誰,他都想到了,他唯獨沒想到的就是——自己,這樣的老支書能不為全村人擁戴,讓人為之敬佩嗎?在人們的心中,老漢猶如一座巍然挺立的橋。現在,你們也應該知道為什么課文以“橋”作為題目了吧! 那你們說說這是一座什么橋啊?
(是一座用生命架起來的橋; 是一座生死橋;是一座用愛心架起來的橋;
是的,那是一座精神橋,在危難關頭,一瞬間的生死抉擇詮釋了大愛如山,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的讀讀課題吧-----橋 )
八、作業布置
1. 完成學習輔導。
2. 搜集具有崇高精神的共產黨員的名字和事跡。
九、板書設計:
洪水
村民 老漢(老支書)
(兇猛、可怕) (驚慌……) (冷靜、像一座山)
《橋》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的故事。
2、積累課文特色語言,了解課文布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
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重點詞句的賞析,感受人物的情懷。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人物形象。
3、啟發想象,理解人物的內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人物無私無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
【學習重難點】
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領會老漢每一次舉動的內涵與精神。
【自主學習】
1、本文寫了一位面對____________ ,他把生的希望讓給__________ ,把死的危險留給_____________ ,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橋。贊揚了老支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崇高精神。
2、這是一場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洪水,這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橋,這是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村民。
【合作探究】
1、默讀課文的第7~23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用“﹏﹏”劃出來,讀一讀,體會老支書的高尚品質。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漢。
(提示:抓住描寫老支書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來體會,并在句子旁邊寫上感受。可以通過人物對比、朗讀、表演、聯系生活實際等體會人物品質)
2、本篇課文給我們呈現了一位感人至深的黨員形象——老漢。默讀課文,與同伴交流課文在表達上有什么特色。(看誰的發現多)
如:(1)、課文為什么先寫老漢從人群中揪小伙子,再寫小伙子讓老漢先走,而老漢推小伙子上了橋,最后才交代老漢與小伙子的關系呢?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2)、文中在描寫大雨和洪水時,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①像潑。像倒。②她來祭奠兩個人。③她丈夫和她兒子?這些語段都有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堂檢測】
同學們,老漢犧牲后,村民們會怎么做,怎么說?想象當時的一個場景,以不同的身份,寫個片斷。參考題目:《爺爺,我們想您!》、《老支書,慢走!》、《揮淚送別老支書!》、《我們永遠紀念您!》、《洪水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橋》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人教版第十冊第四組,本組課文講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體會那令人震撼的情,學習本組課文重點是抓住那些感動人們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橋》這篇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
(2)本文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在深入解讀文本后,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于:
(1)通過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機情境,體會老漢的偉大精神。
(2)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成功之處
1.情感渲染
引領學生的情感,這樣的課堂才是最是精彩、最豐富、最宜人。這是一篇情感性較強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動學生,教師必須先被文本感動。記得贊可夫說過: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世界的加溫,傳授越多,您的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把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融進文本,努力創設良好的環境,使文本、學生、教師三者融為一體。這樣,對于“老漢的偉大精神的感悟”這一教學目標而言,引領學生的情感無疑就是一貼催化劑了。
2.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一篇文章只有通過多層次的形式多樣的讀,才能讓學生入情入境,也只有入情入境的讀,才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
在教學中,我通過抓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地讀,層層深入地讀。特別是抓住“洪水不斷上漲的三個階段,老漢的每個舉動”,感受他在危急時刻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將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精神與人格。 例如“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還有課文中的兩個“吼”字的不同理解.
正是采用了“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策略,所以本節課激起了學生情感共鳴,真正有所感悟。
三、教學不足
1、在教學中雖然力求讓學生通過讀來感悟課文,但是在課堂上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讓學生體會讀少了一些;教師的點撥多了一些,學生的自悟少了一些。如果教師的講解少一些,那么就可以給學生多一些時間進行讀寫訓練。
2、備課中所設計到的幾個教學的切入點,如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放在最后才點明這樣寫的好處;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對文章所起的作用,這幾點雖然都設計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時間太多,沒有點透,也是遺憾之處。
通過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師要想把一篇文章教好,必須深入解讀文本,教師解讀文本的程度越深,領悟文本的涵義就越透徹,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就越強。
《橋》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描寫的故事,體會課文中的老漢在生死關頭,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
2、理解描寫老漢在關鍵時刻的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感受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認識本課6個生字,了解和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 以“橋”引入,初步感知
1、談話引入課題。
我們在四年級學習過一篇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橋》,也是一座生命橋。出示課題——《橋》。
2、自學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寫了怎么樣一件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后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讀課文,感受“感動”
1、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洪水的兇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進行對比: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著,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勢不可擋”
(3)知道學生讀出洪水的兇猛。
(4)還有哪些句子寫出了洪水的兇猛?找出來說一說,讀一讀。(隨機理解詞語:跳舞、獰笑)
3、過渡:當洪水襲來時,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踏在水里。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他們找到了嗎?(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這是一座普通的橋嗎?不,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因為它窄窄的身軀上將承載一百多號人的生命,整個村莊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4、討論:如果,大家就這樣亂七八糟、毫無秩序地擁向窄窄的木橋,會是怎么的結果?(學生自由猜測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形勢的緊張)
5、是的,在危急關頭,年邁的村支書沒有因為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請再讀課文,找出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說一說。
(1)先村民到木橋前,便于指揮。
(2)號召黨員同志排后,體現黨員同志的先進性。
(3)不顧私情,支持讓非黨員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為人,壯烈犧牲。
6、你覺得這是一名怎么樣的老漢?
老漢用自己和兒子的生命換來了一百多號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共產黨員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他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橋》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能夠自定義標準將橋梁分類;
能夠開展研究不同橋面的承受力大小差異的實驗。
2、科學知識
知道拱橋的承受力最大,懸索橋次之,平板橋最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樂意與同學合作、交流;
體驗動手運用工具比感官觀察來的更有效。
【教學重難點】
重點:研究平板橋、拱橋、懸索橋的承受力大小差異
難點:有效、合理地搭建三種形狀的紙橋
【教學準備】
不同形狀結構的橋梁圖片;硬紙板;空牛奶盒;牢固的細繩;鉤碼;筷子;膠帶;剪刀
【教學過程】
一、認識橋的特點,并按不同的標準給橋分類
1、談話:我們的家鄉福州是一個臨江而建的美麗城市,母親河——閩江為我們帶來了生命之源——水的同時,也為城市帶來了無限的活力。有河流的地方我們常常能見到橋。
2、提問:課件上顯示的是一座跨越閩江的大橋,你們認識嗎?
3、學生匯報交流。
4、課件展示福州解放大橋圖片,對其做簡要介紹。
5、過渡:不僅福州有許多橋,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的橋梁,以各自的特色文明于世,接下來我們進入名橋欣賞。
6、課件展示盧溝橋等名橋圖片,簡介后提問:這么多形態各異的橋梁,你們能按照一定的標準給它分類嗎?要說出分類的依據。
7、學生自定義標準給橋分類并匯報。
8、小結:各種各樣的橋,如果按材料可以分為木橋、石橋、鋼橋、磚橋、混凝土橋、鋼筋混凝土橋;如果按形狀可以分為平板橋、拱橋、懸索橋(吊橋)……(根據學生的回答酌情概括)
二、認識橋梁的形狀與承重力的關系
1、談話:建筑橋梁的基本標準之一是堅固,也就是能承受很重的壓力,簡稱為承重力。現代橋梁的建筑材料基本上是鋼筋、水泥等,在建筑材料差不多的情況下,請同學們預測一下,哪種形狀的橋梁承重力最大?
2、學生猜測。
3、談話:到底哪種形狀的橋梁承重力最大,我們通過實驗來證明。
4、這是一個對比實驗,實驗中唯一一個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必須保持相同的條件有哪些?
5、小結:唯一不同之處在于橋的形狀,其他方面,包括建橋的材料、橋墩的距離都應該保持不變。
6、強調:為了使我們的造橋過程能夠順利,大家要注意:(課件同時展示)
(1)建橋要用牛奶盒做橋墩,紙板做橋面,橋墩間的距離要一致;
(2)為節省時間,3座橋梁可以同時開工。拱橋的拱形必須與橋面相接觸,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吊橋比較復雜,每根細線的長度要相等,先把線系在筷子上,用膠帶固定,再把線分別粘在紙板中央;
(3)測試的的時候,當橋梁塌了時要減掉一個鉤碼才是這座橋的承受力。
7、分組造橋,并做好測量的記錄(教師深入各組,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困難,保證“施工”順利)
8、提問:通過比較,哪一種橋的承重力最大?
9、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
10、提問:你認為橋梁的承重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1、教師歸納:橋梁的承重力與其形狀有關。拱橋最結實,因為它把整個橋面上的重量分散開來。吊橋又比平板橋牢固,平板橋最不牢固,因為它的橋面沒有支撐結構。
【板書設計】
建橋梁
一、給橋分類
按材料分:
按形狀分:
《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 ……
二、《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認識橋梁形狀與承重力的關系
《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建橋梁》教案設計
平板橋 拱橋 吊橋
承重力比較:拱橋>吊橋>平板橋
《橋》教案 篇8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這是多少年來人們對老師工作的形象比喻。的確,做為一名教師,每一天都會像園丁一樣培養人,塑造人。但做為一名教師,最高的境界是能走進學生心里,催開學生的心靈,讓心靈開花。今天,聽了何玉秀老師講授的《橋》一課,,驚喜地發現,何老師憑著自己扎實的語文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在瞬間走進了學生的心,讓每一名學生的心靈開花。
一、讓人性之花在學生心中開放
《橋》這篇課文,處處充滿著人性的美。老漢是黨支部書記,又是父親。面對滔滔的洪水,人們驚慌失措,而老漢卻穩如一座山。慌而不亂的老漢,此時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因為他是干部,心中只有群眾,這是人性第一美。當他發出了“是黨員的留下”的時候,他想到了他是黨員,黨員就應該吃苦在前,享樂在后,這是人性第二美。當在人群中發現自己的兒子,一把揪住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群眾,把兒子留在最后,在這一時刻,老漢的人性美達到了高潮,這是人性第三美。如何讓人性美在學生心中扎根、升華呢?何老師沒有一處空泛地講解,而是精心設計了不同的朗讀形式,針對不同的朗讀內容,讓學生自讀自悟。第一讀,他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他就像一座山”這一處,讓學生通過讀,品悟出這座山代指老漢。他平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威信像一座山,在困難面前他又是人們的一座靠山!第二讀。他讓學生練習朗讀:“你還算是黨員嗎?”因為兒子在老漢心中,不僅僅是兒子,他更是一名黨員。所以,他讓學生先用黨員的語氣讀這句話,又用父親的語氣讀這句話。這對比中,學生自然感悟出了老漢內心中的矛盾,更懂得了老漢此時此刻拋棄了親情,牢記著黨性。第三讀,他設計讓學生練讀“少廢話,快走!”當群眾安全過橋,僅剩下父子的時候,老漢才想到自己是一位父親。
這三處讀的設計,可見何老師煞費苦心。三處內容是課文中人性之美的一次次升華。學生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這種充滿著黨性與親情的人性美。這種對黨的熱愛,對老漢這位父親的熱愛油然而生。學生心中的人性之花不就自然開放了嗎?
二、讓親情之花開放
文章是以老漢的妻子來祭奠丈夫和兒子中結尾。何老師對結尾的處理非常地巧妙。他讓學生在凄婉的二胡樂曲中讀結尾。然后讓學生思考:老太太心里在想著什么?學生此時完全進入到了文章中去,能親自己領悟到這種人間最偉大的親情。失去丈夫和失去兒子的痛。但學生通過對老漢的了解,也知道了,老漢也是一個有親情的人。但是在生與死的關頭,他為了群眾,舍棄了親情。這樣的人,表面看沒有親情,其實,是最有情的人,他視群眾在親人,這種親情才是最偉大的,最高尚的。
三、讓師生間的感情之花開放
我們平時常常課堂中的師生關系。都知道最完美的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和諧、開放的。姚老師在這節課上,把這種師生關系完全體現了出來。他沒有一處高屋建瓴地講授,而是創設了大水到來時的一種特定情境。讓學生親自感受這種情境中人們的表現,感悟到老漢出現對人們逃生中所起的作用,感悟到老漢在危急關頭讓黨員留下的高尚,感悟到老漢讓兒子最后走的偉大。面對學生有創意地理解,他及時地給以表楊,面對學生理解中的困難,他春風化雨般地引導。整節課,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中度過,老師真正地走進了學生心里。
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在自己的課堂上讓學生的心靈開花。我們的語文課堂上不就生機盎然了嗎?那我們的課改也定會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