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7》教學反思
《十幾減7》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十幾減7》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幾減7》教學反思1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心里想著學生已經能把十幾減9得計算方法說得較好了,那么只要學生能把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學習十幾減8、7一定沒什么問題的。可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著實讓我大吃一驚。絕大多數學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時候卻沒有這么熱鬧。個別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學生還不知該怎么“破十”——減不知減幾,加不知加幾;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時,由于對8,7加幾這方面的知識不是很熟練,想起來也是磕磕絆絆,速度慢正確率也不高。看來我高估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別是對于“破十法”,我們不能只教給學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還要幫助學生認識到這種方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就比如“十幾減9”,有一小部分的學生雖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們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想到的。至于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這樣做有什么好處”,他們卻不明白,更別說還沒想到的學生了。因為他們沒有體驗或者是有過這種經歷卻不曾思考過“為什么要這做”,也就是對“破十法”沒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學習中出現了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利用遷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該怎么用。看來還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運用,帶著它走進課堂,幫助學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這樣才能使知識真正地成為自己的東西,才能為自己靈活運用。
綜上所述,課堂上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學生對于加法還是不算熟練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十幾減7》教學反思2
一、滿意:
這節課設計是先讓學生通過蘋果圖,列出一圖四式,復習上學期學習的知識,對這節課用想加算減法進行計算做鋪墊,然后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學習了用四種方法解決問題,老師通過對方法的總結,讓學生感受想加算減法在解決這道題的優勢。最后通過練習,讓學生知道什么情況下用想加算減發計算更方便。
學生上課期間在練習本上做題,在班級釘釘群里踴躍發言,課堂上通過看視頻講解和老師講解相結合,通過做練習題鞏固這節課學習的知識。
二、不足:
1.這節課堂上視頻播放時中間出現畫面不同步卡的的現象。停下來讓學生重新進入直播,調節清晰度。
2.課堂講解以老師為主,總結也是老師進行總結。
3.講課語言不夠簡潔。
4.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想加算減法在計算中的簡便,講解中雖然提到了想加算減法的優點,但是習題中學生還是以破十法進行計算為主。
5.缺少與學生連麥互動,應該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自己總結想加算減法的在哪種情況下用更簡便。
6.下午上課以復習上午學習知識,講解習題為主,和學生連麥次數多,用的時間較多。
三、措施:
1.出現卡等問題時,及時停下來和學生進行溝通。
2.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
3.認真備課上課,做好上課準備,提高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4.多與學生進行連麥互動,多讓學生進行思考和總結。
《十幾減7》教學反思3
本節課在前面學習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十幾減8、7、6的計算方法。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受舊知正遷移影響,學生對于“破十法”和“想加算減”這兩種計算方法都掌握得不錯,比上節課更能表達清楚。但在練習中卻發現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當慢,不如十幾減9的計算掌握得好。就此,我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兩個原因:
一、這節課的內容是教學十幾減8、7、6,教學內容相對前面更復雜,不像前面學習十幾減9那樣內容專項單一,所以效果不怎么好;
二、有些學生對于10的組成及有關8、7、6的進位加法掌握得不太好,所以導致計算慢及正確率低。對此,接下來,我打算首先加強10的組成及8、7、6的進位加法的復習,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同時先進行十幾減8、減7、減6的專項練習,讓學生找規律,然后進行十幾減9、8、7、6的計算混合練習,希望這樣能使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十幾減7》教學反思4
滿意之處:
這節課的重點是能利用加減法關系計算十幾減7、6,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減”的思考方法。在教學例3前出示一副點子圖,讓學生根據這幅圖寫出一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為感受“想加算減法”的價值奠定基礎。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感受“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
不足之處:
1. 這節課的重點并非算法的多樣性,但仍然通過視頻播放了4種算法,沒有對“想加算減法”進一步展開,交流計算方法。雖然有適時點播,但導致部分孩子難以分清重點。
2. 對于“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的比較,由于很多孩子習慣用“破十法”來解決問題,這節雖有引導孩子對二者進行觀察與比較,但是時間關系,沒有連麥引導孩子說發現。
3. 顧慮連麥有延時,孩子說不對,時間較短等,與孩子連麥次數較少,僅讓家長將孩子的答案打到對話框里。
4. 上午半個小時播放視頻加適時點播,將練習題放到下午再鞏固提高這一做法有待反思和改進。
改進措施:
1. 認真備課,對資源進行篩選、整理,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
2. 切記“貪多嚼不爛”,精講精練。
3. 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多與孩子連麥,特別是總結發現提升之類的問題,多讓孩子說說想法,讓孩子自己去明確體驗。
4. 開展組內教研,及時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方式。
《十幾減7》教學反思5
上這節課之前,我以為學生已經能把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說得較好了,那么只要學生能把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學習十幾減8,7一定沒什么問題的。可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著實讓我大吃一驚。絕大多數學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時候卻沒有這么熱鬧。有的學生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學生還不知該怎么“破十”——減不知減幾,加不知加幾;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時,由于對8,7加幾這方面的知識不是很熟練,想起來也是磕磕絆絆,速度慢正確率也不高。看來我高估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口算能力。
特別是對于“破十法”,我們不能只教給學生“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還要幫助學生認識到這種方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幾減9”,有一小部分的學生雖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們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想到的。至于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這樣做有什么好處”,他們卻不明白,更別說還沒想到的學生了。因為他們沒有體驗或者是有過這種經歷卻不曾思考過“為什么要這樣做”,也就是對“破十法”沒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學習中出現了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利用遷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該怎么用。看來還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運用,帶著它走進課堂,幫助學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這樣才能使知識真正地成為自己的東西,才能為自己靈活運用。
《十幾減7》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掌握十幾減9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十幾減8、7的方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利
用加減法的關系計算十幾減8、7,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做減法的思考方法。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自主觀察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夠比較熟練的計算十幾減8、7,理解計算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教學時從復習8加幾的口算入手,通過搶答激起學生的興趣,提取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知識,再出示口算題卡讓學生開火車口算十幾減9,并選取兩道題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為教學新知識打下基礎。然后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自學例題。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后我讓每位學生動腦思考、有困難的可以動手操作,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發現15-8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使每個學生有較明確的目的,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后再為學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盡量給學生鼓勵肯定合理的計算方法,充分調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由于在教學十幾減9中,學生已經偏向用“破十法”和“想加算減”計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現了這兩種算法,我也并沒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來計算,我認為學生已經自己選擇了算法的優化。
《十幾減7》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十幾減8、7、6的計算方法,并能夠熟練地運用方法進行正確熟練地計算。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及數感。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
掌握多種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計算,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鞏固十幾減8、7的基礎上,學會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在課的一開始,我先讓孩子們進行口算,主要是十幾減9、8、7的減法,要求孩子不僅要正確口算,還比賽口算的速度,并結合其中的兩三道題讓孩子說說是怎樣想的。大部分孩子用的是“想加算減”的方法,也有個別孩子喜歡用分成的.方式計算。我也不做強行的規定,只要孩子能正確口算幾行。在練習中,重點指導孩子們的解題方法。
《十幾減7》教學反思8
今天教學的內容是《十幾減8、7》。由于有了前一課的基礎,學生已經能把十幾減9得計算方法學得較好,能把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因此學習十幾減8,7比較輕松。本課練習中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將枯燥的計算寓于學生喜歡的活動中,將計算技能的訓練落到實處,。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法指導,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在本節課的算法交流中,大多數人能用2種以上的方法來完成十幾減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學對不同的題目會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說明有一部分學生在做題的時候還是會根據題目來選擇相對簡單的或者更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計算,當被減數小于15時,大多數學生用想加算減,因為他們對加法比較熟悉,而被減數大于15時,選擇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覺得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學“試一試”15-7,13-7時,放手讓學生運用學習十幾減9的經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學習十幾減7的計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熱情。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算法多樣化,對計算有困難的學生,指導他們通過擺小棒,探索計算方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不同算法的優劣,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養學生發表意見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十幾減7》教學反思9
《十幾減7、6》是在學完《十幾減9、8》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來以為將學《十幾減9、8》的破十法、連減和想加算減法用到《十幾減7、6》,同學們會掌握的挺好,但是實際效果并不如此。如果給一年級學生寫出算式,讓孩子們視算,可能還會算,但如果讓學生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并讓他在腦中想著算式,說出計算過程,對于孩子們來說有點難,這一點我忽略了。另外,在學《十幾減9、8》的計算方法時,基礎打的不好,有些孩子不理解破十、連減或想加算減,以至于不能熟練說出計算過程,導致計算十幾減7、6算式的不熟練,有的出現方法混淆的現象。
另外,在自主探究13-7=?時,可以舍棄用小棒擺一擺的環節,直接讓孩子在練習本上寫出某種方法的計算過程,這樣一方面節省時間,另一方面能充分進行自主探究,以免有為了形式增加環節的嫌疑,而為了節約時間,又倉促結束,讓人感覺沒力度,還不如直接去掉。
本節課做練習的時間也很少,知識不練就得不到鞏固,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強練習,注意當堂檢驗學習效果。
《十幾減7》教學反思10
一、滿意:
1.備課組選用的教學視頻資源中老師講課思路清晰明了,語言特點、教姿教態也符合學生年齡段特點。
2.學生上課期間在班級釘釘群踴躍發言,課堂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進行4種計算方法的嘗試
二、不足:
1.這節課堂上與學生連麥互動時,因為網絡問題沒有順利進行
2.個人講授與視頻資源沒有準確結合,在視頻與麥克風切換之間播放時長銜接不夠準確
3.殺毒之后依然會有廣告小窗口出現,迅速關掉
三、措施:
1.視頻連麥不成功時,可以挑選孩子在釘釘群進行語音發言,雖然耗時,但能更好地隨機與學生進行互動,檢驗學生的聽課狀態,進行實時監督
2.視頻資源停頓,進行講解時注意時長跟上,操作練習熟練
3.試著安裝不同安全軟件深入殺毒,攔截廣告